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1GL010)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靳卫东何丽陶娟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财经大学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义务
  • 5篇义务教育
  • 5篇农村义务
  • 5篇农村义务教育
  • 5篇教育
  • 4篇农村
  • 2篇义务教育经费
  • 2篇义务教育经费...
  • 2篇义务教育经费...
  • 2篇农村义务教育...
  • 2篇农村义务教育...
  • 2篇教育经费
  • 2篇教育经费保障
  • 2篇教育经费保障...
  • 2篇经费保障机制
  • 2篇财政
  • 2篇财政投入
  • 1篇义务教育经费...
  • 1篇诱发性
  • 1篇农村义务教育...

机构

  • 5篇山东财经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作者

  • 4篇靳卫东
  • 2篇何丽
  • 1篇陶娟

传媒

  • 1篇求索
  • 1篇统计研究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天府新论
  • 1篇经济理论与政...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需求的核算被引量:3
2013年
相对于成本收益分析,绝对指标法是核算教育财政投入的简便途径。但是,没有国家义务教育办学标准为基础,使用绝对指标法的核算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以国家和地方的各种单项办学标准为基础,使用绝对指标法的核算结果表明,现行义务教育办学标准的设计明显偏低,并且财政投入的项目结构也不合理,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相对较小。另外,与这种核算相比,使用相对指标法的核算结果表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数量明显偏低,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增加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投入,是未来"新机制"改革的重要方向。
靳卫东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育财政投入成本收益分析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地区成效差别——基于地方财政行为的考察被引量:4
2014年
本文采用一般函数形式,使用还原性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新机制"改革中不同地区的财政行为选择。研究结果表明,这次改革在某些地区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提高了教育财政投入水平,但在各地也普遍产生了挤出效应。另外,这种挤出效应以及由此所决定的改革成效还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别,经济落后地区反而更加倾向于增加教育财政投入。由此,本文使用县级财政收支数据,通过DDD方法来剥离经济增长以及其它政策和非政策因素的影响,从经验事实上进一步验证了这次改革的地区成效差别。
何丽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体制改革:根源、内容及成效被引量:2
2012年
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目标经历了从机会公平向过程公平的转化。服务于这种目标转化,在经济体制、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筹集充足的教育经费,是我国进行历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所以,经济体制、财政体制的持续变革,以及义务教育公平目标的改变,决定了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体制改革的过程和内容,也决定了历次改革的临时性、不全面性和随意性特征。另外,特殊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我国的经费体制改革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问题导向型"制度调整,这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义务教育"分权化"浪潮。
靳卫东何丽
关键词:农村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成效评价被引量:10
2014年
"新机制"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建立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长效机制,成效评价应重点考察财政投入效应。本文利用FRDD方法,对2006年"新机制"改革的实证研究表明,在数量上,西部农村地区的人均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显著提高;在财政资源配置结构上,西部农村落后地区获得了更多的转移支付,而中等收入地区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水平仍然较低,财政中立性原则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管理制度上,"新机制"改革没能有效提高县级政府的义务教育财政努力程度,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降低了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
靳卫东
关键词:义务教育财政投入
诱发性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体制的演变
2011年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先后经历了"三级办学、两级管理"、"以县为主"到"新机制"的转化。这些转化都是为了筹集充足的教育经费而做出的具有过渡性质的制度安排,并不存在西方理论所强调的绝对的"集权化"或"分权化"特征。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作为一项"诱发型"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体制调整还将持续进行。
陶娟靳卫东
关键词:公共经济农村义务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