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项目(A200899F01)

作品数:16 被引量:159H指数:8
相关作者:白俊杰叶星姜鹏田园园邓国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唐鱼
  • 4篇基因
  • 4篇草鱼
  • 3篇单胞菌
  • 3篇蛋白
  • 2篇对转
  • 2篇养殖
  • 2篇荧光
  • 2篇荧光蛋白
  • 2篇生态
  • 2篇生态安全
  • 2篇嗜水气单胞菌
  • 2篇气单胞菌
  • 2篇转基因
  • 2篇转基因鱼
  • 2篇免疫
  • 2篇红色荧光蛋白
  • 2篇IGM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机构

  • 14篇中国水产科学...
  • 5篇上海海洋大学
  • 3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作者

  • 9篇叶星
  • 9篇白俊杰
  • 6篇姜鹏
  • 6篇田园园
  • 5篇邓国成
  • 3篇樊佳佳
  • 3篇吴晗
  • 3篇刘明智
  • 2篇张莉莉
  • 2篇迟妍妍
  • 2篇简清
  • 2篇江小燕
  • 2篇马冬梅
  • 1篇白岳强
  • 1篇许淑英
  • 1篇罗霞
  • 1篇王杭军
  • 1篇黎炯
  • 1篇于凌云
  • 1篇夏仕玲

传媒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水产学报
  • 1篇海洋渔业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遗传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转基因与野生唐鱼耐温限度及窒息点的比较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对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野生型唐鱼Ⅰ和野生型唐鱼Ⅱ的耐温和耐氧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驯化温度为30℃,升温速率为1℃/h时,3种唐鱼的半致死高温分别为(38.53±0.08)℃、(38.28±0.29)℃和(38.55±0.09)℃。在驯化温度为25℃,降温速率为2℃/d时,3种唐鱼的半致死低温分别为(1.13±0.40)℃、(1.26±0.10)℃和(1.21±0.12)℃;恒温25℃时,测定3种唐鱼的窒息点分别为(0.66±0.02)mg/L、(0.74±0.21)mg/L和(0.51±0.01)mg/L。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3种唐鱼对温度和溶氧的耐受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
姜鹏白俊杰樊佳佳
关键词:唐鱼转基因温度窒息点
草鱼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从患病草鱼C tenopharyngodon idella体表病灶上分离到一株优势菌,经分离纯化培养制成细菌悬液,分别以腹腔注射和浸泡两种方式感染草鱼。结果表明:该菌株能感染草鱼,且具较强毒力,腹腔注射0.2mL该菌液(3×109cfu/mL),可导致受试草鱼100%死亡;创伤浸泡感染(3×108cfu/mL),死亡率也达100%,受感染鱼出现与自然感染相似的类似赤皮病症状。对该病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主要理化特性分析,初步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 onas aeruginosa。进一步对该菌进行分子鉴定,共选用16S rRNA、RNA聚合酶β亚单位(rpoB)和促旋酶亚单位蛋白(gyrB)3个基因进行鉴定分析。序列克隆与BLAST分析结果显示,这3个基因均与GenBank上登录的铜绿假单胞菌的相应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16S rRNA、rpoB和gyrB基因与已知铜绿假单胞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在99%、98%和93%以上。综合生理生化与分子鉴定结果,可判定所分离的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阿米卡星、菌必治、氟哌酸和妥布霉素等11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链霉素和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罗红霉素、红霉素、四环素、苯唑青霉素、新霉素和头孢氨苄等16种药物具有耐药性。
崔来宾叶星邓国成江小燕田园园白俊杰黎坚平
关键词:草鱼铜绿假单胞菌生化鉴定RRNARPOB药物敏感性
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转基因唐鱼中遗传和表达的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评估转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RFP)基因唐鱼新品系的稳定性,研究了RFP基因在不同世代转基因唐鱼中的遗传和表达情况。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RFP基因在F6和F10代所检测的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并且两个世代间相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水平相似。F6和F10代个体分别配对繁殖实验表明,RFP基因在转基因唐鱼后代中的遗传仍然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而且培育出的转基因个体表型特征无显著差异。利用PCR技术在F2、F6和F10代转基因唐鱼基因组中扩增外源性肌球蛋白轻链2启动子、RFP基因编码区和整合位点上下游侧翼区域(片段总长度为4 883 bp),测序结果显示,3个世代间的外源基因序列完全相同,没有发生碱基缺失或突变等现象。研究表明,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转基因唐鱼传代培育过程中保持了稳定的遗传和表达。
姜鹏白俊杰简清
关键词:唐鱼红色荧光蛋白基因
草鱼IgM的纯化、标记及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ProteinA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草鱼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M,SDS-PAGE检测产物的纯度及分子量,用纯化产物免疫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此免抗草鱼IgM抗体,用于检测经草鱼出血病病毒广东株(GCRV-GD108)衣壳蛋白VP4及VP5免疫草鱼后产生的抗体水平。结果表明,纯化后的草鱼IgM轻链及重链分子量分别在25 kD和75 kD左右,所制备的草鱼标记抗体可应用于草鱼血清IgM水平的快速检测。建立了标记抗体检测草鱼抗血清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病原体入侵感染机制、草鱼的免疫防御机理和疫苗效果评价等提供便捷的血清学检测方法。
田园园叶星张莉莉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多克隆抗体ELISA辣根过氧化物酶
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和溶血素基因的克隆与结构预测被引量:11
2010年
从患出血病草鱼体上分离出1个菌株,传统分类学及16SrRNA基因鉴定其为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实验显示该分离菌株为强毒株。克隆该菌株的气溶素(aerolysin,aerA)基因和溶血素(hemolysin,hly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这2个基因只有46.7%的同源性。Blast分析显示,hlyA基因与GenBank上已登录的hlyA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而aerA基因与已登录的aerA基因以及一些hlyA序列也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对与aerA基因同源性较高的这些hlyA序列进行结构域预测,发现它们均具有APT结构域和气溶素结构域,说明它们实际上应是aerA基因,只是命名上与hlyA基因混淆。用DNAstar软件预测aerA和hlyA的抗原区,显示它们均具有很好的抗原性。用特异性引物检测菌株的aerA基因和hlyA基因,结果显示2株毒力株均有特异条带,而无毒株则未扩增到特异条带,说明aerA和hlyA有可能作为鉴定嗜水气单胞菌毒力菌株的标记。
刘明智叶星田园园邓国成马冬梅白俊杰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溶血素基因
转基因鱼类生态安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转基因鱼类在商业化进程中进行生态安全的评估。本研究介绍了生态安全的概念,并以两类进入到生态安全评估阶段的转基因鱼为例,从转基因鱼在模拟环境下对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遗传改良后自身适合度的变化两方面探讨其对生态安全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阐述了为防止转基因鱼逃逸所采取的一些应对措施。
吴晗姜鹏白俊杰
关键词:转基因鱼生态风险生物多样性适合度
转基因鱼的研究进展与商业化前景被引量:17
2011年
转基因技术为鱼类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已培育出转生长激素基因鲤、鲑和罗非鱼,转荧光蛋白基因斑马鱼与唐鱼等可稳定遗传的转基因鱼品系,其中快长转生长激素基因鱼的获得对于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与养殖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简要综述了转基因鱼应用研究的成就、相关技术及生态安全方面的研究进展。显微注射仍是目前基因转植的常用方法,应用转座酶或巨核酸酶介导的转基因新技术可提高基因转植效率与整合率。转基因元件的选择应尽量考虑"全鱼"基因或"自源"基因,以减少转基因鱼食用安全方面的顾虑同时也有利于转植基因的表达与生理功效的发挥。生态安全是转基因鱼商用化面临的最大问题。虽然有研究显示转基因鱼与传统的选育鱼类相比适合度较差,但由于环境与基因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实验室获得的转基因鱼对生态影响的结果,难以预测转基因鱼一旦逃逸会对自然水生态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因此应建立高度自然化的环境以获得可靠的数据客观评价生态风险,有效的物理拦截、不育化处理等生物学控制策略仍是保证转基因鱼安全应用的关键措施。
叶星田园园高风英
关键词:转基因鱼生态安全
pH对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孵化率和仔鱼存活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在水温为(25±0.5)℃条件下,比较了不同pH (3.5~5.5,8.5 ~10.5)时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和野生型唐鱼受精卵的孵化率及其仔鱼在24、48、72、96 h的存活率,并测定了pH为4.5 ~9.5时两种初孵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表明:野生型唐鱼孵化率略高于转基因唐鱼,二者孵化的适宜pH为5.0~8.5;转基因唐鱼仔鱼的96 h存活率略高于野生型唐鱼,而野生型唐鱼初孵仔鱼的SAI则高于转基因唐鱼.综合分析认为:两种仔鱼适宜生存的pH为5.0~9.0,各pH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种类型的唐鱼对pH的耐受力没有明显差异.
吴晗白俊杰姜鹏
关键词:转基因唐鱼PH
草鱼出血病混合感染的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理化特性被引量:45
2009年
从患出血病草鱼的肝脏病灶中分离筛选出2株致病菌。取病鱼样品组织过滤液接种CIK细胞、培养,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质中含有草鱼呼肠孤病毒样颗粒和包涵体,病毒颗粒大小65nm~70nm,包涵体0.46μm~1.81μm。人工回归感染实验显示分离的菌株及细胞毒悬液均能使草鱼致病死亡。对分离菌株进行细胞形态学、理化特性分析及药敏试验,初步判定所分离的2株菌均为嗜水气单胞菌。进一步对菌株进行D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2株菌的16SrRNA基因、促旋酶亚单位蛋白(gryB)基因均与GenBank上的嗜水气单胞菌相应的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在根据已知序列分别构建的2个基因的分子系统进化树中2株菌均与嗜水气单胞菌聚类。同时2个菌株均可扩增到气溶素基因(aerA)和丝氨酸蛋白酶基因(ahpA),提示它们均可能为嗜水气单胞菌强毒株。综合人工回归感染实验与毒力基因鉴定结果可认为所分析的草鱼出血病病例存在着病毒与嗜水气单胞菌的混合感染。
邓国成江小燕叶星刘明智许淑英刘礼辉白岳强罗霞
关键词:草鱼出血病嗜水气单胞菌丝氨酸蛋白酶基因
南方养殖草鱼呼肠孤病毒的分子特性比较及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8
2011年
本实验室2009年从广东省患典型出血病的养殖草鱼中分离到一株具强致病性的水生呼肠孤病毒GCRV-GD108株,该毒株具有11个节段双链RNA。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与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及水生呼肠孤病毒属其它已知种存在较大的分子差异。本研究进一步检测了广东、福建、湖南等地草鱼出血病流行毒株的分子特性。根据已克隆到的GCRV-GD108株11个节段序列分别设计合成特异引物,从各地收集患出血病草鱼,提取组织总RNA,RT-PCR检测。结果表明各检测样品均可扩增到特异性条带,而GCRV标准株则无特异条带;同时根据GCRV标准株序列合成的特异引物进行扩增,GCRV标准株有特异性条带,而各检测样品则均无带。测序结果显示各样品间相应片段序列的同源性很高(95.2%~99.4%),与GCRV-GD108的相应序列也具高同源性(95.0%~99.8%),说明检测样品与GCRV-GD108株具有相似的分子特性,均与GCRV及水生呼肠孤病毒属的其它种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结果提示我国养殖草鱼出血病病毒存在着不同的分子类型,GCRV-GD108株在南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病害防控上尤其是疫苗研制与使用上应予关注。此外,从上述引物中筛选出适合于双重PCR的引物对,建立了双重PCR检测方法,可在一次PCR反应中鉴别所感染的病毒属于GCRV或GCRV-GD108株。
迟妍妍田园园叶星邓国成黎炯王杭军
关键词:草鱼呼肠孤病毒组织特异性双重PCR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