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5k12-G1-3)
-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3
- 相关作者:郭晓燕王进海陈景藻罗金燕更多>>
-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次声对大鼠胃窦粘膜形态学的影响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和声压级水平的次声对大鼠胃窦粘膜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共选取210只雄性SD大鼠,将其中140只随机分为对照A组、8 Hz-90 dB组、8 Hz-130 dB组及16 Hz-130 dB组,每组35只。各次声组大鼠按设计要求分别暴露于不同频率和强度的次声舱内,每天2 h;对照A组大鼠则置于次声舱内,每天2 h,期间无次声作用。每组于次声作用第1,7,14,21及28天时各随机取出7只大鼠,采用HE染色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胃窦粘膜病理改变情况。另外70只大鼠则随机分为暴露组及对照B组,每组各35只。将暴露组大鼠置于次声舱内,次声参数为8 Hz、130 dB,每天作用2 h,持续14 d后停止;对照B组大鼠亦每日置于次声舱中2 h,期间无次声作用。2组大鼠分别于次声作用结束后第1,7,14,21及28天时各随机取出7只大鼠进行上述指标检测。结果①8 Hz、90 dB次声作用1 d后,大鼠胃窦粘膜损伤积分与对照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作用7,14,21及28 d后则明显高于对照A组(P<0.01)。8 Hz、130 dB及16 Hz、130 dB次声作用1,7,14,21及28 d后,大鼠胃窦粘膜损伤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A组(P<0.01)。②8 Hz、130 dB次声作用1,7,14,21及28 d时,其胃窦粘膜损伤积分均明显高于8 Hz-90 dB组(P<0.01);作用14,21及28 d时,则明显高于16 Hz-130 dB组(P<0.01)。③8 Hz、130 dB次声连续作用14 d后,发现大鼠胃窦粘膜损伤积分随后逐渐下降,但在次声作用停止后1,7,14,21及28 d时仍显著高于对照B组(P<0.05~0.01)。④8 Hz及16 Hz次声可引起大鼠胃窦牯膜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等超微结构发生异常改变。结论8 Hz、90 dB或8 Hz、130 dB或16 Hz、130 dB次声作用均可引起大鼠胃窦粘膜损伤,其严重程度与次声频率、强度及作用时间等密切相关;大鼠经次声多次作用后可产生一定的适应性,当次声作用停止后,其胃窦粘膜损伤有自我恢复趋势。
- 王进海罗金燕郭晓燕陈景藻
- 关键词:次声胃粘膜
- 不同频率、强度次声作用对大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强度次声对SD大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共有210只雄性SD 大鼠,将其中14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A组、8 Hz-90 dB组、8 Hz-130 dB组及16 Hz-130 dB组。各实验组大鼠每日于固定时间点置于次声舱内,给予不同频率、强度的次声作用,每天2 h,对照A组动物也置于次声舱内,每天2 h,期间不给予次声作用。每组分别于实验进行后第1,7,14,21及28天时各随机取出7只进行胃排空功能检测。另外剩下的70只大鼠则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暴露组及对照B组;将暴露组大鼠置于次声舱内,给予8 Hz、130 dB的次声作用,每天2 h,连续暴露14 d后停止,分别于次声作用结束后第1,7,14,21及28天时各随机取出7只大鼠进行胃排空功能检测;对照B组大鼠则每天置于次声舱内 2 h,期间不给予次声作用。各组大鼠胃排空检测均在最后一次次声作用结束后1 h内进行。检测时,大鼠胃内灌注3 ml由99mTc标记的温盐水,于20 min后处死,采用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连续测量胃肠道残留的γ-射线量并计算出胃排空率。结果①大鼠经8 Hz、90 dB次声作用7 d和14 d后,其胃排空率明显低于对照A组(P<0.05)。大鼠经8 Hz、130 dB次声作用1 d后,其胃排空率与对照A组及8 Hz-90 d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大鼠经该次声作用7,14,21及28 d后,其胃排空率则明显低于对照A组及 8 Hz-90 dB组(P<0.05)。②大鼠经16 Hz、130 dB次声作用1,7,14 d后,其胃排空率较对照A组明显降低;大鼠经该次声作用14 d和21 d后,发现其胃排空率明显高于8 Hz-130 dB组(P<0.01)。③大鼠经 8 Hz、130 dB次声作用2周后进行为期4周的后续效应观察,发现在第1,7,14,21及28天时,大鼠胃排空率逐渐恢复,但仍明显低于对照B组(P<0.05)。结论 8 Hz、90 dB或130dB以及16 Hz、130 dB次声作用均可引发大鼠胃排空功能障碍,其严重程度与次声频率、强度及作用时间相关;当停止次声作�
- 王进海罗金燕陈景藻郭晓燕
- 关键词:次声胃排空
- 低频噪音对大鼠胃组织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低频噪音(次声)对大鼠胃组织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方法210只SD大鼠,其中140只随机分为8Hz-90dB、8Hz-130dB、16Hz-130dB实验组及对照A组,按组别暴露于上述参数的次声舱中,2h/d;于次声作用1、7、14、21、28d随机取出7只检测其胃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另外70只大鼠随机分为暴露组和对照B组,暴露组作用参数为8Hz-130dB,2h/d,连续暴露14d;于停止次声作用后1、7、14、21、28d随机取出7只进行上述指标检查。结果①8Hz-90dB次声作用14、21d,8Hz-130dB次声作用7、14、21、28d,16Hz-130dB次声作用7、14d,大鼠胃组织iNOS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A组(P<0.05,P<0.01),各组均以14d最为明显,且8Hz-130dB组iNOS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P<0.01);②8Hz-130dB次声作用14d停止暴露后胃组织iNOS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对照B组(P<0.05,P<0.01);③上述参数的次声作用后胃组织eNOS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不同频率和强度的低频噪音均可引起大鼠胃组织iNOS表达增加,其表达的水平与作用次声的频率、强度和作用时间有关;②大鼠对次声的多次作用可产生一定适应性,停止次声作用后,胃组织iNOS表达有自我恢复趋势;③同样参数的次声对胃组织eNOS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 王进海郭晓燕罗金燕陈景藻
- 关键词:次声胃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