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1099)

作品数:13 被引量:249H指数:9
相关作者:刘艳军王颖张婧冯媛刘静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城市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响应度
  • 2篇城市化
  • 2篇城市化响应
  • 1篇都市
  • 1篇都市化
  • 1篇一体化
  • 1篇支撑体系
  • 1篇人口
  • 1篇人口密度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脆弱...
  • 1篇时空分异
  • 1篇驱动力
  • 1篇资源环境
  • 1篇资源消耗
  • 1篇资源型
  • 1篇资源型城市

机构

  • 12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作者

  • 6篇刘艳军
  • 3篇张婧
  • 3篇王颖
  • 1篇庞瑞秋
  • 1篇王岩松
  • 1篇李诚固
  • 1篇李健
  • 1篇何为
  • 1篇李盼婷
  • 1篇何翠
  • 1篇刘静
  • 1篇冯媛
  • 1篇付占辉

传媒

  • 3篇地理科学
  • 2篇城市规划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经济地理
  • 1篇河南科学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哈大巨型城市带空间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演变的耦合分异机制被引量:25
2018年
通过构建空间开发、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度概念,并应用变异系数、趋势面分析、回归分析等定量模型研究2000~2014年哈大巨型城市带空间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演变的耦合分异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2000年以来哈大巨型城市带各城市空间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演变的耦合度均处在不同程度失调状态,且整体表现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但耦合度水平总体趋于上升。哈长次区域和辽中南次区域以及哈大巨型城市带整体的耦合度波动性均先升高后下降,总体趋势不断向好;(2)政府投入强度是2000年影响哈大巨型城市带各城市耦合度差异的重要作用因素,资本投入强度与科技投入规模是2007年、2014年2个阶段的主导影响因素,且城市发展能级差异与2007年各城市间的耦合度差异表现出一致性;(3)在政府投入强度、科技投入规模、资本投入强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哈长次区域空间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演变的耦合程度出现空间分异。辽中南次区域耦合度分异的影响因素由人力资本效率和行政等级逐渐演变为以资本投入强度主导。
刘艳军刘德刚付占辉于会胜祝丽媛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演变
中国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的耦合关系演化被引量:77
2013年
揭示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互动演化的一般规律,通过定量分析1995-2009年中国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的耦合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995年以来中国区域开发强度不断增长,资源环境水平小幅波动下降。中国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的耦合度呈现出逐年增大趋势,表明二者的耦合程度不断提高;同期中国区域开发强度不断增长对资源环境水平演变产生明显的"胁迫"影响,但胁迫程度逐渐减小。区域开发效率提升、资源环境政策和制度不断完善、经济结构优化、单位能耗GDP产出提高以及环保投入增加等因素对胁迫程度减小具有推动作用,其中区域开发效率提升是主要影响因素。
刘艳军刘静何翠冯媛
关键词:耦合度响应度
京津冀地区耕地利用转型时空分异及驱动机制被引量:35
2020年
耕地利用转型代表耕地利用形态的趋势性变化。论文以京津冀地区157个县域空间为基本研究单元,从显性形态与隐性形态双重属性出发构建耕地利用形态指标体系,运用冷热点、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分析1990—2015年耕地利用形态变化的时空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误差模型(spatial error model,SEM)对耕地利用转型的驱动机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地区耕地利用形态指数空间分布呈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与该地区地形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且因坝上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形成独立高值区。②京津冀地区耕地利用形态指数空间分异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显著热点区与显著冷点区分布相对稳定且面积不断缩小,耕地利用转型较为平稳。显性形态值普遍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隐性形态值则呈升高趋势,表明京津冀耕地出现空间收缩、功能优化式转型。③高程是影响京津冀地区耕地利用形态空间特征的主要自然环境因素,二三产业占比、地均固定资产投资与城镇化率等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因素则是驱动1990—2015年京津冀地区耕地转型的主导因素,但不同时段、不同县域单元耕地转型动力机制存在差异,各驱动因子作用强度也不完全一致。
付慧刘艳军孙宏日周国磊
城市增长与收缩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以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为例被引量:22
2020年
中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城市增长与收缩并存的现象,其中收缩型城市中又以资源型城市较为典型。研究城市增长与收缩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优化资源型城市发展路径以及制定合理的规划策略。本研究以黑龙江省鸡西市、鹤岗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为研究案例,从城市比较研究的思路入手,利用均方差决策法、偏最小二乘法等方法定量化表征4市城市增长与收缩过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4市并不是处于持续收缩的状态,而是增长与收缩交替进行。②从城市增长与收缩过程的影响因素方面看,鸡西市主要受居民收入与消费情况影响,鹤岗市主要受产业及投资影响,双鸭山市主要受制造业和外部投资影响,七台河市主要受煤炭产量影响。③从差异性角度分析,城市增长与收缩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的差异主要由替代产业选择差异、城市间竞争、外部性影响所决定。
胡语宸刘艳军孙宏日
关键词:煤炭资源型城市
东北地区区域开发程度演化及其资源环境影响被引量:15
2012年
良好的资源环境条件是东北地区区域开发的重要基础,在资源环境支撑下东北地区开发不断演进,通过构建并计算东北地区区域开发程度指数(RDD指数),结果表明:1995—2010年东北地区区域开发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2003年以来,随着"振兴东北"战略以及一系列投资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区域开发程度的加快提升。在区域开发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其对区域资源环境系统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水土资源的消耗与占用、对能源环境的消耗与胁迫以及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与促动等方面,而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协调区域开发与资源环境建设的关系是实现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刘艳军王颖
郑州市生态环境脆弱性演变及驱动力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从影响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多因素多角度出发,基于熵值法对郑州市1990—2013年生态环境综合脆弱性进行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1990—2013年生态环境综合脆弱性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郑州市1990—2013年生态环境综合脆弱性总体上呈波动缓慢下降趋势,从演变过程看,可以分为波动下降阶段(1990—2002)和波动上升阶段(2003—2013).2从系统层指标来看,子系统指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和生态环境承载力脆弱性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而生态环境抗压力脆弱性指数呈持续快速下降趋势.3将选取的13个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各项指标均通过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因素和城镇化发展因素是郑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脆弱性的主要驱动力.
付占辉李盼婷王岩松何伟纯
关键词:生态环境脆弱性熵值法驱动力
城市拓展对资源消耗的影响程度分析——以长春市为例被引量:11
2012年
构建脱钩状态模型和响应程度模型,通过定量研究1995~2010年长春市城市拓展对资源消耗的影响程度,得到以下结论:①长春市城市拓展与资源消耗总体呈现"双增长"特征,城市快速拓展导致的资源消耗及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②长春市城市拓展与资源消耗始终处于"相对脱钩"状态,且资源消耗增长速度随着城市拓展呈先相对下降、后又相对提升的趋势。在城市拓展规模保持总体稳定增长的情况下,资源消耗变化是影响二者脱钩状态与脱钩程度演化的关键因素;③随着长春市城市拓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资源消耗增长的影响程度持续增大,进一步说明城市拓展作为资源消耗的驱动力,其变化是导致长春市城市拓展对资源消耗影响程度增大的重要推动因素。
刘艳军张婧
关键词:资源消耗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强度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以东北地区36个城市地域为基本空间单元,研究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强度,结果表明:各城市地域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强度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总体来看,东北地区北部资源型区域以及南部沿海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强度增长快于中部区域,并且差距不断扩大。针对不同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强度的发展变化及空间分异特征,提出了东北地区不同区域城市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协调互动的调控模式。
刘艳军
关键词:城市化响应
一体化背景下长吉图地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笔者对长吉图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阐述,并对产业发展环境等进行SWOT分析。研究认为:长吉图产业发展拥有诸多机遇和优势,为其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同时,由于区域对外开放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存在以及地区产业结构性问题的凸显,使得长吉图地区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为进一步适应一体化发展,长吉图地区应把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产业集聚和实行错位发展,加强区域间协调合作等作为应对区域整合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重点,并加快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建设。
庞瑞秋李健何为黄文玉
关键词:长吉图一体化支撑体系
东北地区开发规模扩张的资源环境响应演变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2年
提出"区域开发规模扩张的资源环境响应"的概念,并构建了区域开发规模扩张的资源环境响应指数、响应度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分析1995-2008年东北地区开发规模扩张的资源环境响应变化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995年以来东北地区开发规模不断扩大,而资源环境水平总体呈现出"先升后降"的波动变化态势。资源环境对东北地区开发规模扩张具有由"正响应"向"负响应"转变的特征,与此相对应,区域开发规模扩张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程度也呈现出由"弱促进"向"强胁迫"变化的态势,这说明近年来在东北地区开发规模加速扩展的同时,其对区域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也日益增大。1995-2008年由经济快速增长导致的资源环境压力增长是引致东北地区开发规模扩张对资源环境影响由"正向促进"向"负向胁迫"转化的重要内部因素,而区域投资的不断增长以及工业的快速发展是东北地区开发规模扩张对资源环境影响由"弱促进"向"强胁迫"变化的主要因素。
刘艳军张婧王颖
关键词:响应度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