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04Z326)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柴新禹李刚任秋实朱壮晖周亮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视觉假体
  • 3篇视网膜
  • 3篇网膜
  • 3篇假体
  • 2篇电刺激
  • 2篇电化学
  • 2篇电生理
  • 2篇电生理记录
  • 2篇柔性微电极
  • 2篇角膜
  • 2篇光学成像
  • 2篇成像
  • 1篇电触觉
  • 1篇电刺激诱发
  • 1篇电化学稳定性
  • 1篇电化学阻抗
  • 1篇电极
  • 1篇亚胺
  • 1篇源性
  • 1篇植入式

机构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3篇柴新禹
  • 3篇李刚
  • 2篇任秋实
  • 2篇赵建龙
  • 2篇周亮
  • 2篇朱壮晖
  • 1篇王国鹤
  • 1篇黄伟昌
  • 1篇金庆辉
  • 1篇孙晓娜
  • 1篇周洪波
  • 1篇吴开杰
  • 1篇朱琳
  • 1篇张竹茂
  • 1篇吴小贝
  • 1篇张华
  • 1篇陆燕玉
  • 1篇隋晓红
  • 1篇冯刚
  • 1篇王昱

传媒

  • 2篇中国医疗器械...
  • 2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纳米技术与精...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碳膜的柔性神经微电极阵列加工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实现长期安全有效的神经电刺激,避免电极腐蚀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热解光刻胶形成碳膜作为导电材料的柔性视网膜神经微电极阵列.首先,通过高温热解图形化的光刻胶形成导电碳膜,然后利用光敏性聚酰亚胺(Durimide 7510)作为基底材料,通过光刻结合转膜、键合和牺牲层腐蚀技术,实现了具有柔性特征的碳膜神经微电极阵列.实验结果显示这种碳膜电极的电荷存储能力达到6.625 mC/cm2,是金电极的12.4倍,显示了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电荷注入能力,有利于其长期植入和安全有效地工作,可应用于新一代人工视网膜系统的构建.
朱壮晖周亮张华李刚金庆辉赵建龙
关键词:柔性微电极碳膜电化学稳定性人工视网膜
视网膜柔性MEMS微电极的体外电化学稳定性评估
2013年
采用三电极测试法,研究了视网膜柔性MEMS微电极的体外电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当体外测试的磷酸缓冲盐溶液的温度在人体生理性体温范围(35oC^40oC)内变化时,电极电化学阻抗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此外,在先负后正双相微电流脉冲(幅值为50μA)刺激下,电极附近区域生理盐水的pH值发生变化,且pH的变化值随着刺激电流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当频率从1Hz增加到100Hz时,由微电流刺激引发pH的变化值从0.03减小为0.005;而对电极施加单相电流刺激时(频率为150Hz,幅值为50μA),体外生理盐水的pH值随时间呈线性变化:正相刺激后pH值增加了0.15,负相刺激后pH值减小了0.15。
王昱隋晓红冯刚李刚柴新禹
关键词:视觉假体电化学阻抗温度特性
仿真假体视觉下基于显著性模型的图像处理策略及其优化研究
失明是对人类生活质量影响最严重的一种残疾。在众多的致盲疾病中,老年性黄斑病变和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主要的不可治愈性视网膜退行性致盲疾病。当前,视网膜假体已成为视网膜退行性致盲患者视觉功能修复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受到制造技术...
李恒
文献传递
仿真假体视觉下的人脸识别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综述基于仿真假体视觉的人脸识别研究的主要进展。方法:回顾了近年来各研究小组基于仿真假体视觉的人脸识别研究进展,讨论假体视觉下人脸识别的可能性,分析了假体视觉下人脸识别的影响因素。结果:在仿真假体视觉下,分辨率和缺失率是影响人脸识别的主要因素,分辨率增加或是缺失率减小,对人脸的识别率有显著提高;其它光幻视参数中,一定程度内的灰度提高对假体下的人脸识别率有显著提高,而点大小、点间隙、对比度对其影响稍小,正方形的光幻视阵列排布的识别率高于六边形和极坐标排布。另外,图像处理策略如基于感兴趣区域的放大和对比度增强等,能帮助被试进行人脸识别。结论:由心理物理学方法得出,在假体视觉下,仍能完成基本的人脸识别任务;改变光幻视的参数或图像处理策略,会影响识别率。这些结果将帮助研究者们优化视觉假体中的信息处理和图像处理策略,并为术后康复训练提供了实验理论依据。
吴小贝陆燕玉王静柴新禹
关键词:视觉假体人脸识别
基于电触觉替代视觉系统的汉字识别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自行设计研制的电触觉替代视觉系统,通过简单的图像处理算法以及多通道分时复用技术,实现了在由16×16个电极组成的触摸电极阵列上的电触觉汉字显示。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简单汉字的识别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电触觉替代视觉是一种帮助盲人进行简单汉字阅读的可行方法。同时该实验也为进一步开展复杂图像识别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刘捷张竹茂任秋实柴新禹
关键词:电触觉汉字识别
聚酰亚胺基柔性神经微电极的优化
2010年
对一种聚酰亚胺基柔性神经微电极进行了结构及制作工艺等方面的优化.针对动物视网膜的刺激,设计制作了具有固定通孔结构的柔性神经微电极.在制作工艺方面,使用空气等离子体表面处理以增强金属层的黏附性,降低了微电极的界面阻抗,增强了微电极稳定性,使之适于长期植入.优化后微电极的电极金属层牢固且具有较低的界面阻抗(43kΩ),比处理前降低了25.4%,误差减小了约4/5,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朱壮晖周亮周洪波李刚孙晓娜沈念朱琳赵建龙
关键词:柔性微电极黏附性聚酰亚胺
刺入式视神经及非侵入式视网膜电刺激诱发的视觉皮层响应特性研究
视觉假体利用视觉通路中仍然保持功能的部分神经组织作为电刺激对象,通过植入电极施加刺激来激活视觉系统,模拟正常光刺激达到恢复视觉的效果。其中视神经假体能够覆盖较大的视野范围,而刺入式视神经假体又可以降低刺激阈值、提高空间分...
曹鹏佳
关键词:电生理记录光学成像
文献传递
视觉假体神经刺激器的发展现状和挑战被引量:4
2010年
老年黄斑变性(AMD)和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不可治愈性视网膜疾病致盲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两种致盲疾病,研发视觉假体使盲人重见光明已经成为当前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而视觉假体刺激器作为视觉假体的关键模块,对传导人工视觉编码信息、获取有效的视觉诱发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多个国际知名视觉假体神经刺激器的设计方案,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我们着重论述了视觉假体神经刺激器所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视觉假体神经刺激器的灵活性设计、低功耗设计和无线数据和能量传输设计。
黄伟昌王国鹤吴开杰任秋实
关键词:视觉假体神经刺激器无线传输脑机接口
基于内源性脑光学成像的经角膜电刺激视网膜诱发视皮层的时空响应机制研究
视觉系统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感觉系统,视觉传导通路上任何一处部位发生病变都有可能致盲,失明对人类的生活影响巨大。神经科学家期望通过电刺激视觉通路来使盲人恢复视觉功能,因此,视觉通路电刺激在人工视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
马增光
关键词:电生理记录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