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1064)

作品数:8 被引量:54H指数:4
相关作者:陈加兵汤小华郑达贤沙济琴李明辉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东华理工大学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地球化学循环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物地球
  • 2篇生物地球化学
  • 2篇生物地球化学...
  • 2篇化学循环
  • 2篇GIS
  • 2篇茶园
  • 2篇茶园生态
  • 2篇茶园生态系统
  • 1篇地貌
  • 1篇地貌形态
  • 1篇载力
  • 1篇生态承载力
  • 1篇生态承载力评...
  • 1篇土地集约利用
  • 1篇土地集约利用...
  • 1篇土壤
  • 1篇土壤侵蚀

机构

  • 8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福建省湿润亚...

作者

  • 5篇陈加兵
  • 3篇汤小华
  • 3篇郑达贤
  • 2篇沙济琴
  • 1篇陈文惠
  • 1篇刘龙华
  • 1篇李慧
  • 1篇陈春桥
  • 1篇卓秀伟
  • 1篇李明辉
  • 1篇李文策

传媒

  • 4篇亚热带资源与...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On Simulat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ean Annual Air Temperature at Regional Scale Based on Statistical Technology and GIS——A Case Study of Fujian Province in Subtropical Moist Region During 1961-1990
By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the data from the 71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Fujian Province,the me...
Jiabing Chen~1
关键词:GISTREND
茶园生态系统铝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被引量:4
2011年
根据近年作者及国内相关研究数据,分析茶园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Al的库容、循环流量和速率,提出茶园生态系统Al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生态系统Al的惰性库、调节库和活动库之比为10 000∶200∶1;Al的内外循环量都很大,分别达51.89 kg.hm-2.a-1和33.48kg.hm-2.a-1;调节库和活动库Al的周转速率非常快,年更新率分别达0.34%和55.48%,体现了其他生态系统所没有的特别高的Al循环特征;茶园Al循环导致了土壤的加速酸化、无机态Al向有机结合态Al的转化和生态系统中有机结合态Al的不断积聚.
郑达贤沙济琴
关键词:茶园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茶园生态系统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011年
根据近年作者及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一般茶园(非F污染区,非高F地质背景区)生态系统F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估算茶园生态系统各子系统F的库容和库之间的F流量,分析茶园生态系统F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茶园生态系统F的惰性库∶调节库∶活动库为239∶4∶1,活动库占总库容的比例高达0.41%,其比例是非常高的;2)该生态系统F的外循环是一个正平衡循环,F的收入与支出比为2∶1,同时地表径流的F支出大于地下径流的F支出;3)由于茶树具有很强的从土壤摄取F的能力,摄取的F绝大部分(98%)汇集于叶上,特别是老叶上,且部分易被雨水淋出,因而通过透冠流和枯枝落叶形成很大的F流量,分别达10.5 kg.hm-2.a-1和8.5 kg.hm-2.a-1,内循环流量达19.95kg.hm-2.a-1,为活动库库容的3.6倍,使活动库具有很高的更新速率;4)茶园生态系统F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伴随着系统中F的活化、有机化和生物积累过程.
郑达贤沙济琴
关键词:茶园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福建省大气环境承载力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基于福建省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通过对2010年福建省大气环境容量和大气环境承载力的计算,得出福建省2010年SO2和NO x大气环境承载状况,结果表明:2010年福建省各县级行政区SO2和NO x大气环境承载力总体较低,大部分县和县级市的承载力为高承载,但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对超载和严重超载的区域分析其超载的原因;从政府、工厂负责人、居民等角度提出提高大气环境承载力的措施.
刘龙华汤小华陈加兵
关键词:大气环境容量大气环境承载力
基于改进熵值法和空间自相关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江西省为例被引量:15
2015年
结合江西省区域发展实际,从土地投入程度、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环境生态效益、土地集约利用发展趋势5个方面构建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熵值法、GIS空间分析方法、层次聚类分析法对省内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分异研究,并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和措施.最后探讨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卓秀伟汤小华李明辉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改进熵值法GIS层次聚类分析
福建省产业部门能源消费导致的CO_2排放情况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基于福建省产业部门能源消费统计数据,利用《IPCC 2006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推荐的基准方法,对1997~2009年福建省能源消费结构、产业部门CO2的排放量、排放分布、排放强度进行计算并分析.结果表明:(1)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福建省近年来能源消费量以及CO2排放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2)在各产业部门中,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是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的主体.(3)在工业内部,能源产业、建材产业、钢铁及有色金属产业、石化产业等的CO2排量及排放强度都较大,是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点.
汤小华陈春桥陈加兵
关键词:能源消费CO2排放量CO2排放强度
基于DEM与DLG的福建省地貌形态自动分类被引量:12
2013年
以福建省1∶10万的DLG(Digital Line Graphic,数字线划图)和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在ArcGIS软件支持下,依据坡度和面积组合指标,将福建省地貌形态单元分为平缓地和山丘地;提取地形图中水系与等高线的高程点交集,构建了福建省地方相对基准面,并以流域水文分析方法提取了山丘地地貌形态实体单元;把平缓地和山丘地貌形态实体单元分别与地方侵蚀基准面叠加,参照"中国1∶100万地貌制图规范",将福建省地貌形态类型分为平地、台地、低丘、高丘、低山、中山。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符合福建传统地貌分类体系,能够较好快速实现平缓地与山丘地、平地(平原)与台(阶)地的自动划分,有效地提取山丘地貌形态实体单元的界线。
陈加兵李慧陈文惠郑达贤
关键词:DLGDEM
合肥市生态承载力评价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0年
以合肥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弹性力-生态支撑力-生态压力模型构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27个具体指标,利用熵权法确定权重,借助综合指数法评价模型、相关性模型和障碍度模型,探究城市生态承载力时序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7年,合肥市生态承载力水平先由中承载变为弱承载力,后增加到高承载并保持相对稳定,2011年后生态系统趋向良性方向发展;生态弹性力水平先由低稳定降至弱稳定,后增加到中稳定;生态支撑力水平先由中支撑降至弱支撑,后增长到较强支撑;生态压力水平先由中压升至高压,后降至低压;人均耕地面积、空气中SO2含量和GDP增长率等与生态承载力相关性较强,人均水资源量、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等9个因子是生态承载力关键指标层障碍因素,社会进步、环境污染和资源供给等是生态承载力关键因素层障碍因素。
张俊陈加兵张志强
关键词:生态承载力
云蒙湖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以小流域为研究尺度,选取云蒙湖流域为研究区,以TM遥感影像和DEM为数据源,在RS和GIS支持下,以最新的全国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为模型基础,得到研究区1986年和2010年2个时段的土壤侵蚀强度及分布数据,分析土壤侵蚀时空格局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1986—2010年,土壤侵蚀强度呈减小趋势,变化面积比例为29.47%,主要以中度、强烈、极强烈侵蚀等级面积向轻度、微度等级及相邻较低侵蚀等级面积转化为主。2)通过将研究区划分为88个小流域的研究表明,25年来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指数降低趋势明显,76%的小流域侵蚀强度指数减少10%以上;侵蚀加强的有5个小流域,增加幅度最大者为6.23%,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和西南部地区。3)影响因素的岭回归分析表明,坡度因子始终是影响土壤侵蚀时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但影响程度逐渐降低,贡献率由1986年的85.36%下降到2010年的80.79%;土地利用结构对侵蚀格局的影响逐渐增强,2010年贡献率达到19.21%;因此当植被覆盖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流域内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是制约土壤侵蚀时空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李文策陈加兵
关键词:土壤侵蚀强度影响因素岭回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