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0LZUJBWZY004)
-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朱佳林毛兴勤杨雅妮更多>>
-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中国检察官诉讼角色的冲突与调适——基于社会角色理论的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检察官诉讼角色具有复式性、多元性的特征。角色观念的滞后、角色期望间的矛盾、角色扮演的非规范性,以及"剧本角色"的非科学性等,均可能引发检察官诉讼角色的冲突。检察官诉讼角色的冲突必然造成检察官诉讼角色的紊乱和错位,具体到实践中则常表现为检察官的非核心角色占据主导地位,角色扮演偏离"角色剧本"。社会角色理论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检察官诉讼角色冲突的调适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经验。当前,调适我国检察官诉讼角色冲突的主要方式是提高检察官的角色领悟能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大检察官诉讼角色制度的实践研究和建设。
- 毛兴勤朱佳林
- 关键词:中国检察官诉讼角色角色冲突角色扮演角色期望
- 民事证据收集权分配问题之思考——以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平衡为视角
- 2011年
- 受证据裁判主义的影响,证据的质和量会对诉讼的结果产生重大影响。不同诉讼价值观下,民事证据收集制度存在较大差别。对案件实体正义的过分追求会导致在证据收集过程中法院职权作用过强,损及其中立地位,从而影响到程序本身的公正。而过分追求程序正义,排除法官介入证据收集,则可能会损及案件真实的发现,从而影响实体正义的实现。在对民事证据收集权进行分配和规范时,应充分考虑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之间的冲突与协调,合理分配不同民事证据收集主体的取证权限和范围,使得民事证据收集权的分配能体现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平衡。
- 杨雅妮
- 关键词:实体正义程序正义证据裁判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