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研项目(XJ0690256)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吴小涛邱匀峰王运涛董寅生徐小彬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研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髓核
  • 2篇髓核细胞
  • 2篇退变
  • 2篇椎间盘
  • 2篇椎间盘退变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增殖
  • 1篇体外
  • 1篇体外研究
  • 1篇注射
  • 1篇注射液
  • 1篇自由基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增殖
  • 1篇基质
  • 1篇脊髓
  • 1篇脊髓损伤
  • 1篇脊髓损伤早期
  • 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篇共培养

机构

  • 4篇东南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3篇吴小涛
  • 2篇王运涛
  • 2篇董寅生
  • 2篇邱匀峰
  • 1篇张福勇
  • 1篇齐新生
  • 1篇隋吉生
  • 1篇赵锡江
  • 1篇赵梓汝
  • 1篇徐小彬
  • 1篇朱磊
  • 1篇鲍军平

传媒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骨伤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rhBMP-2/PLGA缓释支架的制备及对MSCs细胞成骨活性的体外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体外缓释生物支架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粒子沥滤-冷冻干燥复合工艺制备了附载rhBMP-2的PLGA生物支架,并检测了在PLGA的降解过程中rhBMP-2的释药规律;同时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后分别接种于附载和未附载rhBMP-2的PLGA支架上。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时间段MSC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rhBMP-2能被包裹进PLGA支架中,而且可以在PLGA支架降解过程中持续释放出来并诱导骨发生。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的PLGA复合载体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新型生物支架。
赵锡江齐新生董寅生
关键词:骨髓骨形态发生蛋白
平面和三维培养对兔髓核细胞增殖和基质合成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兔髓核细胞平面和三维培养对其增殖及基质合成的影响,为椎间盘组织工程寻找一种新的种子细胞获取方法。方法:体外培养兔髓核细胞,分为平面培养组和PLGA支架三维培养组两组,利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进行髓核细胞形态学观察,MTT法测定各组髓核细胞增殖情况,HE染色、免疫组化分析髓核细胞Ⅱ型胶原的表达,阿利新兰染色法测定培养液中髓核细胞合成的糖胺聚糖(GAG)含量。结果:经过两周的培养,两组髓核细胞均能够增殖;与平面培养组相比,三维培养组细胞增殖率、Ⅱ型胶原表达量、GAG合成量均增高(均P<0.01)。结论:髓核细胞能够与PLGA支架很好地黏附并增殖;PLGA支架三维培养较平面培养能促进髓核细胞增殖,提高Ⅱ型胶原和GAG的合成量,可作为椎间盘组织工程种子细胞获取的一种新方法。
朱磊吴小涛董寅生王运涛邱匀峰张福勇鲍军平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髓核细胞PLGA支架
红花注射液对脊髓损伤早期自由基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通过观察对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早期使用红花注射液后自由基的变化探讨红花注射液防止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组、红花治疗组,每组大鼠16只。采用Allen’s撞击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其中红花治疗组分别于打击后30 min、2、4 h腹腔注射红花注射液。术后6 h测定脊髓组织和血液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并在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的变化。结果:损伤组血液标本和脊髓标本中MDA升高、SOD降低,红花组血液和脊髓标本所测定的各个指标与损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1),红花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别(P>0.05)。组织学形态上,红花治疗组脊髓损伤程度小,神经元细胞破坏少。结论:脊髓损伤后血液和脊髓组织中自由基含量升高,红花注射液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脊髓继发性损伤。注射红花注射液后,MDA降低,SOD升高。
隋吉生吴小涛徐小彬
关键词:脊髓损伤自由基红花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髓核细胞共培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建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髓核细胞共培养的模型,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对体外培养的髓核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transwell插入式培养皿构建间充质干细胞-髓核细胞共培养模型,观察共培养条件下髓核细胞形态变化,计数细胞增殖,ELISA方法检测蛋白多糖含量变化。结果:经过8 d共培养,实验组中的髓核细胞计数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1),培养上清液中蛋白多糖合成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成功建立共培养模型,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髓核细胞活性上调。
邱匀峰吴小涛赵梓汝王运涛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髓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