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1AA241041)

作品数:12 被引量:164H指数:7
相关作者:张改生刘宏伟王军卫刘春光刘根齐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小麦
  • 5篇杂种
  • 4篇雄性不育
  • 4篇杂种小麦
  • 4篇不育
  • 3篇杂交
  • 3篇杂种优势
  • 3篇普通小麦
  • 3篇基因
  • 2篇性状
  • 2篇诱导小麦雄性...
  • 2篇强优势组合
  • 2篇细胞质
  • 2篇小麦雄性不育
  • 2篇化学杂交剂
  • 2篇GENESI...
  • 1篇蛋白亚基
  • 1篇新型化学杂交...
  • 1篇性基因
  • 1篇选育

机构

  • 8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中国科学院遗...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张改生
  • 7篇刘宏伟
  • 5篇王军卫
  • 4篇吴郁文
  • 4篇张翠兰
  • 4篇侯宁
  • 4篇张炎
  • 4篇刘根齐
  • 4篇刘春光
  • 3篇王小利
  • 3篇王振华
  • 2篇刘秉华
  • 2篇王永军
  • 1篇仝胜利
  • 1篇姚亚琴
  • 1篇郭小丽
  • 1篇刘冬成
  • 1篇张爱民
  • 1篇方正武
  • 1篇董剑

传媒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Journa...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通小麦D^2型CMS系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被引量:6
2002年
在育性基因遗传特征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测交筛选出遗 4 0 6 0、M80 0 3、6D/ 6R、GR1、96 0 789、保 76 9 2 2 6等几个高恢复系 ,F2 代、F1BC1代的遗传分析结果和等位性测验、F1代自交可育株的连续选择结果证明这些恢复系的育性恢复受两对独立遗传的主效基因控制 ,同时存在剂量不等的微效基因 ,建议将这两对主效恢复基因定名为D2 Rf1、D2 Rf1、D2 Rf2 D2 Rf2 。恢复系的选育应以模式C2 (主效恢复基因 +微效恢复基因 )
刘春光吴郁文侯宁刘根齐张翠兰张炎
关键词:普通小麦恢复基因
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与幼穗中乙烯含量的关系被引量:18
2003年
在小麦发育的 Feekes8.5时期用化学杂交剂 GENESIS进行处理 ,分别在小麦花药发育的单核期、二核期和三核期测定幼穗中乙烯释放量的变化 ,研究 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与乙烯的关系。结果表明 :经化学杂交剂 GENESIS诱导后 ,幼穗中乙烯释放量在 3个时期均明显高于对照。随着 GENESIS喷施剂量的增加 ,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率也相应增加 ,同时幼穗中乙烯释放量也表现出相同的增长趋势。表明 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生化机理在于 GENESIS诱导小麦幼穗中乙烯释放量增加 ,乙烯释放量的变化与小麦雄性不育有直接关系。同时 ,利用乙烯合成抑制剂 (AVG)处理细胞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后 ,内源乙烯释放速率降低 。
刘宏伟张改生王军卫王小利方振武
关键词:小麦雄性不育幼穗乙烯含量
3种新型化学杂交剂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效果比较被引量:30
2003年
以杂种小麦新品种西杂一号和 1 6个小麦常规品种为供试材料 ,应用混合线形模型研究了 3种化学杂交剂 SQ- 1 ,GENESIS和 BAU94 0 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及对种子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SQ- 1在 3种化学杂交剂中的杀雄效果最好 ,并对杂交种种子的千粒重有提高作用 ;GENESIS和 BAU94 0 3不同程度对杂交种种子千粒重有降低作用 ,其中 BAU94 0 3影响更大 ;SQ- 1和 GENESIS对杂交种发芽率、发芽势和容重的影响与对照不喷药无显著差异 ,但 BAU94 0
王振华刘宏伟张改生王军卫马守才
关键词:化学杂交剂小麦雄性不育种子性状杀雄效果
杂种小麦育种的战略被引量:47
2002年
发展杂种小麦是提高小麦产量和改进品质抗性的重要途径。杂种小麦研究至今已有将近 5 0年的历史 ,本文就中国杂种小麦育种的研究战略进行回顾和评价。主要包括 :小麦雄性不育新体系的创造及研究发展杂种小麦的关键技术 。
张爱民刘冬成聂秀玲郭小丽黄铁城
关键词:杂种小麦育种雄性不育化学杂交剂
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耐盐性的遗传效应被引量:4
2004年
以具有粗厚山羊草(Aegilopscrassa6x)细胞质的异源细胞质小麦为材料,采用加盐培养基进行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生长)、盐溶液种子发芽、盐溶液幼苗培养和成株模拟盐池生长等方法研究了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对小麦耐盐性的遗传效应,旨在为小麦耐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种质资源材料。结果表明: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对小麦的耐盐性具有明显的遗传效应,其效应值的性质、大小与核亲本品种的基因型有关,在特定的核质组合中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可明显提高小麦的耐盐性。异质系Ae.crassa6x-鉴26和Ae.crassa6x-SMH1694在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种子发芽阶段和三叶期的耐盐性比相应核亲本明显增强。返青期和成熟期的鉴定结果表明,一些经核基因型改良的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小麦的耐盐性超过或接近抗盐对照品种科遗26。进一步研究粗厚山羊草细胞质提高小麦耐盐性的遗传机制,必将拓宽小麦耐盐育种途径。
侯宁刘春光刘根齐吴郁文张翠兰张炎
关键词:粗厚山羊草细胞质普通小麦耐盐性基因型
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性与花药组织呼吸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6
2004年
对小麦小孢子发育的各个时期,经GENESIS处理的和未处理的植株花药的总呼吸活性 Vt 、细胞色素途径呼吸活性 ρ′Vcyt 和交替途径实际呼吸活性 ρValt 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各时期,处理植株花药的Vt呼吸均低于未处理植株,尤以单核期最为明显;在小孢子减数分裂期、四分体期和单核期,处理小麦植株花药的ρ′Vcyt均明显降低,而在小孢子减数分裂期和四分体期ρValt出现明显升高.结论认为,由呼吸过程中电子传递途径运行的改变而造成处理植株花药呼吸代谢的紊乱,可能是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发生的重要原因.
方正武姚亚琴张改生刘宏伟王军卫
关键词:小麦GENESIS雄性不育
RAPD分子标记与小麦杂种优势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为了给杂种小麦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18个杂种小麦骨干亲本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并结合18个亲本所组配组合的杂种优势、超亲优势和特殊配合力测定,研究了RAPD遗传标记与杂种小麦亲本优势群划分和杂种优势预测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选用的RAPD标记在小麦中的多态性较低,筛选了80对引物,只有15对引物在18个亲本中多态性较高;基于这15对引物的扩增结果分析,所选用的RAPD标记能进行杂种小麦亲本优势群的划分,但RAPD遗传距离与杂种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在超亲优势水平,RAPD遗传距离与穗粒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APD遗传距离与亲本特殊配合力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笔者认为利用本文所选用的RAPD标记不能进行杂种小麦的杂种优势预测。
刘宏伟刘秉华张改生王振华
关键词:杂种小麦杂种优势RAPD标记
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选配分析被引量:6
2004年
选用8个表现突出的杂交组合,以小偃22作对照,从亲本和杂种一代产量性状、株型、株高、抗病性等农艺性状角度对其组合选配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个组合在产量性状上均表现出正向的杂种优势。产量构成因素中以千粒重的优势为最大,其次为穗数和穗粒数;多穗型亲本与早熟大穗亲本型组配,且双亲株高在75~80cm左右,株型紧凑,抗病,较容易选配出理想的强优势组合,为杂种小麦生产实现产业化提供依据。
王军卫张改生刘宏伟王小利王永军
关键词:杂交小麦亲本选配产量性状杂种优势
普通小麦D^2型CMS系的育性基因及其遗传特性被引量:3
2002年
通过研究普通小麦D2 型CMS -育性恢复体系中育性基因的种类及其遗传特性 ,结果表明 :(1)D2 型不育系具有较好的不育性保持与恢复特征 ,在一般的普通小麦品种 (系 )中具有广泛的恢复 (基因 )源、可恢复度高 (恢复度超过 5 0 %的品种或品系占到 33.6 1% ) ,也能较容易地转育出新的不育系 (完全保持不育性的品种或品系占到2 5 .2 1% ) ,这一特征明显优于现有T、K、V型等不育系。 (2 )D2 型不育系的不育性受核内不育基因和抑制基因控制 ,相应的核基因型分为A1(不育基因 )、A2 (不育基因 +抑制基因 )两类 ;恢复系的恢复性受核内主效恢复基因、微效恢复基因和抑制基因控制 ,相应的核基因型分为C1(主效恢复基因 )、C2 (主效恢复基因 +微效恢复基因 )、C3(微效恢复基因 )、C4 (主效恢复基因 +抑制基因 )、C5 (主效恢复基因 +微效恢复基因 +抑制基因 )、C6 (微效恢复基因 +抑制基因 ) 6种。环境条件的变化对育性基因、尤其是微效恢复基因和抑制基因的遗传效应有不同程度的影响。D2型不育系有效杂交组合的基本模型为 :A1+C1、A1+C2、A2 +C2。 (3)D2 型不育系等位恢复基因的遗传表现为不完全显性 ,非等位恢复基因的遗传表现出累加效应 ,这正是强恢复系选育的理论依据之一。
刘春光侯宁刘根齐吴郁文张翠兰张炎
关键词:普通小麦育性基因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选育优良杂种小麦品种被引量:21
2004年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2001~2002年度杂种小麦品比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性状对杂种小麦产量贡献的关联度顺序为千粒重>穗数>穗粒数>株高。在各参试组合中,以西杂5号表现最好,其次为2611/8727,西杂1号。
王军卫张改生刘宏伟王小利王永军孙小娟
关键词:选育杂种小麦穗数穗粒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