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1C262111200191)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乔长晟姜少丽郑志达宋玉民孟迪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北洋百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聚苹果酸
  • 2篇短梗霉
  • 2篇出芽短梗霉
  • 1篇代谢流
  • 1篇代谢流分析
  • 1篇代谢通量
  • 1篇选育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诱变
  • 1篇诱变选育
  • 1篇诱变育种
  • 1篇育种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测定
  • 1篇色谱法
  • 1篇紫外
  • 1篇相色谱
  • 1篇酶活
  • 1篇酶活分析

机构

  • 3篇天津科技大学
  • 3篇天津北洋百川...

作者

  • 3篇乔长晟
  • 2篇姜少丽
  • 1篇敖爱华
  • 1篇孟迪
  • 1篇郝华旋
  • 1篇宋玉民
  • 1篇郑志达

传媒

  • 3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紫外氦氖诱变选育高产聚苹果酸菌株被引量:3
2011年
以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TKPM00006为出发菌株,用紫外和氦氖激光结合诱变,通过溴甲酚绿变色指示平板和分别以丁二酸、柠檬酸为唯一碳源的摇瓶初筛得到90株产酸明显的菌株,再经过摇床产量测定,复筛得到1株高产聚苹果酸(PMLA)的菌株。其摇瓶产量为12.62 g/L,较原菌聚苹果酸产量提高了2.97倍。经过传代培养,证明遗传性状稳定。
乔长晟郝华旋姜少丽敖爱华王坤
关键词:出芽短梗霉聚苹果酸诱变育种
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发酵液中的聚苹果酸被引量:10
2012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Alltima^TM C18(4.6mm×150mm,4μm)上定量测定发酵生产的聚苹果酸,流动相为乙腈和0.025mol/L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磷酸调pH2.5)(V:V=5:9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0nm,柱温25℃,进样量5μL。发酵液经离心除菌体、纯沉除多糖、水解处理后进样,可以将其中的L-苹果酸完全分离定量。采用液相方法的回收率为98.70%-100.65%,RSD为0.4-1.11%。采用试剂盒的方法的回收率为96.7-97.23%,RSD为0.57-1.19%。可见,液相的精确度和试剂盒相差不大。但液相的价格相对比试剂盒要便宜很多,说明该法是测定发酵液中聚苹果酸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乔长晟姜少丽马正旺李政楼鹏
关键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聚苹果酸
出芽短梗霉发酵生产聚苹果酸的代谢通量及关键酶活性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野生型出芽短梗霉菌株TKPM00006及其诱变菌株CGMCC30007在相同条件下,使用5 L罐进行聚苹果酸发酵,分析这2株菌在相同发酵状态下发酵中后期代谢网络的代谢流分布和关键酶活变化,对出芽短梗霉合成聚苹果酸的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菌株TKPM00006和菌株CGMCC30007的菌体生长情况相似,但产酸量分别为20.54 g/L和30.2 g/L。.通过代谢通量分析及关键酶活性的测定可知,丙酮酸羧化途径及乙醛酸途径是PMLA合成的主要途径,TCA循环途径在发酵后期比较弱,该结论通过添加代谢抑制剂及中间代谢物实验加以证明。酶活分析同时还证明了高产菌株比出发菌株的PMLA合成能力强主要是因为丙酮酸羧化途径的加强。根据实验分析可在丙酮酸节点进行靶点改造或通过发酵调控改变丙酮酸节点处碳架的分配,通过加强丙酮酸羧化途径来减少因副产物的生产而造成的碳架流失,达到增加聚苹果酸生物合成的目的。
乔长晟郑志达孟迪宋玉民盖丽丰
关键词:出芽短梗霉聚苹果酸代谢流分析酶活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