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土资源部百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项目(A2503)

作品数:8 被引量:67H指数:5
相关作者:曾令森梁凤华陈晶张泽明许志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部百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变质
  • 4篇榴辉岩
  • 4篇辉岩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主孔
  • 2篇化学特征
  • 2篇高压变质
  • 2篇CCSD主孔
  • 2篇变质作用
  • 2篇超高压变质
  • 1篇地表
  • 1篇地表过程
  • 1篇压力计
  • 1篇岩系
  • 1篇造山带
  • 1篇折返
  • 1篇折返机制
  • 1篇中国大陆科学...

机构

  • 8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加州理工学院

作者

  • 8篇曾令森
  • 5篇梁凤华
  • 3篇张泽明
  • 3篇陈晶
  • 2篇刘福来
  • 2篇许志琴
  • 2篇陈振宇
  • 2篇高利娥
  • 2篇刘静
  • 2篇陈方远
  • 1篇戚学祥
  • 1篇杨天南
  • 1篇蔡志慧

传媒

  • 5篇岩石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山东荣成高钙石榴辉石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3
2006年
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荣成蓝晶石榴辉岩中,发现一具有特殊结构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石榴辉石岩.该石榴辉石岩以包裹体的形式赋存于强烈退变的蓝晶石榴辉岩中.岩相学观测表明该岩石的主要结构为石榴石呈薄带、项链状相互连接的网状结构,分割由辉石和石榴石、钛铁氧化物等出溶片晶组成的区域.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和邻近的蓝晶石榴辉岩相比,该岩石具有:(1)相对低的SiO2(42.5%~43.1%),异常高的CaO(21.4%~21.9%)和CaO/Al2O3比值(1.46~1.64);(2)较高的TiO2(1.77%~1.89%)、V(359-419μg/g)、Nb(-8μg/g)、Y(17.7~23.1μg/g)和Zr(~150μg/g);(3)LREE富集和微弱的Eu负异常;(4)较低的Cr、Ni和Co.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荣成辉石岩的原岩形成于经过橄榄石分离结晶作用的超基性岩浆或经历了Na和K亏损过程的高钙基性岩浆.这2种过程都要求较高的温压条件,压力〉15×10^5kPa,温度〉1300℃,这和荣成辉石岩的原岩的初始稳定条件的温压估算相一致.该研究结果表明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一些超高压变质岩的母岩形成于高温部分熔融或岩浆演化作用,明显不同于大多数榴辉岩或片麻岩的原岩形成环境。
曾令森杨天南
关键词:石榴辉石岩稀土元素苏鲁超高压变质带
苏鲁超高压榴辉岩中钾长石的超高压相被引量:6
2009年
在苏鲁超高压榴辉岩中,石榴石和绿辉石包含多种含钾长石的显微多晶包裹体。确定其中的钾长石是否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不仅有助于限定这些长英质包裹体的成因机制,而且有助于深化理解在超高压变质过程中陆壳岩石的物理和化学行为。榴辉岩B174样品采自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岩心。该样品的石榴石含多种单相和多相多晶包裹体,其中包括钾长石和方解石单相包裹体、钾长石+石英和钾长石+方解石多晶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揭示了部分钾长石残留有超高压钾长石相——钾质钡铝沸石,表明(1)钾长石至少经历了从钾质钡铝沸石向钾长石的退变质相变;和(2)榴辉岩中含钾长石多晶包裹体形成于超高压变质条件下。
曾令森陈晶陈振宇陈方远高利娥
关键词:超高压榴辉岩钾长石高压相超高压变质变质条件变质过程
CCSD主孔金红石与石榴子石中锆石包裹体的Hf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
2006年
本文样品是采自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的含金红石榴辉岩,在这些样品中常常含有锆石副矿物,锆石可以呈粒间矿物存在,也可以包裹在其他矿物(如石榴子石、金红石)中。背散射电子图像(BSE)显示这些锆石包裹体的亮度较弱,颗粒较小(约10~30μm),发育多晶面,晶体内部结构和成分均匀。采用能谱分析(EDS)方法来测量锆石的元素成分含量,结果表明:1这些锆石具有很高的Hf含量,金红石中达到1.51%~2.45%,石榴子石中为1.77%~2.13%;2Zr/Hf值约为35.92,比一般的基性原岩中的锆石的Zr/Hf值明显要低,这些特征说明它们很可能是形成在超高压条件下的变质锆石。
蔡志慧曾令森张泽明梁凤华陈方远
关键词:榴辉岩变质锆石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喜马拉雅造山带变泥质岩系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9
2008年
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和北喜马拉雅穹隆都发育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泥质岩,岩石组合以富铝质片麻岩类为主,伴生钾质花岗片麻岩、大理岩及基性麻粒岩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原岩主要为较富铝的长石质砂岩和石英岩质砂岩及少量粘土岩,形成于大陆边缘浅海相沉积环境。这些变泥质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高场强元素较富集,轻稀土较重稀土富集,稀土总量较高,具有较显著的 Eu 负异常。在变质矿物组合、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组成等特征上,它们与青藏高原北缘的康西瓦和阿尔金孔兹岩系相似,可能是来源于冈瓦纳大陆边缘的同一套岩石。
曾令森梁凤华许志琴戚学祥
关键词:变泥质岩孔兹岩系高喜马拉雅特提斯喜马拉雅
大型花岗岩基形成和演化的深部动力学过程:滴水构造、钾质火山作用与地表地质过程被引量:13
2006年
以美国内华达山脉复合岩基为例,系统评述了与大型花岗岩基的形成、演化相关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及构造地貌学响应。在大陆岛弧环境下,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促使下地壳发生角闪岩脱水部分熔融,在岩基根部形成高密度的石榴辉石岩,岩基根部最终发生重力失稳,形成滴水构造;在地貌上反映为滴水构造对应区域的沉降和相应的张性构造,在岩浆作用上则表现为软流圈地幔上涌和残余富集岩石圈地幔的低程度部分熔融,形成钾质火山岩。这种高度动态的深部动力学过程是维持大型花岗岩基地区较高高程或促使这些区域高程骤然增加的重要因素。
曾令森刘静Jason B Saleeby
关键词:地表过程
非保守元素在苏鲁超高压榴辉岩退变质作用中有限迁移和近原地重新分布被引量:2
2007年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揭露的基性岩石包括新鲜榴辉岩和角闪岩。角闪岩是榴辉岩在折返过程中不同程度退变质作用的产物。全岩主量和痕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它们不仅在高场强元素(Ti,Zr,Nb,Ta),而且在高度活动元素(Rb,Cs,Sr,Ba)上化学特征相似。尽管从榴辉岩向角闪岩的退变质作用需要流体的参与,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在榴辉岩快速折返过程中,流体仅仅有限地存在,在流体中高度活动的碱性元素仅作有限迁移和近乎原地重新分布。流体可能以高度局域化的管道流形式出现,是导致榴辉岩退变质作用和剪切变形高度局域化的主要因素。
曾令森张泽明刘福来梁凤华
关键词:榴辉岩角闪岩退变质作用
山东石岛花岗岩复合岩体的侵位深度与苏鲁超高压变质岩的快速折返机制及动力学效应被引量:18
2007年
山东石岛正长岩-花岗岩复合岩体形成于225~205Ma之间,侵入到苏鲁超高压岩石中。通过铝在角闪石的压力计,确定了年龄约为225~215Ma的甲子山岩体的侵位深度,约为15km。结合前人对石岛花岗岩复合岩体的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本研究结果,表明:(1)石岛正长岩在225~215Ma期间快速侵位小于15km的深度,同时快速冷却结晶;(2)在215Ma或早些时候,苏鲁最东端的超高压岩石已位于小于15km的深度;(3)苏鲁超高压岩石以大于5mm/yr的速率快速折返。俯冲板片前锋的断离所导致的深部动力学效应可能是苏鲁超高压岩石快速折返的主要驱动力。这种深部动力学过程导致软流圈地幔的快速上涌,诱发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钾质岩浆,可能是华北克拉通在中生代发生大规模伸展作用及减薄的初始驱动力。
曾令森陈晶陈振宇刘静梁凤华高利娥
V/Sc在CCSD主孔榴辉岩中的系统关系:一种可透视变质作用并指示基性岩浆作用的地球化学工具被引量:13
2006年
和Fe一样,V和Sc都是过渡族金属元素,它们在地幔部分熔融和岩浆分异中的地球化学行为是近年来行星地质和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分析V和Sc在部分熔融和岩浆分异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发现V/Sc是可以透视岩浆成岩后所经历的变质、交代或流体作用的新的地球化学工具。本文通过系统分析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100~600米榴辉岩,尤其是540—600米钛铁矿-赤铁矿榴辉岩的V/Sc比值的变化特征,来进一步限定榴辉岩原岩可能的成岩过程。在CCSD主孔岩心中,和100~540m榴辉岩相比,540~600m段榴辉岩表现出以下十分特别的地球化学特征:(1)相当高的V,但十分低的Nb和Ta;(2)较高的TFeO,Fe2O3/FeO比值,高度变化且较高的Eu正异常(Eu/Eu*高达2.9);(3)异常高的V/Sc比值(8.39—43.23,平均15.07),V/Sc比值和MgO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但和Fe2O3/FeO之间呈正相关关系;(4)近乎正相同步变化的V和Fe2O3/FeO,但反相变化的V和Eu/Eu*。这些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原岩形成过程中,高度动态的斜长石分离结晶作用与岩浆氧逸度之间的负耦合关系,即在原始基性岩浆中,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导致岩浆氧逸度升高,诱发钛磁铁矿和斜长石及单斜辉石的同步分离结晶作用,优先猎取大量的V和Fe,Sc主要分布在单斜辉石,导致所成堆晶的V和Fe含量升高及高度变化且增高的V/Sc比值,同时MgO,SiO2相对降低。这种过程导致上述的V和Fe2O3/FeO之间近乎同相变化关系,但反相变化的V和Eu/Eu*。CCSD主孔100-600m榴辉岩的V/Sc和MgO系统关系实际上透视了上述的过程,即除橄榄石堆晶作用外,含钛铁矿物相的分离结晶作用对形成的堆晶及相应岩浆的V、Sc和V/Sc比值的强烈控制作用。CCSD及区域地质所揭示的南北长约2000m,宽约500m的反S型、层序较完整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所经历的岩浆过程有可能代表着大别-�
曾令森张泽明刘福来梁凤华陈晶许志琴
关键词:CCSD榴辉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