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7JJD751080)

作品数:22 被引量:123H指数:7
相关作者:王旭晓王毅傅晓微周军伟王东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外语学院河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文化科学
  • 6篇艺术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5篇美育
  • 14篇教育
  • 7篇艺术
  • 6篇艺术教育
  • 5篇审美
  • 5篇通识
  • 5篇通识教育
  • 4篇文化
  • 4篇哈佛通识教育
  • 3篇素质教育
  • 3篇高校
  • 2篇当代美育
  • 2篇中共中央国务...
  • 2篇中国美育
  • 2篇审美教育
  • 2篇自由教育
  • 2篇舞蹈
  • 2篇脉络
  • 2篇课程
  • 2篇公共艺术

机构

  • 9篇中国人民大学
  • 4篇四川外语学院
  • 2篇河北大学
  • 2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北京舞蹈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河北民族师范...

作者

  • 7篇王旭晓
  • 4篇傅晓微
  • 4篇王毅
  • 3篇周军伟
  • 2篇王东兴
  • 2篇郭春宁
  • 2篇贾静
  • 1篇曹晖
  • 1篇杜伟
  • 1篇刘桂荣
  • 1篇钟仕伦
  • 1篇康胜
  • 1篇武艳
  • 1篇刘小雷
  • 1篇孙文娟
  • 1篇李亚楠

传媒

  • 9篇美育学刊
  • 5篇河北大学学报...
  • 5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河北学刊
  • 1篇艺术百家

年份

  • 1篇2013
  • 7篇2012
  • 9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校艺术教育的文化使命及未来发展被引量:3
2012年
素质教育是强调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全面教育,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而作为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的桥梁与纽带的艺术教育更是一种最自然,最合乎人性的教育。艺术教育应该承载起一种崇高的文化使命,应当是统摄人才人生之意义、道德之完善、生存之价值、心灵之归宿的精神文本,应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载体。
王东兴刘小雷李亚楠
关键词:艺术教育素质教育文化使命未来命运
哈佛通识课程改革创新理念与践行——哈佛通识教育(美育类)实地考察报告之三被引量:6
2012年
哈佛大学本轮通识课程改革比以往任何一次改革更突出"创新"。校方一方面赋予"自由教育"、"通识教育"等形上理念以全新内涵;另一方面倡导和鼓励教授们寻求新的教学维度,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校长福斯特首创了整合创新成果的理念"大学整一",并加强资金、资源、项目和技术等方面的创新配备,催动曾与本科教学无关的独立学院在"跨学科"、"合作的文化"、"活动导向的学习"等理念指导下介入通识教育。这使得哈佛通识课程改革在课程分类、管理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有一种道、器结合的突破,从而为"大学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必须做什么"这一问题提供了更多值得借鉴的理念、路径和模板,也为哈佛继续领跑世界大学增加了更多的砝码。
王毅傅晓微
关键词:自由教育跨学科
1990-2010年中国美育研究脉络被引量:10
2011年
近20年(1990-2010)中国美育研究的论文和著作,涉及的主要论题有5种,即美育的合法性论证、中外美育思想史研究、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高校艺术教育研究、美育具体实施研究。从研究内容看,中国美育研究的趋势为:美育理论研究向实践深化;美育内容研究多角度、多层面趋势增强;美育研究方法、过程科学化程度加深。
王旭晓孙文娟郭春宁
关键词:美育研究发展脉络
哈佛美育类通识课堂个案评析:《音响风景·舞蹈穿越文化边界》——哈佛通识教育(美育类)实地考察报告之四被引量:5
2012年
《音响风景》作为哈佛美育类通识课程之一,从课程设计到课程描述直至课堂效果,都贯彻了新的通识课程改革理念,体现了使学生理解自己和他人"既是伟大传统创造者,又是伟大传统的创造物"的教育宗旨,从而由艺术教育升华到审美教育,提供了一条全新、有效的审美教育路径。本文围绕《音响风景》课程中的《舞蹈穿越文化边界》这一堂课,对哈佛美育类"两个课堂"的流程和关系作了"点"的描述,展示了主讲教授在挖掘人类舞蹈语言表现力的同时,努力提升学生"审美与阐释能力"和"文化与信仰"自觉的全过程。
王毅傅晓微
关键词:美育
美育政策的完善与美育的发展被引量:2
2011年
中国的美育政策在性质上可以分为指导性政策和发展性政策两种。综合来看,美育的指导性政策,与德育和体育相比,其以部分代整体的表述使美育缺乏全面性;与美育的发展性政策相比,则缺乏更富历史感和战略性的视野。在美育政策中树立全面发展的美育观念,既是美育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美育的历史期待。提倡全面发展的美育,有利于整合已有的美育资源,丰富美育的内涵。制定美育政策时,应在全面发展的美育观念的指导下,慎重、严谨地区分指导性政策和发展性政策的不同功能与战略定位。
周军伟
关键词:美育开放性
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国艺术馆、博物馆见闻与启示被引量:11
2008年
在英国艺术馆与博物馆中多次碰到老师带着学生在参观学习,据了解这是列入英国学校课程的一种教育方式。这对我国的美育有两个方面的启示:一是从美育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很好的美育方式,尽管它是列入课程之内的,但更像是一种课外、校外的艺术教育。而课外、校外的艺术教育应该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从施教手段来看,美育是一种形象教育,而各类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中所收藏的艺术珍品是开展课外、校外美育与艺术教育的非常宝贵的资源。但我国的美育没有注意开发与利用这类资源,课外、校外艺术教育与美育也因没有被纳入正式的课程教育之中缺乏必要的保证。二是从美育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看,美育是全社会、全人类的事业,是人类的自我生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一项系统工程。因此,美育应该是一种终身教育。这项系统工程的基础,就是学校的美育。在校期间,需要培养自觉的、自由的接受美育的观念,养成把美育作为一种终身的自我教育的习惯,课外、校外的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这种观念与习惯,并将会对人的一生都产生极大的影响。
王旭晓
关键词:校外艺术教育美育
哈佛课程体系改革考论:以美育类课程为例——哈佛通识教育(美育类)实地考察报告之二被引量:7
2011年
以领先世界的雄心和居安思危的警醒继承优秀传统,勇于自我否定,尊重批评意见,不断创新进取……是哈佛大学长盛不衰的保障之一。哈佛大学新课程改革既延续、回归传统,强调"自由教育"理念;又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资源。本轮课程改革不受浮躁的理论的干扰,尊重来自教、学第一线的改革意见,以道、器结合的境界,贡献了培养"世界公民"的"适应新世纪的课程体系"。美育类课程作为哈佛新课程体系的缩影,从以"学科"为分类标准,到以"需要"为分类标准;从重理论研究方法,到重审美对象"是什么"和"为什么","连接"大学院墙内外、学生现在和未来,实现了从艺术教育到审美教育的跨越,旨在让学生认识每个人都是各自伟大传统的创造者,又是伟大传统的创造物。
王毅傅晓微
关键词:艺术教育审美教育
中美高等非职业舞蹈教育比较——以上海师范大学与杨伯翰大学为例被引量:2
2011年
非职业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美育的范畴。以中国上海师范大学和美国杨伯翰大学所开展的舞蹈教育为例,探讨中美两国在高等非职业舞蹈教育方面的差异,以期为中国高校进一步开展作为素质教育及美育的舞蹈教育提供借鉴和经验。
武艳
关键词:非职业舞蹈教育美育通识教育
如何提升公共艺术教育师资的文化素养被引量:5
2011年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师的文化素养内容丰富,其中有三个内容是最重要的,即教师的人文素养、学科素养和教育素养。目前,我国的高校艺术教育师资文化素养存在如下三个问题:第一,人文素养欠缺,综合素质不高;第二,学科观念模糊,知识结构单一;第三,育人观念淡漠,教学能力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外在环境方面和学科自身方面。提升公共艺术教育师资文化素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提高认识,把提升公共艺术教育教师的文化素养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二、完善措施,加强以提升文化素养为主要目标的继续教育;三、有效激励,将文化素养纳入公共艺术教师评价与考核体系。
贾静
关键词:艺术教育文化素养
“以人为本”和“文化育人”——中国人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被引量:11
2011年
校园文化是大学文化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教学和科研活动之外,更为丰富和多维度的文化形态。校园文化的主体——学生、教师、员工——在其所处的校园环境中的价值需求和行为模式构成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近十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在"大师、大楼、大气"六字办学方针指导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思路和具体实施颇具特色。一方面,校园基础建设和环境改造为校园文化提供发生和运转的合适空间、环境和服务;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使中国人民大学形成了主题鲜明、层次多样、基础牢固的校园文化氛围。"以人为本"既是大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重要的建设思路,中国人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为"文化育人"模式与"以人为本"理念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典型范例。
郭春宁
关键词:校园文化三螺旋以人为本文化育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