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5jjd75011-44208)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树福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巴别尔
  • 2篇知识谱系
  • 2篇谱系
  • 2篇文学
  • 1篇审美现代性
  • 1篇双头鹰
  • 1篇斯拉夫派
  • 1篇钟摆
  • 1篇文学发生
  • 1篇文学发生学
  • 1篇文学交往
  • 1篇文学转型
  • 1篇戏剧
  • 1篇现代主义
  • 1篇现实主义
  • 1篇美学
  • 1篇美学理念
  • 1篇民族
  • 1篇民族认同
  • 1篇民族性

机构

  • 7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黑龙江大学

作者

  • 7篇王树福

传媒

  • 2篇俄罗斯文艺
  • 2篇华中学术
  • 1篇国外文学
  • 1篇外国文学
  • 1篇戏剧(中央戏...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讲述体:一种民族化叙述体式的生成被引量:7
2010年
作为现代文体意义上的一种叙述体式,讲述体的生成乃是俄罗斯本土文学传统和西方外来文学思潮、传统文学特质与先锋文学思潮共同作用的结果。经由自普希金、果戈理以降的俄罗斯作家的创新、发展和丰富,讲述体形式在篇章结构、叙述技巧和语言表述等方面都体现出高度的艺术水平,不仅建构着作家的自我身份和民族意识,而且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国家诉求。这种独特的民族化叙述体式,在很大程度上凸现出俄罗斯作家对不同于西方艺术形式的民族诉求的重视,彰显出他们对"艺术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情态关系的独特审美取向。由此,讲述体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俄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叙述诗学的坚实基础,促进了现代主义小说在俄国的发生,为白银时代小说的勃兴,苏联小说的滥觞和发展、乃至后苏联小说的兴起,奠定不可忽视的物质基础和理论条件。
王树福
关键词:家国想象民族认同
去民族性与扩展普遍性——巴别尔在西方的研究流变被引量:2
2013年
作为20世纪享有盛誉的俄国犹太作家,巴别尔经由西方学界的译介传播与诠释研究而具有世界性声誉和普遍性价值。从阅读俄国经验出发,西方学界对巴别尔文本进行原典细读,贯穿问题研究意识,逐步深入综合。在对巴别尔进行现代性诠释的同时,西方学界逐步淡化其民族性特色,扩展其普遍性价值,既勾勒出跨文化语境中作家的多样形象,又反映出西方学界知识谱系的不断建构和改造。西方对巴别尔研究的世纪变迁,从侧面反映出欧美斯拉夫学界与西方主流思想保持的张力关系,即借用主流思想重新诠释作家,通过作家研究扩大并部分修正主流思想,从而扩展了主流思想的普遍性价值。
王树福
关键词:巴别尔知识谱系
“留比莫夫卡之子”与当今俄罗斯“新新浪潮”戏剧被引量:2
2010年
"留比莫夫卡之子"主要指涉积极参与和组织"留比莫夫卡戏剧节"的剧作家,以及由此形成的创作、表演、评论团体和自由、轻松、前卫、包容的氛围。这些剧作家构成当今俄罗斯"新新浪潮"戏剧的主要创作群体和中坚力量。"留比莫夫卡之子"在时间背景、年龄划分、性别构成等外在表征方面,在艺术手法、艺术风格、平台阵地等内在特质方面,都表现出极强的一致性。这些群体特征和艺术特质,代表和吻合着当今俄罗斯"新新浪潮"戏剧的发展趋势和创作特征,也折射出当今俄罗斯戏剧在本土与外来、传统与先锋、大众与精英、国家体制与市场运作等对立因素中不断实验、探索和开掘的特征。
王树福
巴别尔与高尔基之创作交往考——一种文学类型转换的侧影书写
2012年
在19-20世纪之交的俄罗斯文学史上,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和私人交往,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白银时代"俄国文坛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复调景象和对话特质。文学大师高尔基与文学天才巴别尔之间的创作交往,成为知识分子相互对话、彼此关注、精神契合的典型个案之一。二人之交长达20年,极富传奇色彩,大致可分为发现与提携期、建议与保护期、指导与批评期三个不同阶段。其中,高尔基以巨大的文学声望、非凡的人格魅力和高度的文化权威,在交往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主动作用。二人的创作交往,从侧面反映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白银时代文学到苏维埃文学类型转换与过渡之际,俄国文坛流派的复杂多样与思想文化的混乱丰富;同时也体现出面对集权专制时,知识分子对精神独立的追求与对自我内心的坚守。由此,对巴别尔与高尔基之间创作交往的考察和解析,成为管窥从白银时代文学到苏维埃文学之类型转换之际的一种侧影书写和一枚鲜活标本,不仅具有阐释知识分子进行文学创作与精神交往的本体论价值,而且蕴含识读当代文学变迁、文化走向、知识谱系建构、话语分析阐释的思想史意义。
王树福
关键词:文学交往巴别尔文学转型话语阐释
当今俄罗斯现实主义之发生考论被引量:1
2011年
自1985年苏联改革以降,伴随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合法化、规模化和思潮化,在后殖民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文化态势和思想语境中,现实主义文学不断受到挤压、渗透和影响,不断在试验、探索和变化,与白银时代文学、苏联文学和西方文学不断交流,相互对话,形成一种跨越世纪的对话形态,构成一种规模空前的现实主义的回潮现象。此乃文化思想之剧变、文学发展之规律和美学理念之裂变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进而导致现实主义在美学范畴的开放性、艺术手法的多样性、流派形式的多元化以及作家流派归属的跨界性等特质。由此,当今俄罗斯现实主义既不同于19世纪的传统现实主义和19—20世纪之交的新现实主义,亦不同于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更不同于当今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而是融汇吸收了多种文学流派的艺术品性与文艺思潮的部分因素,同时保留传统现实主义内核的综合现象。这既是俄罗斯现实主义强大文学传统在当今文坛的显现,也是西方外来文学思潮与俄罗斯本土文学因素彼此结合的具体呈现。
王树福
关键词: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美学理念文学发生学
双头鹰与十字钟摆:俄国审美现代性的多重面向
2012年
作为欧亚大陆板块上的一个有别于欧美内源性现代化的外源性现代化大陆强国,俄国的现代化进程风雨沉浮,坎坷波折,不断受到东西方文化因素的诱惑与影响,在东西方文化之间左右摇摆。自彼得改革以降的数百年,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张力和悖谬在俄罗斯文学思想中渐次展开,形成坚守民族性的斯拉夫派、认同现代性的西欧派以及处于东西方之间的欧亚主义、斯堪的纳维亚主义等别样的审美现代性形态。俄国审美现代性的百年嬗变,充满着现代性与民族性、中心与边缘、先锋与传统、过去与现在、国家与个性等不同层面的对立元素。这些或相互矛盾或彼此对照或相互彰显的悖论特质的结合和存在,给20-21世纪之交的世界带来无限的蓬勃生机和此起彼伏的问题,也给处于文化转型中的国族开辟着兼具传统与现代的面向之途。
王树福
关键词:审美现代性斯拉夫派多元现代性
知识谱系的建构:20世纪西方视野中的巴别尔形象
2011年
作为20世纪享有盛誉的俄国犹太作家,伊萨克·巴别尔经由西方学界的诠释与研究而具有世界性声誉。从阅读俄国经验出发,西方学界对巴别尔小说文本进行原典细读,贯穿问题研究意识,逐步深入综合。在对巴别尔进行现代性诠释的同时,西方学界逐步淡化其民族性特色,扩展其普遍性价值,由此既勾勒出跨文化语境中作家的多样形象,又反映出西方学界知识谱系的不断建构和改造。总之,西方对巴别尔研究论题的世纪路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欧美斯拉夫学界与西方主流思想保持的张力关系,即借用主流思想重新诠释作家,通过作家研究扩大并部分修正主流思想,从而扩展了主流思想的普遍性价值。
王树福
关键词:知识谱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