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SWUB2007030)

作品数:4 被引量:54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廷勇王建力叶明阳李俊云刘仙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教育部国土资源部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碳稳定同位素
  • 2篇同位素
  • 2篇气候
  • 2篇稳定同位素
  • 2篇Δ^13C
  • 2篇Δ^18O
  • 1篇洞穴沉积
  • 1篇洞穴沉积物
  • 1篇洞穴石笋
  • 1篇洞穴水
  • 1篇氧稳定同位素
  • 1篇石笋
  • 1篇平衡分馏
  • 1篇气候事件
  • 1篇气候响应
  • 1篇气候意义
  • 1篇降水
  • 1篇分馏
  • 1篇
  • 1篇CA^(2+...

机构

  • 4篇西南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台湾大学

作者

  • 4篇王建力
  • 4篇李廷勇
  • 3篇李俊云
  • 3篇叶明阳
  • 2篇王建明
  • 2篇刘仙
  • 1篇李红春
  • 1篇袁道先
  • 1篇沈川洲
  • 1篇庞巧
  • 1篇唐亮亮
  • 1篇衣成城
  • 1篇王勇
  • 1篇杨圆鉴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热带地理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芙蓉洞洞穴水Ca^(2+),Mg^(2+)浓度变化对气候事件的响应被引量:15
2009年
对重庆市芙蓉洞内的两处滴水(1#,3#)和两处池水(2#,4#)进行了定点观测和取样分析,获得了4处洞穴水的pH、电导率和Ca2+,Mg2+,K+,Na+,SO42-,Cl-离子浓度等化学指标。结合当地的气象资料,分析研究了观测期间芙蓉洞洞穴水Ca2+,Mg2+浓度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温度和降水的响应,重点对这两种离子与2006年和2007年夏季重庆特大干旱和降水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Ca2+浓度呈现以年为周期每年7-12月高于1-6月的变化规律,一年中Mg2+表现出波动期与稳定期交替出现的特点;Ca2+,Mg2+浓度在2006年9月明显升高,表明其对2006年夏季特大干旱事件的响应敏感,短期干旱导致洞穴水离子浓度偏高;2007年夏季的暴雨事件后Ca2+,Mg2+浓度波动较大,表明洞穴水对特大降水事件响应明显,但各个点的响应时间存在差异。
叶明阳李廷勇王建力李俊云刘仙唐亮亮衣成城杨圆鉴
关键词:洞穴水气候响应
芙蓉洞次生碳酸盐沉积特征及与降水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通过对重庆市芙蓉洞内两处滴水和两处池水长期定点观测,现场测试pH、温度和HCO3-浓度等指标,并采集适量水样带回实验室利用ICP—OES和离子色谱仪测试主要离子的浓度,计算CO2分压(PCO2)和方解石饱和指数(SIc),探讨了芙蓉洞内次生碳酸盐的沉积情况及与当地降水的关系。结果显示:四个观测点洞穴水在大部分时间相对于方解石为过饱和水,且正在沉积碳酸盐,可见芙蓉洞地区大部分时间具有洞穴碳酸盐沉积的温度和降水条件;不饱和出现在较大降水量之后的1~2个月内,是降水对岩溶水的稀释作用导致的。因此,降水量的变化是洞穴水呈现过饱和与不饱和交替的出现主要原因,最终导致碳酸盐沉积的季节变化,降水量过大时不利于碳酸盐的沉积。
叶明阳李廷勇王建力刘仙王勇李俊云王建明庞巧
关键词:PH降水
洞穴石笋δ^18O与δ^13C气候意义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利用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进行古环境重建是第四纪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热点,而碳氧稳定同位素是最重要的气候替代性指标。不少研究者利用洞穴次生沉积物如石笋中碳氧稳定同位素的记录已恢复了部分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古气候。同时,研究人员也面临着合理解释一系列机理性问题的挑战,如氧稳定同位素气候意义的多解性、碳氧稳定同位素在定量重建古气候方面存在一定程度失真现象等诸多问题。文中全面论述碳氧稳定同位素在古气候重建中定性与定量研究上存在的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要分别探究石笋中δ18O与δ13C各种来源进入洞穴石笋的地球物理化学全过程及其控制机制;研究现代大气降水同位素组成的各种效应在不同时空的组合规律;尽快建立更为科学的大陆矿物-水地质温标。
王建明王建力李廷勇
关键词:石笋碳稳定同位素氧稳定同位素气候意义
重庆芙蓉洞洞穴沉积物δ^13C、δ^18O特征及意义被引量:30
2008年
利用重庆芙蓉洞内各种新老沉积物的δ^(13)C、δ^(18)O以及对洞穴内的滴水、池水和洞外泉水的长期观测结果,发现芙蓉洞内的次生沉积物中氧同位素变化整体一致,处于稳定温度下(16℃)的平衡分馏状态。而且洞内滴水和池水的氧同位素也相当一致,反映了外界大气降水中氧同位素的年平均状态。芙蓉洞内各种沉积物中碳同位素变化范围很大,从0‰~-11‰均有分布。由于芙蓉洞内各种滴水以及池水中溶解无机碳(DIC)的δ^(13)C变化约在-8‰~-11‰,显著偏轻于部分洞穴沉积物中的δ^(13)C。通过研究从洞穴滴水到形成次生化学沉积物这个过程中的可能影响洞穴沉积物中碳同位素变化的因素,例如:洞穴温度、滴水高度和速率、CO_2脱气、生物作用、矿物同质异相转换等,同时参考芙蓉洞内连续生长达37 ka的FR5石笋的碳同位素记录,发现以上可能的影响因素都不能完全解释芙蓉洞内次生沉积物中碳同位素的异常偏重现象。虽然芙蓉洞内广泛存在文石与方解石共存的次生沉积物,但是综合分析表明这些沉积物的氧同位素处于平衡分馏状态,可以用来进行古气候研究。不过在利用石笋碳同位素解释古环境变化时需要慎重,特别是在讨论由文石或文石—方解石混合构成的次生沉积物时。
李廷勇李红春李俊云袁道先王建力叶明阳唐亮亮沈川洲叶成礼
关键词:洞穴沉积物平衡分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