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2006Z3-E0571)

作品数:9 被引量:107H指数:5
相关作者:李国新余江胡彦锋王亚楠张策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解放军第184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腹腔
  • 6篇腹腔镜
  • 5篇直肠
  • 5篇切除
  • 5篇切除术
  • 5篇肠癌
  • 4篇直肠癌
  • 3篇镜检
  • 3篇腹腔镜检
  • 3篇腹腔镜检查
  • 2篇直肠系膜
  • 2篇直肠系膜切除...
  • 2篇直肠肿瘤
  • 2篇术前
  • 2篇全直肠系膜
  • 2篇全直肠系膜切...
  • 2篇全直肠系膜切...
  • 2篇肿瘤
  • 2篇系膜
  • 2篇膜切除术

机构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8...

作者

  • 9篇李国新
  • 7篇余江
  • 6篇王亚楠
  • 6篇胡彦锋
  • 5篇张策
  • 5篇程侠
  • 4篇成官迅
  • 2篇黎蕾
  • 2篇刘婷
  • 2篇甄莉
  • 2篇朱正鹏
  • 2篇张刚
  • 1篇何炜
  • 1篇邓海军
  • 1篇刘思德
  • 1篇梁耀泽
  • 1篇何威

传媒

  • 3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0
  • 5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腹腔镜与同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学结果对比研究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评价腹腔镜和同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在肿瘤学结果方面的差异。方法分析南方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520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TNMⅠ~Ⅲ期病例的临床随访资料,其中腹腔镜组186例,开腹组334例,对2组术后复发、生存等肿瘤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基本临床病理特征及辅助治疗情况具有均衡可比性。2组平均随访30.3个月。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3年累积生存率为83%比80%,远处转移率为12.5%比15.6%,戳孔/切口癌转移率为0.6%比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率为4.8%比10.7%,3年累积无病生存率为81%比6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累积生存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2),而累积无病生存率腹腔镜组则显著高于开腹组(P=0.010)。Ⅰ或Ⅱ期病例中2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累积生存率及累积无病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病例远处转移率、累积生存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Ⅲ期病例腹腔镜组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开腹组(6.8%比17.7%,P=0.047),累积无病生存率则显著高于开腹组(P=0.04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可以达到甚至优于同期开腹根治术的肿瘤学结果 ,提示针对直肠癌的腹腔镜外科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梁耀泽余江张策王亚楠胡彦锋甄莉程侠朱正鹏李国新
关键词:直肠癌腹腔镜
术前MSCT在直肠癌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术前MSCT影像在直肠癌术前诊断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58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癌的术前MSCT影像学资料,同术后病理进行对比,观察手术前后TNM分期的一致性。结果同最终病理结果相比,术前TNM分期中T分期的敏感度为100%(58/58),准确性为87.9%(51/58),N分期的敏感度为83.7%(36/43),准确性为76.7%(33/43),术前T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一致性较好(2=4.027,P>0.05),N分期结果差异无显著性,一致性较好(2=7.356,P>0.05)。结论术前MSCT可以有效判定直肠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情况,较准确地进行临床TNM分期,应用价值较高。
何炜余江朱正鹏成官迅刘婷李国新
关键词:直肠癌TNM分期MSCT
多层螺旋CT腹腔干重建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术前评价的价值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对腹腔干及其分支血管的三维重建能力,探讨MSCTA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手术前的评估价值。方法25例拟行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行腹部螺旋CT增强扫描,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进行三维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根据其CTA表现评价腹腔干及其分支血管的空间解剖特征,将所得的解剖学资料与腹腔镜下血管解剖对比。结果MSCTA准确显示胃左动脉25例,胃右动脉12例,胃十二指肠动脉全部显示,其中胃十二指肠动脉2例起自肝左动脉,1例起自肝右动脉。脾动脉起源相对固定。根据MSCTA结果指导腹腔镜下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重建的腹腔干及分支与术中活体解剖完全吻合。结论MSCTA能清晰显示腹腔动脉解剖和正确的空间关系,是一种有价值的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术前检查方法,可能为相关血管周围淋巴结的清扫提供线索。
何威余江张策王亚楠胡彦锋成官迅李国新
关键词:腹腔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Gardner综合征的临床影像诊断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Gardner综合征临床及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证实的Gardner综合征的临床及CT和MRI检查资料。结果Gardner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及肠道外肿瘤,CT和MRI检查见腹腔肠系膜区、腹膜后及盆腔内多发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轻度强化。结论Gardner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疾病,以结肠息肉、骨瘤及软组织肿瘤为特征,诊断依赖于临床和病理,多种影像检查方法结合临床有利于更准确对其做出诊断,并更全面反映其病情。
黎蕾张刚刘婷成官迅李国新刘思德
关键词:GARDNER综合征影像学诊断CTMRI
结肠癌的MSCT分期诊断及腹腔镜切除术可行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MSCT对结肠癌分期及对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的指导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结肠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结肠癌的MSCT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MSCT诊断结肠癌的敏感性为100%,对结肠癌分期的准确率为92.8%,对结肠癌浆膜面浸润诊断的灵敏度为96%,特异度为90%。结论MSCT可以较好地对结肠癌术前进行分期,对评估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的可行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黎蕾成官迅张刚李国新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结肠癌腹腔镜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同期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20
2009年
目的评价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根治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08年10月同期收治进行TME的腹腔镜手术(93例)和传统开腹手术(105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的手术方式、手术学指标、肿瘤学指标和近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64.6±35.6)min和(141.9±29.4)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1.4+±20.2)ml和(180.0±64.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腔镜组有4例(4.3%)中转开腹,两组保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手术死亡。在切除标本长度、清扫淋巴结数量和肠管远切缘长度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标本远切缘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腹腔镜组的术后镇痛需求率、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或少于开腹组(P〈0.001);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9个月.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复发率和总生存率分别是4.4%和7.3%,97.8%和9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TME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安全可行。
余江张策王亚楠胡彦锋程侠李国新
关键词:直肠肿瘤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无瘤技术的探讨被引量:40
2010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无瘤技术。方法:基于肿瘤根治性切除的概念、TME的原则及开腹手术的无瘤操作常规,评价腹腔镜TME手术全过程,总结应遵循的无瘤技术常规。结果:腹腔镜TME的无瘤技术包括:(1)防止穿刺孔漏气;(2)尽早吸尽腹水;(3)封闭浆膜面;(4)绑扎肠管;(5)优先处理肠系膜下血管并高位结扎;(6)沿正确平面锐性解剖;(7)非触碰技术;(8)充分游离直肠末段;(9)先冲洗肛管直肠后横断直肠;(10)保护标本取出口;(11)盆腔冲洗;(12)经套管释放气体。结论:腹腔镜TME同样应坚守肿瘤学原则,采用严格的无瘤操作技术,以保证肿瘤学的安全性。腹腔镜TME无瘤技术除与开腹TME原则相符外,还特别强调防止气腹"烟囱效应"和标本取出口的保护。
余江张策王亚楠胡彦锋程侠李国新
关键词:直肠肿瘤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腹腔镜检查无瘤技术
高龄患者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安全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评价为高龄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8月至2008年8月我院择期行结直肠切除术中大于等于70岁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同期56例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和52例开腹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分类、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和治疗效果。患者平均年龄开腹组74岁,腹腔镜组73岁。两组患者术前合并症、美国麻醉师协会术前危险度评分、疾病类型均无显著差异。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开腹组192min,腹腔镜组187min,P=0.616。开腹组术中平均出血218ml,腹腔镜组约86ml,P=0.000。腹腔镜组1例中转开腹。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肠功能恢复时间开腹组5d,腹腔镜组3d,P=0.000。进流食时间开腹组5d,腹腔镜组4d,P=0.026。平均住院时间开腹组22d,腹腔镜组18d,P=0.000。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开腹组26.9%,腹腔镜组10.7%,P=0.030。结论:为高龄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安全可行,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等。
王亚楠余江张策胡彦锋程侠李国新
关键词:结直肠外科手术腹腔镜检查老年人
经耻骨联合上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经耻骨联合上阴毛区域内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为6例患者(男5例,女1例)行经耻骨联合上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于耻骨联合上3~4 cm阴毛区域内做2 cm横切口,腹膜层三角分布置入一枚5 mm Trocar作为观察孔及两枚5 mm Trocar作为主副操作孔,采用常规腹腔镜器械施术。患者年龄分别为16、20、27、29、33、38岁。体重指数分别为18.07、19.27、21.67、18.34、26.83、22.46 kg/m2。术后随访均超过1个月,观察记录手术学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或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时间分别为55、58、47、51、42、33 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5、24、22、18、7、10 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5、2、1、3、2 d。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初步临床经验表明,经耻骨联合上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安全、可行,可完成局部粘连的较复杂阑尾切除术,达到术后隐蔽疤痕的美容效果,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新入路。
余江王亚楠胡彦锋邓海军程侠甄莉李国新
关键词:阑尾切除术耻骨联合腹腔镜检查单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