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720004)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陈四海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篇隐喻
  • 2篇布莱克
  • 1篇戴维森
  • 1篇隐喻理论
  • 1篇隐喻意义
  • 1篇喻意
  • 1篇哲学
  • 1篇哲学教授
  • 1篇真理
  • 1篇真理观
  • 1篇同构性
  • 1篇同一性
  • 1篇尼采
  • 1篇主义
  • 1篇主义理论
  • 1篇字面
  • 1篇相互作用
  • 1篇理查兹
  • 1篇论争
  • 1篇罗蒂

机构

  • 5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陈四海

传媒

  • 2篇科学技术哲学...
  • 1篇哲学动态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尼采和罗蒂的隐喻真理观之比较被引量:2
2016年
尼采和罗蒂都是西方知识论传统的批判者,都否认存在与价值无涉的客观中立的知识;但同时尼采和罗蒂具有不同的哲学气质。他们在哲学上的共性和差异典型地表现在对待隐喻和真理关系的不同态度上:尼采从真理的隐喻起源出发否定真理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认为人类对真理的追求不过是一种幻觉;罗蒂则认为隐喻虽不是真理的承担者,但却是真理的候选者,能够通过字面化的过程获得真理,这不仅是知识更新的动力,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罗蒂用实用主义的乐观主义改造了尼采意志主义的虚无主义,从而使得隐喻和真理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陈四海
关键词:隐喻真理
论I.A.理查兹的隐喻相互作用观被引量:1
2014年
I.A.理查兹在意义语境准则的基础上提出了隐喻相互作用观。理查兹认为语词不是自足的意义载体,因而隐喻不是语词层面的偏离和替代,而是语句层面所喻和能喻相互作用的结果。理查兹的相互作用观使得隐喻摆脱了传统修辞学的束缚,肯定了隐喻的非修饰性、不可转释性及其在科学和哲学话语中的普遍存在。理查兹认为隐喻研究的目的不是准确揭示隐喻的运作机制,而是提高人们运用隐喻的能力。他为隐喻研究所提出的诸种戒律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陈四海
关键词:隐喻相互作用
布莱克的模型理论与科学研究
2013年
布莱克把模型分为比例模型、类推模型和理论模型三类,比例模型的逻辑基础是同一性,类推模型和理论模型的逻辑基础是同构性,理论模型在本质上是一种对原型进行隐喻性描述的研究方法。布莱克对社会科学研究滥用数学模型提出了批判,认为:数学模型并不具有因果解释效力;理论模型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理论模型和科学知识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理性的关系;理论模型的合理性基础就是我们假定在模型和所应用的对象领域之间存在的同构性。布莱克的上述论证最终使得理论模型在自然科学研究的逻辑中占有一席之地。
陈四海
关键词:隐喻同一性同构性
布莱克和戴维森关于隐喻意义的论争被引量:1
2016年
布莱克和戴维森关于隐喻意义是否存在的论争是当代隐喻研究的语义学和语用学路向之争的集中体现。布莱克和戴维森选择以不同的方式来修正逻辑实证主义的意义证实理论,不同的意义概念使得他们对这一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尽管在隐喻意义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布莱克和戴维森都承认隐喻的整体性、非还原性,这使得他们并肩站在从亚里士多德以来直至逻辑实证主义的传统修饰性隐喻观的对立面,从而共同推进了当代隐喻理论的发展。
陈四海
关键词:隐喻字面隐喻意义
古典隐喻理论的复兴——论弗格林的比喻性比较理论
2013年
罗伯特·弗格林(Robert JohnFogelin,1932——),当代著名分析哲学家,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哲学教授。他在《比喻性言说》(FigurativelySpeaking,1988年出版、2011年修订再版)一书中所提出的比喻性比较理论(TheoryofFigurativeComparisons)试图重新阐发古典隐喻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当代隐喻研究对古典隐喻理论持激烈批评态度。
陈四海
关键词:隐喻理论比喻性古典哲学教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