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4C113)

作品数:4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余仲东曹支敏刘小勇原犇犇梅华全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腾冲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引物
  • 1篇真菌
  • 1篇内生菌
  • 1篇内生菌根
  • 1篇染色
  • 1篇染色技术
  • 1篇组织学
  • 1篇微卫星
  • 1篇微卫星分析
  • 1篇小种
  • 1篇菌根
  • 1篇寄生
  • 1篇寄生真菌
  • 1篇分子标记
  • 1篇PCR
  • 1篇PCR检测
  • 1篇ISSR标记
  • 1篇ITS序列
  • 1篇ITS序列分...

机构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腾冲出入境检...

作者

  • 4篇余仲东
  • 3篇曹支敏
  • 1篇李登武
  • 1篇原犇犇
  • 1篇李琰
  • 1篇高爱琴
  • 1篇刘小勇
  • 1篇梅华全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06
  • 2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松杨栅锈菌遗传多样性初步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采用ITS-nrDNA-RELP、测序技术、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松杨栅锈菌不同地域的5个生理小种11个菌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化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我国的遗传分化与地理来源相关,可分为西部地理群和北方地理群.西部地理群又可分为高山森林生态型(HMF)和平原生态型(WPL).小种遗传分化不一定与致病性分化一致.t检验表明,各生理小种RAPD遗传多样性指数无明显差异,高山森林小种遗传多样性指数(0·5172)略高于平原小种遗传多样性指数(0·5089).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高度保守,不适合该菌种内群体遗传多样性分化研究.
余仲东曹支敏原犇犇
关键词:分子标记
松杨栅锈菌的ITS序列和微卫星分析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比较和分析中国松杨栅锈菌与国外该菌在ITS序列上的差异和中国该菌种内群体分化状况。方法对来自中国不同地域的松杨栅锈菌的5个生理小种11个菌系核糖体ITS序列和微卫星序列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中国菌系同英国菌系ITS序列同源性高(99.8%),同法国、加拿大、德国的菌系同源性略低(99.5%),中国菌系间ITS序列完全相同。ISSR标记表明,供试的11个菌系可区分为西部、北方两大菌群。小种C2同C4、C1、C3小种遗传多样性差异显著,其余小种间无显著差异。小种分化与遗传分化不一定相符,C2小种在遗传上表现单一。结论该菌ITS序列高度保守,不适合种下阶元划分,各菌系ITS序列无显著差异。ISSR标记适合该菌种内群体遗传分析,中国松杨栅锈菌存在西部和北方两大菌群。
余仲东刘小勇曹支敏
关键词:小种ITS序列分析ISSR标记
杨树锈病的PCR检测被引量:6
2005年
利用一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可以检测到感病杨树体内的病原物。
余仲东梅华全曹支敏高爱琴
关键词:PCR引物
两类专性寄生真菌侵染植物的组织学染色技术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研究了锈菌和内生菌根真菌侵染寄主组织的品红染色技术,描述了海棠和酢浆草与真菌互作的组织学过程,阐明了山田胶锈菌对海棠的侵染过程与病变性组织变化,描述了菌根菌从根冠侵入和菌丝体网络形成过程。实验表明,该法是研究真菌侵染组织学的良好方法。
余仲东李琰李登武
关键词:组织学内生菌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