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建设项目(2008)

作品数:13 被引量:105H指数:7
相关作者:方剑乔沈亚芳孙晶连林立邵晓梅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建设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穴位
  • 3篇疗效
  • 2篇电针
  • 2篇电针治疗
  • 2篇穴位电刺激
  • 2篇炎性
  • 2篇三叉神经
  • 2篇三叉神经痛
  • 2篇神经痛
  • 2篇疗法
  • 2篇经皮穴位电刺...
  • 2篇经痛
  • 2篇控制性降压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断层成像
  • 1篇性关节炎
  • 1篇穴位研究
  • 1篇血量
  • 1篇血汤

机构

  • 9篇浙江中医药大...
  • 9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方剑乔
  • 3篇沈亚芳
  • 2篇陈勤
  • 2篇邵晓梅
  • 2篇连林立
  • 2篇孙晶
  • 2篇何帮剑
  • 2篇方莉
  • 1篇罗培
  • 1篇张海峰
  • 1篇朱胤晟
  • 1篇蒋永亮
  • 1篇詹明洁
  • 1篇韩德雄
  • 1篇姚新苗
  • 1篇梁繁荣
  • 1篇黄垒
  • 1篇尹小虎
  • 1篇万全庆
  • 1篇周传龙

传媒

  • 5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针灸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光明中医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5
  • 7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头部穴埋线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头部穴埋线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头部穴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两组均以4星期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9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SQI各项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入睡时间及日间功能障碍因子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部穴埋线和口服艾司唑仑片均能改善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头部穴埋线改善失眠症患者入睡时间劣于口服艾司唑仑片,而改善日间功能障碍优于口服艾司唑仑片,是一种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丁超张海峰
关键词:埋线失眠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用Fugl-Meyer量表评价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的疗效被引量:32
2011年
目的: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价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来源于7家医院的254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配为靳三针组83例、康复组84例、靳三针结合康复组(结合组)8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靳三针组采用靳三针疗法,取穴以颞三针为主,根据痉挛瘫和弛缓瘫不同结合辨证配以曲池、外关、合谷及伏兔、足三里、三阴交等穴,留针30 min;康复组根据痉挛瘫和弛缓瘫不同给予适宜的康复训练;结合组采用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3组疗程均为28 d,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4、28 d后用四肢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经过28 d治疗后,靳三针组和结合组患者的显效率优于康复组(P<0.05)。治疗14 d和28 d后,3组患者NDS评分显著降低(均P<0.05),结合组NDS评分较康复组下降明显(均P<0.05)。经28 d治疗后,结合组FMA评分高于其它两组(均P<0.05)。结论: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二者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韩德雄庄礼兴张莺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靳三针疗法康复训练
汪慧敏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经验撷菁被引量:6
2011年
汪慧敏教授在中医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研究多年,开创地运用针刺、隔药饼灸,适当配合中药治疗,缓解经期腹痛,提高妊娠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轻中度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显著。
詹明洁金颢璇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隔药饼灸中医妇产科学
“从风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观察治腰第一方“从风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治腰第一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每日1剂,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其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0~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末次随访时按照疗效评价标准,其中治愈24例,显效24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结论 治腰第一方“从风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显著.
何帮剑朱胤晟姚新苗万全庆吕一季四青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从风论治
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的控压效应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至不同平均动脉血压(MAP)水平的控压效应变化。方法:54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9组,每组6只,控压组动物均以异氟烷复合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术,单纯全麻组不行控制性降压,实验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干预处理。结果:在行控制性降压至基础MAP60%水平时,在血压回升阶段,实验组动物MAP的回升速度和幅度均高于同水平对照组,在回升30min时基本恢复至基础水平,对照组仍显著低于其基础水平(P<0.05);与单纯全麻组相比,50%基础MAP对照组、40%基础MAP对照组苏醒时间明显增加(P<0.05);60%基础MAP、40%基础MAP实验组被动放血量明显减少(P<0.05),50%基础MAP、30%基础MAP实验组术中自然失血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TEAS能加快机体MAP的恢复,并有效缩短了实验动物的苏醒时间;同时能不同程度的减少术中失血量,从而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
方剑乔张乐乐邵晓梅董振华莫雅娣连林立喻晓静
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控制性降压出血量
补肾活血汤熏洗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及其部分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关节滑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白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对60例骨性关节炎(74膝)患者进行补肾活血汤熏洗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Lysholm’s膝关节评分以及关节滑液中MMP-3和IL-1β变化。结果治疗4周,进行平均28.2个月(24~40月)的随访,结果优40例47膝、良11例15膝、中4例5膝、差5例7膝,总优良率为83.78%,患者Lysholm’s膝关节评分、关节滑液MMP-3、IL-1β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补肾活血汤熏洗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MMP-3、IL-1β的水平,减轻滑膜炎症和关节软骨的破坏,从而发挥对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何帮剑方针解光尧徐守宇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基质金属蛋白酶-3白介素熏洗
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全麻/控制性降压对术后海马神经保护的炎性反应调控机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复合全麻/控压对术后中枢内外炎性反应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探讨其对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18只6~8月龄雄性健康比格犬,随机分为全麻组、控压组和干预组,每组6只。全麻组采用异氟醚麻醉后行剖腹探查术;控压组在麻醉基础上联合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达到目的血压后施行手术;干预组在控压基础上行TEAS,穴取"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干预至术毕血压回升,术后72h取脑。采用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和CA3区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活化型胱冬酶(Caspase-3)蛋白表达;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检测海马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从麻醉诱导开始至术后72h,控压组与干预组TNF-α浓度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而IL-1β浓度则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细胞因子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控压组和干预组CA1区和CA3区IL-1β、TNF-α和Caspase-3阳性细胞率较全麻组显著升高(P<0.01),干预组相关细胞因子较控压组降低显著(P<0.01),干预组CA1区Caspase-3较控压组显著减少(P<0.01);控压组和干预组CA1和CA3区Bcl-2/Bax阳性细胞比值均低于全麻组(P<0.01),干预组比值高于控压组(CA1区:P<0.01,CA3区:P<0.05)。③控压组和干预组CA1区、CA3区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均较全麻组显著增多(P<0.01),其中干预组CA1区较控压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TEAS可调控全麻/控压手术动物海马炎性因子的表达,进而提高Bcl-2/Bax比值、抑制活化型Caspase-3的表达,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发挥保护神经作用。
刘喆沈颖洁连林立邵晓梅方剑乔
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控制性降压炎性反应神经保护海马
采用CONSORT和STRICTA对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采用CONSORT和STRICTA标准对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进行评价,探讨提高针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质量的方法。方法运用计算机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国内外相关医学文献数据库及学术刊物进行检索,筛选出符合研究标准的试验,并采用CONSORT声明和STRICTA标准对其进行质量评价。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结果在纳入的66篇研究中,大部分均存在无基线资料、随机方法描述不清、无随机隐藏、未使用盲法、无样本量计算、无意向性治疗分析、针刺细节报道不充分等问题。结论目前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普遍较低,影响其可靠性和同质可比性。今后应加大力度提倡采用国际公认的CONSORT声明和STRICTA标准对针灸疗法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规范报告。
沈亚芳方剑乔陈勤方莉孙晶董巍罗培张璐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随机对照试验CONSORTSTRICTA
电针治疗慢性炎性痛的促外周beta-END释放作用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慢性炎性痛时对炎症局部炎性介质和外周阿片肽的双重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弗氏完全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慢性炎性痛模型,电针选用患侧足三里和昆仑穴,并与传统非甾体抗炎药消炎痛进行比较,观察热缩腿阈(thermal 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变化,检测足跖炎症组织前列腺素E2(PGE2)、白介素-1(IL-1)和beta-内啡肽(beta-END)。结果电针和消炎痛均可提高慢性炎性痛大鼠痛阈;电针不能显著降低炎症局部组织PGE2、IL-1水平,但能显著升高炎症局部组织beta-END水平(P<0.05);消炎痛能显著降低PGE2和IL-1水平(均P<0.01),但对beta-END水平没有显著影响。结论与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相比,电针治疗慢性炎性痛具有促外周beta-END释放的作用。
何晓芬方剑乔蒋永亮黄垒裘晟晨沈亚芳尹小虎
关键词:电针炎性介质阿片肽内啡肽
火针结合放血疗法治疗下肢麻木1例
2012年
火针疗法应用历史悠久,春秋以来一直为医家沿用,至明清之时,对于火针的制作、操作和使用方法、适用范围、禁忌症等有较为全面、详细的描述。现代临床应用研究表明,火针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腐透脓,消除疮疡;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温补阳气,升阳举陷;以热引热,火郁发之:
周传龙包洁方剑乔
关键词:下肢麻木火针放血疗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