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0602)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陈明杨帆李秀华郭忠胜张言超更多>>
相关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徐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细胞
  • 1篇通路
  • 1篇细胞
  • 1篇抗HBV
  • 1篇干扰素
  • 1篇干扰素Γ
  • 1篇L1
  • 1篇程序性死亡
  • 1篇程序性死亡配...
  • 1篇程序性死亡配...

机构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篇潘修成
  • 1篇李丽
  • 1篇张言超
  • 1篇郭忠胜
  • 1篇李秀华
  • 1篇杨帆
  • 1篇陈明

传媒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对负载HBsAg的树突细胞抗HBV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后,负载HBsAg的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诱导HBV转基因小鼠免疫应答的作用特点。方法体外诱导扩增BALB/c小鼠骨髓来源的DC,尾静脉免疫HBV转基因小鼠(其中在DC免疫前1d腹腔注射PD—L1抗体,共3次)。实验分5组进行:DC/HBsAg+PD—L1抗体组、DC/HBsAg组、DC组、mIgG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分别以流式细胞术、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检测HBV转基因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内干扰素γ(IFNγ)、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及血清HBsAg、HBV DNA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ANOVA方差分析和q检验。结果免疫后第3天和第6天,DC/HBsAg+PD—L1抗体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在诱导CD3^+CD8^+T淋巴细胞增殖及IFNγ分泌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增殖:F值分别为25.22和39.01,P值均〈0.01;IFNγ分泌:F值分别为32.35和36.98,P值均〈0.01);而DC/HBsAg组与DC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比较仅在第3天有统计学意义(t=6.79,P=0.012)。特异性CTL的活性在DC/HBsAg+PD—L1抗体组明显升高。各组血清HBsAg在第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2,P〈0.05)。DC/HBsAg+PD—L1抗体组血清ALT水平与DC/HBsAg组比较在第3天无差异,与其他各组比较在第3和第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22和14.30,P值均〈0.05)。各组对HBV DNA的清除能力没有差别,但DC/HBsAg+PD—L1抗体组有1只小鼠病毒载量下降1个数量级。结论封闭PD-1/PD—L1信号通路能通过提高特异性CD^3+CD8^+T淋巴细胞增殖及其分泌IFNγ能力,进而促进负载HBsAg的DC诱导转基因小鼠抗HBV免疫能力。
郭忠胜潘修成陈明杨帆李丽张言超李秀华
关键词:树突细胞信号通路干扰素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