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20704) 作品数:16 被引量:105 H指数:5 相关作者: 肖华胜 张庆华 宋凯 武雪梅 郜恒骏 更多>> 相关机构: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 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miRNA与肿瘤细胞耐药的关系 被引量:5 2009年 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化学治疗同时受到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的制约.细胞学上的耐药机制包括药物外排泵,如P-糖蛋白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的过表达、药物靶点的突变、细胞修复系统的增强及细胞凋亡的减弱等.这些途径中的关键基因在遗传学水平及表观遗传水平的变异可以导致肿瘤细胞耐药现象的发生.其中,miRNA是这些关键基因的调节方式之一.miRNA参与生命过程中一系列的重要过程,包括动物的生长发育、组织分化和疾病的发生发展等,也参与调节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本文简要综述了miRNA与肿瘤细胞耐药性的相关进展. 武雪梅 肖华胜关键词:肿瘤 耐药 MIRNA DNA序列分析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应用DNA测序方法精确分析几种胃癌易感性相关细胞因子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 orphisms,SNPs)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选择胃癌易感性相关基因SNPs位点,白细胞介素(IL)-1B、干扰素-γ(IFN-γ)、脂磷壁酸(LTA)、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7个基因上12个SNPs位点,设计、筛选引物。对4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全血DNA,选定引物、PCR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Sanger法测序检测IL-1B-31/-511位点SNPs,其中20例患者同样方法检测其余10个SNPs位点序列。结果:IL-1B-31/-511位点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54.1%、45.9%,各基因型百分率均为30.6%、46.9%、22.4%;其中20例患者其他10个位点各等位基因的平均频率分别为(65.3±26.0)%、(34.8±26.0)%,各基因型平均百分率分别为(49.5±33.0)%、(31.5±18.9)%、(19.0±20.9)%。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携有多个胃癌易感性相关细胞因子基因SNPs,为进一步较为全面地研究胃癌易感性基因SNPs在胃癌发生中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 王韶英 吴彩云 万源 潘峰 申媛媛 盛海辉 陈锡美 郜恒骏关键词:萎缩性 多态性 单核苷酸 易感性 一种新的基于单碱基延伸的SNP芯片技术 被引量:7 2009年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是人类基因组中最常见的一种变异,与疾病易感性、药物代谢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已经建立了多种SNP检测技术并得到了应用。单碱基延伸(Single base extension,SBE)是常用的SNP分型技术之一。文章建立了SBE结合Zip-code芯片技术对SNP进行分型,为个体化用药及临床诊断芯片的研究与开发提供技术和方法。 董园园 盛海辉 杨茜 曾娴婷 武雪梅 张春秀 陈光 肖华胜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芯片 基因分型 直接标记的抗体芯片筛选血清疾病候选标志物的研究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应用血清样品直接标记和抗体芯片方法进行抗原和疾病标志物的筛选。方法分别取正常、糖尿病和甲亢患者的血清,采用FMB的ASB600抗体芯片的样品及相关的标记试剂盒,对3μl血清样本进行直接生物素标记。抗体芯片孵育后,用链霉亲合素标记的Cy3荧光显色芯片,经扫描仪检测杂交信号,分析比较芯片内、芯片之间的信号结果重复性,初步筛选疾病样本中与正常样本有差别的蛋白标志物。结果芯片内的两点重复性相关系数R2达到0.95~0.99,芯片重复实验间的相关系数R2达到0.98。对不同样本间的芯片信号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与疾病相关的新蛋白分子。结论本研究中使用的ASB600抗体芯片和直接标记荧光检测的实验方法可用于疾病相关的血清分子标志物的识别与寻找。 杨蔺 范列英 马红霞 宋凯 张庆华关键词:抗体芯片 疾病标志物 血清 微孔板蛋白质芯片技术应用于单克隆抗体分型研究 被引量:5 2007年 设计与构建了可用于单克隆抗体分型鉴定的微孔板蛋白质芯片,利用该芯片进行了12株单克隆抗体和2种多克隆抗体的分型鉴定,并与ELISA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蛋白质芯片方法对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进行鉴定的结果,与ELISA方法进行鉴定的结果一致;与ELISA方法相比,蛋白质芯片的方法降低了试剂与样品的用量,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高通量的单克隆抗体制备体系,单克隆抗体分型蛋白质芯片是一种敏感、快捷的分型鉴定工具。 宋凯 周佳菁 叶赛 彭海林 王升年 肖华胜 赵国屏 张庆华关键词:蛋白质芯片 单克隆抗体 基因芯片与高通量DNA测序技术前景分析 被引量:57 2008年 基因芯片与第二代DNA测序是两种重要的高通量基因组学研究技术,对于揭示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已经并正在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基因芯片技术建立了10多年,技术日渐成熟,在功能基因组、系统生物学、药物基因组的研究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03年,454公司首先建立了高通量的第二代测序技术,其他公司相继推出了Solexa和Solid测序技术.虽然第二代测序技术建立的时间不长,但发展非常快,已经应用于基因组,包括测序和表观基因组学以及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许多方面.本文简要综述了基因芯片和第二代测序技术及其应用进展,并分析了这两种高通量基因组学技术的前景. 滕晓坤 肖华胜关键词:基因芯片 基因组 肝癌细胞HepG2基因表达谱的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2 2009年 为从转录组水平识别HepG2与正常肝组织间的基因表达差异,寻找可能参与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基因,应用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SAGE)构建了HepG2的基因表达谱.通过DGED软件进行SAGE标签序列的注释,并与NCBI公共数据库中已有的正常肝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KEGG软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分类.共发现HepG2与正常肝组织间差异表达的基因733个,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主要与MAPK信号传导通路、细胞周期、细胞粘附等相关,下调基因则主要与烟酸/烟酰胺代谢以及凝血和补体功能相关.荧光实时定量RT-PCR证实了在HepG2中表达升高的IGF2BP2和PEG3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亦上调(P<0.05),提示该基因可能是肝癌相关基因. 金维荣 董辉 张洪义 陈样宜 钱震 孔亚林 沈艳关键词:基因表达谱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 HEPG2 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2 2010年 蛋白质芯片(proteinchip),狭义上可以称为蛋白质微阵列(proteinarray),是继基因芯片后发展起来的生物检测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除了酵母双杂交、双向电泳技术、质谱技术等之外的一种重要的工具。蛋白质芯片是一种高通量的蛋白质功能分析技术,具有平行、快速、自动化的优点, 张庆华 宋凯关键词:蛋白质芯片 芯片技术 蛋白质微阵列 双向电泳技术 酵母双杂交 神经痛的药物作用靶点及其机制 2010年 目的对近年来出现的治疗神经痛的药物作用靶点及其机制作以综述。方法在查阅30篇文献的基础上,对神经痛的治疗靶点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目前治疗神经痛的药物作用靶点主要有5-羟色胺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受体、阿片受体、大麻素受体、离子通道、免疫相关物质等等。以这些靶点设计的药物均已证明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神经痛。结论为进一步开发治疗神经痛的靶向药物提供参考。 曾娴婷 张春秀 肖华胜关键词:神经痛 受体 药物 白细胞介素-1β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2009年 目的应用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白细胞介素(IL)-1β—31CC/-51ITT基因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全基因表达谱。方法选择IL-1β-31CC/-511TT及IL-1β-31TT/-511CC基因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各6例,留取胃窦胃镜活检组织抽提RNA,应用Agilent人全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检测,比较两种基因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基因表达谱,筛选IL-1β—31CC/-511TT基因型相关差异基因,并进一步进行Gene Ontology(GO)分析。结果与IL-1β-31CC/-511TT基因型相关差异基因共有200个,上调159个,下调41个。差异基因主要涉及大分子代谢、翻译后蛋白修饰、泛素循环、蛋白激酶级联反应等。可能最具生物学活性的基因包括下调基因蛋白原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5,上调基因蛋白激酶C的alpha亚型、核蛋白定位4同源物、毛球族同源物3、人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激活的蛋白激酶3等。结论IL-1β-31CC/-511TT基因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更多肿瘤、炎症相关的分子表型,这类慢性萎缩性胃炎更需重视干预治疗和动态监测。 王韶英 沈晓莹 吴彩云 潘峰 申媛媛 盛海辉 陈锡美 郜恒骏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白细胞介素-1Β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表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