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01646)

作品数:52 被引量:335H指数:14
相关作者:刘瑞新李学林施钧瀚张璐姚静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篇掩味
  • 17篇电子舌
  • 12篇中药
  • 10篇汤剂
  • 9篇苦味
  • 8篇盐酸
  • 7篇盐酸小檗碱
  • 7篇小檗
  • 7篇小檗碱
  • 6篇色谱
  • 6篇中药汤剂
  • 6篇味觉
  • 5篇药物
  • 5篇色谱法
  • 5篇相色谱
  • 5篇口感
  • 5篇苦参
  • 4篇药学
  • 4篇液相色谱
  • 4篇液相色谱法

机构

  • 52篇河南中医药大...
  • 27篇河南中医学院...
  • 10篇河南省食品药...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湖北省中医院
  • 1篇河南省科学院
  • 1篇郑州轻工业学...
  • 1篇中国食品药品...
  • 1篇中国中药公司

作者

  • 53篇刘瑞新
  • 43篇李学林
  • 27篇施钧瀚
  • 22篇张璐
  • 16篇姚静
  • 14篇王艳丽
  • 14篇高晓洁
  • 11篇康冰亚
  • 10篇王青晓
  • 9篇仇继玺
  • 7篇吴子丹
  • 7篇李慧玲
  • 7篇张杏芬
  • 7篇陈鹏举
  • 4篇孟祥乐
  • 3篇李振国
  • 2篇陈小菲
  • 2篇乔延江
  • 2篇王海波
  • 2篇王君明

传媒

  • 9篇中国实验方剂...
  • 9篇中草药
  • 5篇中医学报
  • 4篇医药导报
  • 4篇世界科学技术...
  • 3篇中国新药杂志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中医研究
  • 2篇中国现代中药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河南中医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药材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中药与临床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19
  • 5篇2018
  • 8篇2017
  • 6篇2016
  • 9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龙胆掩味前后指纹图谱变化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建立龙胆药材掩味前后的指纹图谱,比较其掩味前后的变化,总结苦味抑制剂对龙胆的掩味规律。方法:采用三氯蔗糖(SL)、单磷酸腺苷(AMP)、阿魏酸钠(SF)3种苦味抑制剂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龙胆水煎液掩味,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集掩味前后各样品液的指纹图谱。结果:各平行色谱峰相对保留时间没有显著差异,最大差异仅为2.2%;含AMP组的指纹图谱个别峰的相对峰面积差异较大,最高达93.7%,但龙胆苦苷相对峰面积差异均在4.8%以下,而不含AMP组的指纹图谱中仅1和11号峰变化较大,最大变化达19.0%,16.4%,其他各峰相对峰面积差异均在10%以下。结论:SL,SF对龙胆的成分没有太大的影响,不会影响到龙胆的药物疗效,而AMP对龙胆部分成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否影响到龙胆的药效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李学林仇继玺刘瑞新张杏芬李慧玲施钧瀚
关键词:龙胆掩味指纹图谱高效液相色谱法龙胆苦苷
关于中药掩味新思路的探讨被引量:7
2017年
通过查阅掩味技术的相关文献,分析各掩味技术的原理及优缺点,归纳现代掩味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现状及掩味研究方法;对中药制剂掩味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进而提出分类掩味、根据需求针对性掩味、追根溯源用掩味、联合应用统计学实验设计方法优选掩味配方等中药制剂安全、实用、高效的掩味新思路、新研究方法。
康俊丽韩德恩黄海英刘瑞新刘雅敏
关键词:中药掩味技术
人工智能感官:药学领域的新技术被引量:37
2017年
人工智能感官模拟人体真实感官的功能,以其别样的工作思路得到科学工作者的青睐,并在药学领域崭露头角。本文以较成熟的五大类人工智能感官为代表,依据原理针对性地介绍了这一药学领域的新技术,包括电子舌、电子鼻、电子眼、电子耳及电子皮肤,并以此为根据进行了分类;同时广泛介绍了人工智能感官在诸如中药定性定量鉴别、药品质量控制及炮制工艺评价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也展示了人工智能感官多技术之间横向联合,以及人工智能感官与现代分析技术纵向联合应用于药学领域的可行性,以期为药学工作者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新的方法技术及思路。
刘瑞新陈鹏举李学林吴子丹高晓洁陈小菲张璐王青晓李振国
关键词:电子舌电子鼻电子眼
柴芩合剂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优选柴芩合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黄芩苷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对影响其提取率的重要因素(A)加水量、(B)煎煮时间、(C)煎煮次数进行优选。采用HPLC测定黄芩苷的含量,Agilent XDB-C18色谱柱(4.6 mm×150.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47:53:0.2),检测波长278 nm,流速1.0 mL,·min-1。结果:优选的最佳水提取工艺条件为6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优选出的提取工艺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符合工业生产的需要。
张璐仇继玺刘瑞新
关键词:黄芩苷高效液相色谱法正交试验
电子舌技术的应用研究述评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介绍电子舌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及前景。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归纳总结电子舌的原理、组成及特点,介绍电子舌技术在各领域已有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结果:电子舌具有响应时间短、检测速度快的特点,不仅避免了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精密仪器复杂的样品前处理过程,而且还能避免人为测定时的个体差异,最终得到误差小、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的样品测定数据。同时,电子舌技术在对毒性、刺激性样品测定时,也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电子舌技术在烟草行业、食品工业、环境监测、药学、医学诊断等多个领域中均有应用。结论:电子舌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体积小、价格低的便携式电子舌技术系统的研究开发受到重视。
李学林李慧玲刘瑞新
关键词:电子舌技术味觉环境监测
基于HPLC,PCA与相似度评价的芍药甘草汤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的差异规律分析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比较芍药甘草汤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的成分差异。方法:制备传统汤剂(TD)、自制配方颗粒汤剂(DGD-S)、市售A厂和B厂配方颗粒汤剂(DGD-A,DGD-B)共4类11批芍药甘草汤,采用HPLC建立指纹图谱,流动相乙腈(A)-0.05%磷酸水溶液(B,pH 2.42)梯度洗脱(0~8 min,16%A;8~35 min,16%~50%A;35~36 min,50%~100%A;36~38 min,100%~16%A;38~40 min,16%A),检测波长250 nm。以3批TD的平均信息为标准汤剂信息,从成分的出现或消失、指标性成分含量、共有峰面积、主成分分析及指纹图谱相似度共5个方面全面对比芍药甘草汤不同剂型的差异信息。结果:DGD与TD比较,未见有紫外吸收的化学成分的出现与消失。指标性成分含量差别较大,其中DGD中甘草酸铵含量均与TD存在极显著差异。DGD-A中23个共有峰峰面积的总和与TD无显著差异,而DGD-S,DGD-B的共有峰面积之和与TD存在极显著差异,二者分别相当于TD的2.5,3.2倍。在PCA中,DGD-A更接近于TD,表明其各单体成分的绝对量更接近于TD,而DGD-S,DGD-B的绝对量远大于TD。DGD-A与标准汤剂的相似度最小,表明DGD-A中各成分间的比例与标准汤剂相差较大。结论:芍药甘草汤DGD与TD间仅有成分比例的明显差异,并无成分本身的明显差异;应按比例调整某些DGD的用量以使其与汤剂等效。
刘瑞新施钧瀚张璐高晓洁李学林
关键词:芍药甘草汤传统汤剂配方颗粒汤剂甘草酸铵芍药苷
代谢组学——中药现代化的顺风车被引量:2
2017年
目前,现代科技已广泛运用于中药材资源开发、中药炮制、中药制备工艺以及剂型等方面,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瓶颈问题,比如:如何探究中药的药效基础,如何构建中药疗效的评价方法,如何在中药栽培过程中控制其有效成分等棘手问题。中药药效的特点是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整体调节作用,因此中药药效的评价强调人或者实验动物对药物干预体系的整体作用。而代谢组学是寻找代谢产物的终端性信息、阐明药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靶点或受体,观察药物引起的内源性代谢物以及药物分子本身的动态变化。利用现代的系统生物学理论和技术,为中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契机与挑战,因此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学林张帆刘瑞新高晓洁桂新景康冰亚张璐施钧瀚
关键词:代谢组学中药现代化中药安全性整体性配伍减毒
3种掩味剂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黄柏的掩味作用探究及掩味前后化学成分的比较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探讨三氯蔗糖、阿魏酸钠和β-环糊精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黄柏水煎液的掩味效果,比较黄柏掩味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方法:3种苦味抑制剂采用单独抑制苦味、两两联合抑制苦味、三者联合抑制苦味共计7种组合对黄柏水煎液进行掩味,考察掩味前后黄柏水煎液的苦度变化;利用HPLC建立掩味前后各样品液的指纹图谱,以共有峰相对峰面积、共有峰总面积为指标,分析其化学成分变化的程度与特点。结果:7种组合对黄柏水煎液均具有较好的抑苦作用。掩味剂联用后掩味效果更佳,优于单独使用,掩味后平均苦度均为Ⅰ级(不苦或几乎不苦)。指纹图谱共有峰有8个,掩味后7组供试品的56个峰中,除3个色谱峰在掩味前后相对峰面积具有显著性差异(但总变化率均<10%)外,其余53个峰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掩味前后黄柏的指纹图谱共有峰总面积无显著性差异。结论:3种掩味剂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黄柏水煎液均具有较好的抑苦作用,且掩味前后对黄柏中化学成分的总量无显著影响。
李学林王盼盼刘瑞新仇继玺张璐桂新景陈小菲康冰亚施钧瀚
关键词:黄柏指纹图谱盐酸小檗碱
基于经典人群口感评价方法的苦度评价中评价员分级探索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建立基于经典口感评价的苦度评价中评价员的分级方法,使苦度评价更加高效便捷地进行。方法:以前期19次实验数据为载体,以赋值精密度和数据有效率为指标分别进行评价员初步分级,结合二者建立综合分级;基于主观赋值法给予权重,选择研究不同浓度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β-CD,γ-CD,甘草甜素(GL),甘氨酸(GLY)和可溶性大豆多糖(SSPS)对盐酸小檗碱溶液的最大抑苦度,并探讨抑苦能力与六者质量浓度关系的试验数据,以实测苦度排序、实测评分排序与已知苦度排序的接近度和苦度降低值与掩味剂质量浓度相关系数为指标,用赋予权重后的全部评价员数据和已分级评价员数据2种方式进行验证。结果:HP-β-CD,γ-CD,GL和GLY的验证试验结果Ⅰ,Ⅱ和Ⅲ实测苦度排序和实测评分排序均与已知苦度排序一致,β-CD的结果Ⅰ实测苦度排序与已知苦度排序不一致,SSPS的结果Ⅰ和结果Ⅲ实测评分排序与已知苦度排序的顺序不一致。6个试验各3个结果的排序正确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少数经分级并给予权重的评价员即可得到与多数评价员一致的评价结果,在实测苦度排序和实测评分排序方面,少数经分级并给予权重的评价员,或评价员中部分给予权重,能得到更接近真实的评价结果。
张璐高晓洁桂新景施钧瀚康冰亚李学林刘瑞新
关键词:Β-环糊精甘氨酸可溶性大豆多糖甘草甜素
基于HPLC指纹图谱考察3种复合掩味佐剂对御寒颗粒汤剂成分的影响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究3种复合掩味佐剂——咖啡味中药伴侣、巧克力味中药伴侣、甜橙味中药伴侣掩味前后御寒颗粒汤剂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揭示3种复合掩味佐剂对御寒颗粒汤剂的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以单味配方颗粒组成的御寒颗粒方为苦味载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参考指纹图谱技术建立其化学成分的特征图谱测定方法,以掩味前后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相对峰面积的变化率以及总峰面积为指标,比较御寒颗粒汤剂掩味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掩味前后的御寒颗粒汤剂,特征图谱共有峰有22个,与原液相比,加入3类中药伴侣后的样品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变化率的绝对值均值分别为(0.18±0.04)%、(0.11±0.04)%、(0.17±0.06)%,均<0.2%;共有峰相对峰面积变化率的绝对值均值甜橙味为(1.81±1.26)%,<5%;咖啡味和巧克力味相对峰面积的变化率绝对值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分别为:2.30%(1.45%-3.99%)、3.73%(2.70%-6.68%);与原液相比,总峰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3种复合掩味佐剂中,甜橙味对御寒颗粒汤剂的化学成分几乎没有影响;咖啡味和巧克力味对其汤剂的某些成分有微小的影响,但对其汤剂中化学成分的总量无显著影响,是否会影响到其汤剂的药效有待进一步临床药效学方面的研究。
姚静施钧瀚桂新景王青晓张璐康冰亚陈鹏举田亮玉李学林刘瑞新
关键词:掩味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