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3031)

作品数:7 被引量:55H指数:5
相关作者:李素梅庞雄奇肖中尧张宝收张海祖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塔中隆起
  • 3篇油气
  • 3篇同位素
  • 3篇奥陶统
  • 2篇单体烃
  • 2篇地球化学意义
  • 2篇地质年代
  • 2篇油气地球化学
  • 2篇油源
  • 2篇上奥陶统
  • 2篇生物标志
  • 2篇生物标志物
  • 2篇碳同位素
  • 2篇碳同位素特征
  • 2篇同位素特征
  • 2篇下奥陶统
  • 2篇陆相
  • 2篇混源油

机构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6篇李素梅
  • 4篇庞雄奇
  • 2篇张海祖
  • 2篇肖中尧
  • 2篇张宝收
  • 1篇杨海军
  • 1篇万中华
  • 1篇顾乔元
  • 1篇吕修祥
  • 1篇赵明
  • 1篇张玮娜
  • 1篇盛世忠

传媒

  • 2篇现代地质
  • 2篇Acta G...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Petrol...
  • 1篇第五届油气成...

年份

  • 3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Oil-source rock correlation and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Ordovician mixed oils in the Tazhong Uplift, Tarim Basin被引量:10
2010年
The origin of the marine oils in the Tarim Basin has long been a disputed topic. A total of 58 DST (drill stem test) crude oil and 8 rock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comprehensive geochemical method to characterize and identify the origin of the Ordovician oils in the Tazhong Uplift, Tarim Basin, northwest China. Detailed oil–oil and oil–source rock correlations show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oils have typical biomark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ddle-Upper Ordovician (O2+3) source rock and the related crude oil. These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a distinct "V-shaped" relative abundance of C27, C28 and C29 regular steranes, low abundance of dinosterane, 24-norcholestanes, triaromatic dinosteroids and gammacerane. Only a few oils display typical biomarker characteristics indicating the Cambrian–Lower Ordovician (∈-O1) genetic affinity, such as linear or anti "L" shape distribution of C27, C28 and C29 regular sterane, with relativel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dinosterane, 24-norcholestanes, triaromatic dinosteroids and gammacerane. It appears that most of the Ordovician oils in the Tazhong Uplift were derived from the O2+3 intervals, as suggested by previous studies. However, the compound specific n-alkane stable carbon isotop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Ordovician oils are mixtures from both the ∈-O1 and O2+3 source rocks rather than from the O2+3 strata alone. It was calculat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the∈-O1 genetic affinity oils mixed is about 10.8%-74.1%, with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increasing burial depth. This new oil-mixing model is critical for understanding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accumulation mechanisms in the region, and may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e Tarim Basin.
Li SumeiPang XiongqiZhang BaoshouXiao ZhongyaoGu Qiaoyuan
关键词:油源对比塔中隆起混合油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族群划分被引量:10
2010年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油气成因复杂,采用多馏分、多组分化学成分分析及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途径,对该区海相、陆相油进行精细分析。结果表明,英买力油田主要有两大类油组,分别是南部YM2井区的海相油(I类)和北部YM7井区的陆相油(Ⅱ类),各自具有典型的海相油与陆相油的特征。进一步分析表明,两大油组内部仍有分异。将第二油组进一步分为两亚类,以中、古生界产层为主的正常黑油和重质油为一类(Ⅱa),以古近系为主的凝析油为另一类(Ⅱb)。两亚类原油正构烷烃单体烃同位素稍有差异,芳烃组成与分布具有显著差异。较之于Ⅱa原油,Ⅱb原油富含联苯系列与氧芴系列、不同类型芳烃系列中以低分子量同系物占绝对优势,其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更重,与相邻的羊塔克地区原油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表明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成因联系,前者可能为混源油,由位于库车坳陷中拜城凹陷提供两种陆相烃源岩。英买力地区陆相油并非以往确认的一种成因类型,可能至少由两套性质迥异的中生界烃源岩供烃。英买力地区第一类海相油(I类)尽管生物标志物特征相近,但分析原油的单体烃碳同位素具有显著差异,同样存在油气混源的可能。英买力地区海、陆相原油特征与成因的深入剖析,对于该区精细油源确认、油气成藏机制乃至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李素梅庞雄奇杨海军肖中尧顾乔元张玮娜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混源油
Origin of the Silurian Crude Oils and Reservoir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azhong Uplift被引量:5
2010年
在 Tazhong 的志留纪阶层高举因为它保存从多级式的构造进化生产的烃的一些特征,是为探索的一根重要地平线。为这个原因,志留纪油和他们的形成特征的起源的学习在在 Tazhong 区域为合成的烃累积地区揭示机制组成主要部分。Geochemical 调查显示在 Tazhong 的志留纪油的物理性质与带和块变化,即,当正常、轻时,重油在在北方斜坡堵住得好的 TZ4715 被散布油在没有。我指责带和 TZ16 堵住得好,它意味着油性质被结构的模式控制。在志留纪油的大多数 biomarkers 类似于中间上面的奥陶纪来源岩石的,建议一种好基因关系。然而,在油和这些油被混合,这上油的在包括显示的液体的烃的化学部件的 n 链烷的复合特定的同位素源于奥陶纪来源摇的中间上面的奥陶纪和 CambrianLower。大多数志留纪油有象更早的 biodegradation 一样的第二等的改变的一个记录,包括在全部的离子水流( TIC )的 UCM 驼峰的出现色层谱浸透并且在原油的浸透的烃的芳香的烃和 25-norhopane ,并且在许多光和重部件从的常规变化结构对结构的高度低。志留纪上油的事实在链链烷被充实,例如, n 链烷和 25-norhopane,建议他们是有以后正常的油的更早降级的油的混合的油。志留纪油经历了在液体包括根据作文和分发以及水库的成熟控告原油和油的石油的至少三个事件,这被建议。在 TZ4715 的这些油的迁居和累积模型堵住得好,没有。我指责带和 TZ16 堵住得好与,但是与对方有关不同。在不同收费时期的混合的油和烃迁居和累积机制的起源的调查具有到在这个区域的石油探索的大意义。
YANG HaijunLI SumeiPANG XiongqiXIAO ZhongyaoGU QiaoyuanZHANG Baoshou
关键词:塔中隆起志留系成藏特征油气聚集带中上奥陶统
Origin of Crude Oil in the Lunnan Region,Tarim Basin被引量:2
2010年
Tarim 盆的油来源在很长时间是争论的。这研究描绘原油并且在 Lunnan 区域调查油来源,由采用 n 链烷和 biomarkers 的复合特定的同位素的 Tarim 盆来临。尽管原油与中间上面的奥陶纪( O2+3 )有好关联,采购有寒武纪降低奥陶纪的岩石和差的关联(-O1)基于 biomarkers , Lunnan 的n链烷的? 13C 数据给表演上油在 -O1 和 O2+3 之间的中间的价值基因亲密关系油,它建议 Lunnan 油实际上具有广泛地混合的来源。混合的油的 quantification 被执行,结果证明寒武纪降低奥陶纪来源的贡献从 11% ~ 70% 摇范围(平均 36%) ,稍微不到 Tazhong 的高举。在在决定油的 biomarkers 和 13C 之间的矛盾在至少一个事件和不同来源与不同化学部件从多重石油费用事件在 Lunnan 区域结果采购原料,这被建议。在盆的普遍海洋的混合来源油显示在深地平线的重要石油潜力是可能的。解开为 Lunnan 油的烃累积机制是关键的在这个区域推进石油探索和利用。
LI SumeiPANG XiongqiYANG HaijunXIAO ZhongyaoGU QiaoyuanZHANG BaoshouWANG Haijiang
关键词:原产地下奥陶统上奥陶统
不同成因类型原油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掌握不同地史时期、不同成因类型原油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特征,是将该技术有效应用于油气勘探实践的基础与前提。本研究对中国东部和西部不同时期、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代表性原油的单体烃碳同位素的分布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不同成因...
李素梅庞雄奇郭栋
关键词:油气勘探地质年代油气地球化学
塔中地区下奥陶统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被引量:10
2011年
通过多种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塔中地区下奥陶统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下奥陶统原油是以低分子量轻质馏分为主、生物标志物含量极低的高-过成熟原油,以芳烃中含有高-超高丰度的含硫芳烃-二苯并噻吩(DTBs)而显著不同于中上奥陶统等上部层系。依据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结合烃类组成与分布,认为下奥陶统原油为来自寒武系-下奥陶统和中上奥陶统的混源油,前者的贡献总体高于后者。下奥陶统原油中较高丰度的硫醇化合物、丰富的四氢噻烷、高含量H2S(近10%)伴生气以及超高丰度的含硫芳烃的存在,表明其经历了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热化学作用等复杂的油气成藏后作用,这些作用改造了油气藏中的烃类并对油气藏的保存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李素梅肖中尧吕修祥张宝收张海祖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下奥陶统同位素油源
不同成因类型原油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掌握不同地史时期、不同成因类型原油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特征,是将该技术有效应用于油气勘探实践的基础与前提。本研究对中国东部和西部不同时期、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代表性原油的单体烃碳同位素的分布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不同成因...
李素梅庞雄奇郭栋
关键词:海相陆相地质年代
塔中原油超高二苯并噻吩硫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7
2011年
塔中相当部分原油具有高丰度芳香硫——二苯并噻吩(DBTs)特征,其在原油中的绝对丰度高达26 859μg/g,在芳烃中的相对丰度高达58.2%,主要分布在塔中I号构造带下奥陶统、塔中4(TZ4)和塔中1-6(TZ1-6)井区。采用综合地球化学研究途径,对该区原油的高DBTs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初步探讨。分析表明,研究区母源岩较强地控制DBTs的丰度,纯泥岩、页岩中DBTs丰度不高,灰岩、云岩等烃源岩DBTs丰度偏高或超高;观察到在正常油窗范围内,烃源岩和相关原油随成熟度增加DBTs丰度增加,而塔中型高-过熟原油中DBTs丰度有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表明热成熟作用对该化合物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发现生物降解、水洗可使原油中DBTs丰度降低,但对塔中原油中DBTs影响较小;观测到塔中相当部分原油的DBTs含量与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的作用产物H2S、硫醇、长链烷基四氢噻烷有一定正相关性。对比研究认为,有多种因素控制塔中原油中DBTs丰度与分布,热成熟作用、TSR是导致塔中下奥陶统部分原油高DBTs特征的重要原因,前者可能是主要因素,特殊母源岩因素相对较少,尽管尚不能排除。TZ4井区等石炭系高DBTs原油主要来自深部地层,与下奥陶统抑或更深层高DBTS原油的混入有关。本研究对于该区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李素梅张宝收张海祖盛世忠赵明
关键词:塔中隆起TSR生物降解
南堡凹陷混源油分布与主力烃源岩识别被引量:15
2011年
南堡凹陷油气源尚不清晰.首次采用单体烃碳同位素、结合生物标志物对全凹陷范围的原油和烃源岩进行了精细地球化学研究.分析表明,拾场次洼沙三段烃源岩(Ⅰ类)发育高丰度的4-甲基甾烷与硫芴系列、贫伽玛蜡烷,单体烃碳同位素为"斜直线型",相关原油分布于高柳深层;南堡凹陷南部沙二+三段源岩(Ⅱ类)伽玛蜡烷较发育,但4-甲基甾烷不太发育,其他特征类似于Ⅰ类源岩,相关原油发现于潜山;南堡凹陷沙一段-东三段烃源岩(Ⅲ类)富含重排甾烷与孕甾烷系列,单体烃碳同位素较轻且近"W"型,相关原油主要分布于南堡4、5号构造带.发现南堡油田1、2号构造带、老爷庙、高柳中浅层原油具有界于Ⅱ、Ⅲ类源岩(及相关原油)间的同位素与生标特征,系混源油,定量预测出混源油中沙二+三段源岩的贡献最高达82%.本研究关于Es2+3系南堡凹陷重要的油气源的认识不同于以往研究,为该区进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李素梅庞雄奇万中华
关键词:南堡凹陷混源油生物标志物石油地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