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720A06-01)

作品数:15 被引量:256H指数:8
相关作者:林建华林其德孙丽洲张为远潘义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妊娠
  • 4篇子宫
  • 4篇妇女
  • 3篇血流
  • 3篇妊娠期
  • 3篇子宫动脉
  • 3篇子痫
  • 3篇子痫前期
  • 2篇动脉血流
  • 2篇多普勒
  • 2篇多普勒参数
  • 2篇血压
  • 2篇孕妇
  • 2篇正常妊娠
  • 2篇妊娠妇女
  • 2篇妊娠期妇女
  • 2篇肾血流
  • 2篇凝血
  • 2篇凝血指标
  • 2篇子宫动脉血流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江苏省人民医...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7篇林其德
  • 7篇林建华
  • 6篇孙丽洲
  • 5篇潘义
  • 5篇张为远
  • 3篇姜海风
  • 3篇杨怡珂
  • 2篇俞丽丽
  • 2篇李力
  • 2篇肖云山
  • 1篇杨惠
  • 1篇梁阿娟
  • 1篇王月芳
  • 1篇高家虹
  • 1篇常勇
  • 1篇王泽华
  • 1篇周月际
  • 1篇汪丽
  • 1篇林铤
  • 1篇郭建新

传媒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国际妇产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妊娠妇女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了解妊娠妇女凝血功能变化,探讨妊娠妇女凝血指标变化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56例正常孕妇和20例健康非孕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进行检测。结果妊娠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PT、APTT在妊娠早、中、晚期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TT值在对照组、早孕组、中孕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晚孕组的TT检测结果较前三组明显缩短(P<0.05);妊娠组与对照组比较,AT-Ⅲ活性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孕期增加有不断下降的趋势(P<0.01);而妊娠组的D-D、Fg水平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Fg在孕早、中期无明显变化(P>0.05),孕晚期明显升高(P<0.01),D-二聚体在孕早、中、晚期不断升高(P<0.01)。结论正常孕妇处于高凝状态,孕期进行凝血指标的监测,可早期发现凝血功能的异常变化,对预防和抢救产科一些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汪丽李力俞丽丽唐淑英王贤华高家虹陈静林建华林其德
关键词:妊娠凝血功能并发症
子痫前期的预测被引量:1
2006年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多系统疾病,是导致围产期母亲和胎儿死亡的常见疾病。准确预测子痫前期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该文简要阐述近年来研究发现的与该疾病有相关性的血浆(血清)生化标志物及临床、生物物理和遗传因素的监测,并对各项标志物和指标相应的预测价值进行了评估。
潘义孙丽洲
关键词:子痫前期标志物妊娠
正常孕妇子宫动脉血流多普勒参数序贯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序贯监测妊娠早、中和晚期子宫动脉血流特征并制定各个孕期相应的参考值。方法 2005-04—2006-04随机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160例妊娠妇女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孕10—14用、20~24用、30—34用以及50例非妊娠期妇女序贯监测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3项参数[S/D(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PI(搏动指数)和RI(阻力指数)]。结果 (1)妊娠期血流动力学3项参数与非妊娠期相比显著性降低(P〈0.01),并随孕周增加逐渐降低,不同孕期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2)不同孕周的3项参数均为正态分布。其参考值范围(双侧95%的界限值)分别为:早孕期:RI(0.73±0.16)、PI(1.66±0、86)、S/D(4、12±2.69);中孕期RI(0.56±0、16)、PI(0.94±0、47)、S/D(2.36±1.06);晚孕期RI(0.51±0.18)、PI(0.82±0.45)、S/D(2.13±1.02)。结论 随着妊娠进展,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3项参数逐渐降低。深入讨论这些参数的参考值范围有助于准确、全面地评估妊娠状态和预测妊娠结局。
潘义孙丽洲姜海风周月际
关键词:多普勒超声子宫动脉
妊娠期和产褥期凝血四项功能特征及其意义的序贯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序贯研究正常孕妇妊娠期、产褥期凝血四项参数的生理性功能特征。方法:随机对160例正常妊娠妇女序贯地在孕10~14周、20~24周、30~34周、分娩后3天以及50例非妊娠期妇女检测凝血四项参数。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SNK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①与非妊娠期妇女相比,围生期PT、APTT和TT缩短,Fbg增加,差异有显著性。②APTT在妊娠中、晚期和产褥期较早期显著缩短,但中晚期和产褥期三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T在整个围生期由长至短依次为产褥期、妊娠晚期、早期和中期,各期之间差异显著。TT在妊娠早、中和晚期无显著差异,但产褥期较妊娠期显著延长。Fbg在整个围生期逐渐增加,到产褥期达高峰,且各期之间差异显著。结论:随着妊娠进展,正常孕妇凝血功能会发生改变,通过监测凝血四项水平有助于防治相关病理妊娠。
潘义孙丽洲林其德林建华
关键词:正常妊娠APTTTT
妊娠早中晚期相关动脉血流参数及其规律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测定妊娠早、中和晚期正常孕妇子宫动脉、脐动脉及肾动脉血流并寻找其正常规律。方法2005年4月至2006年7月在上海、北京、江苏、四川等11个省市24家医院的3207例正常妊娠妇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孕早、中、晚期连续检测双侧子宫动脉、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在孕中、晚期检测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右侧子宫动脉S/D均数在孕早、中、晚期分别为3.82、2.76、2.24,左侧为3.87、2.86、2.23,双侧子宫动脉之间血流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孕期间的各检测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α=0.05水平snk值不同),并且孕22周前血流阻力下降速度明显。脐动脉S/D均数在孕中、晚期分别为3.57、2.51,脐动脉在不同孕期的各检测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右两侧肾动脉各检测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孕期内,肾动脉主干、肾段动脉和肾皮质动脉三段间RI值逐渐降低,有统计学意义(snk值不同)。结论正常妊娠妇女子宫动脉和脐动脉血流阻力随孕周增加逐渐降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在孕早期下降较明显,而肾动脉血流阻力随孕周增加无改变,但肾动脉血流阻力由外向内逐渐降低;相同孕期左右子宫动脉和左右肾动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些规律对部分疾病的预测和治疗有所帮助。
杨怡珂林建华林其德张为远
关键词:妊娠子宫动脉脐动脉肾动脉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及尿液胎盘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及尿液中胎盘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特征,并探讨血清及尿液中胎盘生长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检测并比较20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15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2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血清及尿液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 growth factor,PlGF)水平,并分析55例子痫前期患者及对照组孕妇血清及尿液中胎盘生长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对照组血清PlGF分别为(36.13±17.29)、(23.40±9.88)、(44.04±19.26)pg/ml,尿PlGF分别为(939.20±474.94)、(587.20±381.86)、(961.65±584.58)pg/mmol。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及尿液PlGF均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及轻度子痫前期组PlGF平均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尿液PlGF水平与血清PlGF水平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13(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及尿液PlGF水平显著降低,且尿PlGF水平与血清PlGF水平成正相关,可以用尿液PlGF水平检测替代血清PlGF水平研究PlGF与子痫前期发病关系,并为子痫前期的临床监测及诊治提供更便捷的方法。
凌玲孙丽洲肖云山
关键词:子痫前期胎盘生长因子尿液
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对子宫缩复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43
2014年
摘要:目的研究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官素及二者联合使用对剖宫产和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因医学因素或社会因素需行剖宫产者60例,经阴道分娩者54例,将其用盲法随机分至3组:益母草组、缩宫素组、益母草+缩官素组,各组按特定方式处理,记录术中及产后48h内出血量,记录第三产程时间,所得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益母草组剖宫产组术中出血量为(1014.75±159.10)mL,益母草+缩宫素组为(433.88±75.34)mL,缩宫素组为(562.30±102.00)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48,P〈0.01)。posthocLSD检验显示,在P〈0.05水平下,LSD-109.58,提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阴道分娩组,总出血量、产后2h及2~6h出血量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检测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益母草组与缩宫素组相比,24h后的出血量相对较少;剖宫产组3组间第三产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母草用于阴道分娩后,可以达到与缩宫素类似的效果,在剖宫产时不建议单独使用。
雷玲李力俞丽丽郑英如郭建新
关键词:益母草催产素自然分娩
妊娠期血凝指标的变化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分析正常妊娠妇女孕期血凝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测定177例正常妊娠妇女在孕早、中、晚三期的血栓调节蛋白(TM)、血栓烷B2(TXB2)、凝血酶原片断1+2(F1+2)、纤维结合蛋白(Fn)、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2(PAI-2)水平;51例健康非孕妇女作为对照。结果妊娠妇女孕期血液中Fn、TM、F1+2、PAI-2和D-D水平均较非孕妇女显著升高(P<0.01或P<0.001);孕早期TXB2水平低于非孕妇女(P<0.01),至孕晚期显著高于非孕妇女(P<0.001);妊娠妇女血液中TXB2、PAI-2和D-D水平随孕周增加而升高(P<0.001);孕中、晚期TM和F1+2水平明显高于孕早期(P<0.01或P<0.05),孕中、晚期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Fn浓度在整个孕期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正常妊娠存在血小板活化增加、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抗纤溶活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及凝血/抗凝血的高水平动态平衡。
杨春林其德林建华张为远傅勤梁阿娟
关键词:血栓调节蛋白血栓烷纤维结合蛋白D-二聚体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
丹参、维生素C、E对孕妇凝血指标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孕产妇预防性用药(维生素C、E、丹参)对其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4月~2006年7月上海、北京、江苏、四川等11省市24家医院4814例孕妇,随机分为Vit C+Vit E组(1407例)和非Vit C+Vit E组(3407例),在孕中期(孕20~24周)检测血凝指标,对高凝倾向者予以或不予以丹参。将孕妇总体分为药物组[应用维生素和(或)丹参1607例]与对照组(未用任何药物3207例),序贯性监测孕妇的出凝血指标(FIB、PT、APTT、TT、INR)。结果:(1)总体研究对象抑或药物组或对照组,随着孕周增加,FIB逐渐升高,PT、APTT、INR逐渐降低,TT有上升趋势;(2)对照组孕中晚期各项检测指标对比可见,孕晚-中期FIB差值显著升高(P<0.01),APTT、INR差值均显著降低(P<0.01),TT差值降低(P<0.05),PT差值无显著差异(P>0.05)。药物组孕中晚期各项检测指标对比可见,孕晚-中期FIB差值显著升高(P<0.01),INR差值显著降低(P<0.01),PT、APTT、TT差值均无显著差异;(3)药物组与对照组各项检测指标差值对比可见,除PT两组间差值无差异(P>0.05)外,药物组FIB、APTT、TT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4)3组不同药物之间对比,丹参+维生素组除FIB显著升高(P<0.01)外,PT、APTT、TT、INR均无显著改变(P>0.05)。而维生素组和丹参组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无显著改变(P>0.05)。差值对比可见,仅丹参+维生素组FIB的差值明显大于维生素组和丹参组(Snk不同),其余指标的差值无显著差异(Snk均为A)。结论:随着孕周增加,药物组和对照组孕妇血液系统均逐渐处于高凝状态。单独或联合应用丹参和维生素均可缓解孕妇的高凝状态,且3组药物间的疗效相同。
杨怡珂林建华林其德张为远
关键词:丹参维生素C维生素E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妊娠期妇女预防性应用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和丹参),了解抗氧化剂对产科并发症、分娩情况和围生儿情况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4月—2006年7月全国24家医院3 485例妊娠妇女前瞻性随机分为抗氧化剂组[应用维生素和(或)丹参者,1 607例]与对照组(未用任何药物者,1 878例),序贯性监测其产科并发症、分娩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结果:①2组产科并发症比较,抗氧化剂组胎膜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和羊水异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但2组间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PIH)和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ICP)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抗氧化剂组平均妊娠周为39.17周,平均新生儿体质量为3 388.29 g,对照组平均分娩时间为39.08周,新生儿体质量为3 374.81 g,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早产、低体质量儿及巨大儿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抗氧化剂组孕产妇病死率为0,围生儿病死率为0.44%,对照组分别为0.11%和0.1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抗氧化剂组的新生儿疾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以新生儿黄疸最为显著。结论:妊娠期应用抗氧化剂对分娩时间、新生儿体质量、早产、低体质量儿、巨大儿、孕产妇及围生儿病死率等无明显影响,而对预防部分产科并发症和新生儿疾病等方面有所帮助,尤其预防胎膜早破、新生儿黄疸等疾病的效果肯定。
杨怡珂林建华林其德张为远
关键词:抗氧化剂分娩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