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60006010)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申功璋赵佳陈胜功李洁张磊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4篇直升
  • 4篇直升机
  • 2篇切换
  • 1篇遗传算法
  • 1篇英文
  • 1篇逆动力学
  • 1篇逆控制
  • 1篇切换机制
  • 1篇无人直升机
  • 1篇模糊集
  • 1篇模糊控制
  • 1篇控制研究
  • 1篇换机
  • 1篇闭环
  • 1篇大包
  • 1篇H

机构

  • 5篇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5篇申功璋
  • 4篇赵佳
  • 2篇陈胜功
  • 1篇张晶
  • 1篇杨凌宇
  • 1篇李洁
  • 1篇张磊

传媒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电机与控制学...
  • 1篇火力与指挥控...
  • 1篇飞行力学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闭环最优模糊推理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最优模糊推理的基本思想在于模糊推理引入优化机制.首先针对现有的一种最优模糊推理方法,证明其满足模糊推理的2个基本性质,即推理一致性和所构成模糊系统的通用逼近性;其次提出闭环最优模糊推理的基本思想,即模糊推理引入反馈和优化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闭环最优模糊推理方法;然后针对这种新方法,同理证明其满足上述2个基本性质;最后通过飞机高度控制系统的仿真平台,体现出由闭环最优模糊推理方法所构成的模糊PID控制器的控制效果和强鲁棒性.
张磊张晶申功璋
关键词:模糊集模糊控制
无人直升机辨识的一种新方法被引量:4
2009年
针对无人直升机的辨识建模问题,提出了把频率响应辨识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辨识方法。该方法充分结合了频率响应辨识法抗噪声能力强、对输入信号通用性强、以及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特性的优点,极大地提高了辨识的准确性。与最小二乘法、Levy方法的对比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辨识精度更高,具有重要的工程使用价值。
李洁赵佳陈胜功申功璋
关键词:无人直升机遗传算法
基于多点逆模型组的直升机慢切换姿态控制被引量:4
2010年
针对传统直升机自适应模型逆姿态控制方法中单点逆模型的不足,提出基于多点逆模型组的慢切换控制方法.该方法构造多点逆模型组取代单点逆模型,将直升机姿态误差控制系统转化为切换系统;引入驻留时间的概念,构造慢切换逻辑,从理论上给出了系统的稳定条件.与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减轻了自适应元件的补偿负担,显著提高了其控制性能;系统在切换过程中保持稳定,并具有较强的性能鲁棒性.
赵佳申功璋陈胜功
关键词:直升机逆控制
直升机旋转逆动力学建模及姿态控制研究(英文)
2010年
为克服直升机单点逆模型的不足,提出了旋转逆动力学建模新方法,实现了大包线下的姿态控制。该方法采用模块化建模思想,首先通过转动方程逆解算,将姿态角速度指令转化为期望的纵、横向挥舞角和尾桨偏航力矩指令等三个关键状态量,然后利用主旋翼挥舞动态逆解算和尾桨桨距指令逆解算,由关键状态量解算出期望的纵、横向周期变距角和尾桨桨距角,进而建立了直升机旋转逆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姿态控制系统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在大包线范围内较准确地反映直升机的旋转动态逆特性,系统能够很好地实现姿态控制目标,在各类干扰因素存在时体现出了较强的性能鲁棒性。
赵佳申功璋
关键词:直升机逆动力学
基于慢切换机制的直升机H_∞姿态控制被引量:1
2010年
提出了慢切换H∞控制方法,实现了直升机大包线下的姿态控制。首先针对直升机的典型状态点,采用二自由度H∞方法设计局部鲁棒控制器,形成执行子控制组;然后引入基于"驻留时间"的慢切换逻辑完成不同子控制器之间的稳定切换,实现姿态控制目标。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发挥TDFH∞方法的优势,并有效地降低其设计保守性,系统的姿态解耦控制特性良好,当存在侧风扰动时具备了较强的性能鲁棒性。
赵佳杨凌宇申功璋
关键词:直升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