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1126)

作品数:7 被引量:331H指数:7
相关作者:沈其荣徐阳春何欣黄启为杨兴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微生物
  • 3篇枯萎
  • 3篇枯萎病
  • 2篇荧光
  • 2篇有机肥
  • 2篇生物有机肥
  • 2篇土壤
  • 2篇土壤微生物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 1篇药菊
  • 1篇药用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荧光定量PC...
  • 1篇荧光原位杂交
  • 1篇荧光原位杂交...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 1篇原位杂交检测
  • 1篇杂交检测

机构

  • 7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沈其荣
  • 3篇徐阳春
  • 2篇杨兴明
  • 2篇黄启为
  • 2篇何欣
  • 1篇曹云
  • 1篇高雪莲
  • 1篇冉炜
  • 1篇赵青云
  • 1篇杨娜
  • 1篇王辰
  • 1篇钟增涛
  • 1篇张秋霞
  • 1篇郝文雅
  • 1篇张慧
  • 1篇王世梅
  • 1篇胡江
  • 1篇赵爽
  • 1篇凌宁
  • 1篇张谷月

传媒

  • 4篇土壤学报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株拮抗放线菌的鉴定及其对黄瓜枯萎病的生防效应研究被引量:37
2013年
鉴定从土壤中分离的一株拮抗放线菌(编号CT205),探索其防治植物病害的潜能。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研究菌株CT205的分类地位,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其抗菌活性,利用连作致病土盆栽试验评价其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作用。初步鉴定菌株CT205为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菌株CT205对供试的枯草杆菌、啤酒酵母、小麦纹枯、土豆青枯等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黄瓜枯萎病、西瓜枯萎病、烟草疫霉3种供试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较强。盆栽试验表明,施用放线菌CT205对黄瓜生长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对黄瓜枯萎病防治效果为51.85%,放线菌CT205菌液和有机肥复合制作成生物有机肥,防治效果达81.85%。研究表明,放线菌CT205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梁银张谷月王辰王世梅沈其荣
关键词:黄瓜枯萎病土壤微生物生物防治
土传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物效应被引量:73
2008年
实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黄萎病发生严重的棉田中的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1株对棉花黄萎病致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Kleb(Vd)具有拮抗效果的菌株,抑菌率在51.8%和87.4%之间,经培养滤液抑菌率试验复筛,选择抑菌效果较好的3株菌株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拮抗菌摇床培养液(VS)、有机肥(VF)和两者结合(VFS)的3个处理中,VFS效果最显著,防病率达57%,植株生理性状显著改善,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发生显著变化,细菌数量增加7.3~13.4倍、放线菌数量增加3.2~5.9倍,病原菌微菌核数量下降34%。结合生理生化和16SrDNA技术鉴定,初步确定供试的2株菌为死谷芽孢杆菌(Bacillus vallismortis),1株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研究表明拮抗菌与有机肥共同施用不仅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而且可以使棉花连作土壤微生物区系向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本文首次报道了死谷芽孢杆菌对棉花黄萎病有抑制作用。
张慧杨兴明冉炜徐阳春沈其荣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根际微生物
多粘芽孢杆菌芽孢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技术研究及其在有机肥发酵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0年
采用化学和萌发两种预处理方法,对多粘芽孢杆菌SQR21芽孢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合扫描电镜比较不同预处理芽孢表面结构和形态变化。结果表明,两种预处理均可在2 h内完成SQR21芽孢的荧光原位杂交,且萌发预处理比化学预处理杂交效率高,荧光信号强。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萌发预处理芽孢无裂解,而化学预处理芽孢有不同程度的裂解。将萌发预处理荧光原位杂交用于检测猪粪有机肥中二次发酵的SQR21芽孢,发现在37℃,含水量50%的条件下,2 h后芽孢开始生长,4 h后营养体细胞出现,12 h后营养体细胞有显著优势。本研究建立的芽孢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技术,比平板计数更能准确反映多粘芽孢杆菌芽孢的数量和生长动态,在生物有机肥中芽孢杆菌的检测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张秋霞钟增涛徐阳春沈其荣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多粘芽孢杆菌芽孢
连作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调控及高通量研究方法被引量:101
2011年
土壤连作后导致土壤微生物生态失衡、病原微生物富集、有益微生物减少,土壤微生物从细菌主导型向真菌主导型转化,使病原菌更容易侵染植物而引发植物的各种土传病害。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可以将失衡的微生物区系恢复到健康的状态,从而可以起到防治土传病害的作用。本文围绕连作引起的土壤中各大类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变化以及连作土壤施用微生物有机肥修复后其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变化进行了综述,并通过与传统技术比较,介绍了454高通量测序研究方法的优越性,指出了其在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中的重要性。
薛超黄启为凌宁高雪莲曹云赵青云何欣沈其荣
关键词:微生物有机肥土壤微生物区系连作土传病害
基因宏阵列和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西瓜枯萎病害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快速检测和定量被引量:29
2010年
采用基因宏阵列(Macroarray)和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的方法,对引起西瓜枯萎病害的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进行了快速监测和快速绝对定量,并且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和摸索。结果显示,在西瓜枯萎病害发病较为严重的处理N-+P-和N-+P+的根际土壤中,Macroarray检测到强烈的阳性信号,表明尖孢镰刀菌的大量存在,同时荧光定量PCR的结果也表明在这两个处理的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最多,分别为每g土壤8.89×105和2.24×105个拷贝数;而在未发生枯萎病害的处理N++P-和N++P+中,Macroarray未检测到阳性信号,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分别为每g土壤6.23×103和3.28×103个拷贝数;而四个处理的土体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数量均维持在每g土壤102~103个拷贝数,Macroarray未检测到阳性信号。与传统检测方法如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平板稀释计数等相比,上述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真菌的检测和定量更为准确快速、省时省力。
赵爽罗佳凌宁徐大兵朗娇娇胡江沈其荣
关键词:尖孢镰刀菌实时荧光定量PCRSYBRI
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植株生长和香蕉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被引量:99
2010年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有机肥(BIO)对香蕉植株生长和香蕉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香蕉植株移栽45 d后,施用BIO的处理香蕉植株地上部鲜重、干重、株高和假茎围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1.9%-93.8%、5.9%-43.1%、43.9%-62.9%和12.3%-18.5%。2)香蕉苗移栽25 d时,施用BIO的香蕉植株根尖几丁质酶活性提高了2.64-12.88个酶活单位,显著高于对照;营养钵育苗施用BIO的处理,香蕉植株根尖β-1,3-葡聚糖酶活性显著地高于营养钵育苗未施BIO的处理,是其酶活的5.22-7.22倍。施用BIO的处理香蕉植株根尖和茎基部中胼胝质含量分别只有对照的59.7%-77.9%和47.6%-68.9%,显著低于对照处理。3)营养钵育苗施用BIO的处理,根际的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56-1.76倍和1.11-1.55倍,而根际真菌数量却减少了19.2%-52.2%,根际尖孢镰刀菌的数量也大大减少。4)营养钵育苗施用BIO的处理,到香蕉植株移栽45 d时,香蕉植株枯萎病的病情指数未超过2.4,比对照降低47.8%-56.5%。上述结果表明,采用营养钵育苗和移栽时都施用BIO的方法种植香蕉,能显著地促进香蕉植株生长,有效地降低香蕉枯萎病的发病指数。
何欣郝文雅杨兴明沈其荣黄启为
关键词:生物有机肥枯萎病香蕉
一株抗药用白菊枯萎病生防菌的分离与生防效应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从生长健康的药菊根际土壤分离筛选获得一株对其连作土传枯萎病致病菌(尖孢镰刀菌菊专化型)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a4,并通过盆钵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其生防效果。结果表明,拮抗菌a4对药菊枯萎病病原菌的抑制率达71%。盆栽试验中,施用a4二次发酵的生物有机肥(CK+BOF1),未发生药菊枯萎病,而对照植株则完全发病;对照植株根际土壤尖孢镰刀菌的数量为CK+BOF1处理的6.5倍。田间小区试验,苗床育苗和移栽时都施用BOF并加灌a4发酵液的处理(n+F+a4),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中病原菌的数量分别为2.0×103和2.8×103cfu/g,而对照则分别为1.4×104和1.2×104cfu/g。n+F+a4处理生长120 d的药菊生物量(干重)为对照的4.47倍,生防效果达93.2%。采用苗床育苗和移栽时都施用高效拮抗菌的方法,能有效防止枯萎病发生,促进药菊植株生长,提高产量。
杨娜沈其荣徐阳春
关键词:药菊枯萎病生物肥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