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DK2004425)

作品数:1 被引量:14H指数:1
相关作者:陈光辉张媛徐格林刘新峰赵文新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抑郁
  • 1篇抑郁患者
  • 1篇色胺
  • 1篇卒中
  • 1篇卒中后
  • 1篇羟色胺
  • 1篇五羟色胺
  • 1篇脑梗
  • 1篇脑梗死
  • 1篇脑卒中
  • 1篇脑卒中后
  • 1篇急性
  • 1篇急性脑梗死
  • 1篇梗死

机构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作者

  • 1篇张仁良
  • 1篇赵文新
  • 1篇刘新峰
  • 1篇徐格林
  • 1篇张媛
  • 1篇陈光辉

传媒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年份

  • 1篇200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及治疗转归。方法:从南京脑卒中注册系统的2 019例脑血管病患者中,提取符合条件的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111例,于发病2周后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进行评估,并行头颅MR I扫描,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的患者随机给予西酞普兰或氟西汀治疗,3个月后随访。结果:在随访期内,有44例患者被诊断为脑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率为39.6%;左侧大脑半球梗死、额顶颞叶、基底核区及丘脑梗死与PSD发生具有相关性[比数比(OR)>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D组日常生活能力(ADL)及简明智能量表(MMS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抗抑郁治疗3个月后,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患者的HAMD和ADL评分治疗均有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SD发病率较高,与大脑半球的梗死、范围及脑部基础病变有相关性。PSD可影响ADL和认知功能;西酞普兰和氟西汀均为有效的抗抑郁药物,两者疗效相当。
张仁良张媛陈光辉徐格林赵文新刘新峰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抑郁五羟色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