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2511259)
-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雪梅马娇付锦贺旭吴俊更多>>
-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南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微出血的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指颅内小的出血灶,在头颅磁共振图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MRI)的T2加权成像或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SWI)中易被发现。CMBs的影像学定义为T2加权成像或SWI直径小于10mm的、圆形的或卵圆形的、性质相同的高密度病灶[1]。由于头颅MRI及SWI的广泛应用,CMBs被诊出率也越来越高[2]。头颅MRI检查对于诊断CMBs具有重要意义。据报道,在3T MRI比1.5TMRI对于CMBs的检出率更高[3]。
- 于美玉张雪梅李矜玥
- 关键词:脑微出血磁敏感加权成像头颅MRICEREBRAL磁共振图像出血灶
-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被引量:2
- 2018年
-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eversible cerebral vasoconstriction syndrome,RCVS)最早由Call等[1]在1988年首次报道,曾经因其临床表现被命名为,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血管病、产后脑血管病、伴可逆性脑血管痉挛的雷击样疼痛、药物诱发的脑血管病等。在2007年Calabrese等[2]归纳了这种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突发雷击样头疼,伴有或不伴有神经系统功能缺损和可以在3个月内恢复的弥漫的大脑血管收缩。随着CTA、MRA、超声多普勒等诊疗术的提高,已越来越被大家所认识。
- 孙杨张雪梅
- 关键词:脑血管病血管收缩可逆性CEREBRAL中枢神经系统脑血管痉挛
- Sp样转录因子家族在神经系统发育与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4年
- 自从1983年Dynan等学者报道了第一个家族成员,特异性蛋白-1( specificity protein-1,Sp1)至今,相继又有8个具有相似结构的成员( Sp2~Sp9)被发现,共同组成了Sp样转录因子家族。 Sp样转录因子家族广泛参与从线虫到人类多种种属的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胚胎发育、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是一类成员多、功能广的转录调控因子。目前研究发现Sp1、Sp2、Sp3、Sp5以及Sp6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与细胞中,而其他Sp家族成员也有其特定的表达模式,例如Sp4主要表达在脑、心脏、生殖系统;而Sp8主要表达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肢体。本篇主要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发育以及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方面论述Sp样转录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 吴俊张雪梅贺旭付锦
- 关键词:转录因子家族神经系统发育SP1转录调控因子家族成员
- 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4年
- 脊髓损伤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严重疾病,它是由外伤或是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引起,根据损伤高度和程度的不同可以导致突然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或丧失。脊髓损伤导致的躯体机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且对社会和家庭也是一种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几年脊髓损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但因其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所以对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缓慢,临床上对这类患者的治疗仍缺乏有效手段。
- 马娇张雪梅
- 关键词: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建立神经退行性病变病理生理机制脊髓血流轴突再生
- 电凝法制作Balb/c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观察电凝法电凝小鼠大脑中动脉,引起大脑中动脉闭塞,建立小鼠脑缺血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电凝法直接闭塞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制作成年雄性Balb/c小鼠脑缺血模型(模型组,n=20只);同时,同批次Balb/c小鼠经相同部位开颅,但不电凝闭塞大脑中动脉的小鼠作为假手术组(假手术组,n=20只)。于术后第24 h、72 h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function severity score, mNSS)评估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小鼠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结果术后第24 h取模型组Balb/c小鼠损伤区域脑组织切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镜下显示缺血脑组织间质水肿,同时伴有空腔形成,局部脑组织结构变得疏松,且着色较淡,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神经细胞胞体缩小,部分细胞轮廓欠清晰,可以见到不同程度的细胞变性坏死,核固缩,核仁消失现象。模型组在术后第24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且这种差别可维持到术后第72 h。结论电凝法可以在Balb/c小鼠中成功制作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 张雪梅李兵陈立杰焦卓敏黄山尚宏
- 关键词:脑缺血模型BALB/C小鼠电凝法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分子机制被引量:6
- 2016年
- 随着对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不断深入研究,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已经成为一种很有希望的治疗手段[1]。在各种干细胞类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cells,BMSCs)作为一种多潜能干细胞,具有取材方便、来源较多、可自体移植、能在宿主内中长期存活、低免疫原性、能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等优势~[2],是目前比较理想的移植细胞类型之一。
- 马娇张雪梅
- 关键词:脊髓损伤定向诱导分化神经元样细胞多潜能干细胞移植细胞原发性损伤
- 热休克蛋白70调节溶酶体参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表现为认知功能进行性下降的一类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典型的病理特征包括β-淀粉样蛋白(β-amlyloid,Aβ)沉积、胞内神经纤维缠结及神经元丢失等.该病与年龄的相关性已得到证实,随着全世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该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1].
- 牟琳张雪梅蔡艳付锦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阿尔茨海默病溶酶体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神经纤维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