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技术创新项目(yg2012085)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蔡振媛苏建平张同作都玉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青海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技术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序列变异分析
  • 1篇种群
  • 1篇种群遗传
  • 1篇种群遗传结构
  • 1篇自然保护
  • 1篇自然保护区
  • 1篇鼢鼠
  • 1篇线粒体控制区
  • 1篇林业
  • 1篇林业厅
  • 1篇控制区
  • 1篇甘肃鼢鼠
  • 1篇保护区
  • 1篇大红鹳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蔡振媛
  • 1篇都玉蓉
  • 1篇张同作
  • 1篇苏建平

传媒

  • 2篇动物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青海可鲁克湖-托素湖发现大红鹳被引量:3
2014年
2013年11月12日,在青海省海西州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可鲁克湖西南岸人水口区域(37°15′07″N,96°51′06″E,海拔2803m)监测到小群大型涉禽。根据保护区工作人员监测记录,11月12日有7只停留于此,其与斑头雁(Anser indicus)、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相伴。
张毓郑泽宋晓英仪律北郑桂云李金花蔡振媛
关键词:大红鹳自然保护区林业厅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的序列变异分析青海东部甘肃鼢鼠遗传多样性被引量:3
2015年
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是一种终年营地下独居生活的小型掘土类动物。本文通过测定mt DNA的控制区部分序列(530 bp)变异,分析青海东部地区8个甘肃鼢鼠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158个样本共发现26个变异位点,定义了39种单倍型,整体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高(h=0.953 2)、核苷酸多样性低(π=0.006 36)。歧点分布和中性检验均说明青海东部甘肃鼢鼠种群在历史上存在着快速扩张的事件。基于邻接法构建的网络关系图中,单倍型呈星状分布,没有按地理位置形成对应类群。基因流(Nm)数据显示多数地理种群间基因交流贫乏,AMOVA结果显示种群内与种群间遗传变异分别为48.82%和51.18%,遗传分化明显。IBD分析表明,甘肃鼢鼠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呈正相关,说明距离隔离对甘肃鼢鼠种群分化具有重要作用。甘肃鼢鼠的这种遗传多样性与种群遗传结构特点,可能是地下生活方式靠挖掘迁移带来的较小扩散能力的结果。
蔡振媛张毓都玉蓉苏建平张同作
关键词:甘肃鼢鼠线粒体控制区种群遗传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