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1131)
- 作品数:14 被引量:85H指数:6
- 相关作者:曹坳程郭美霞王秋霞颜冬冬李园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太原师范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果类蔬菜创新团队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顺-1,3-二氯丙烯与反-1,3-二氯丙烯室内抑菌活性对比被引量:2
- 2011年
- 采用改进的菌丝生长速率法,对比测定了顺、反式1,3-D对8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室内抑菌活性。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2种熏蒸剂对不同植物病原真菌的室内抑菌活性均存在差异,且EC50值均为trans-1,3-D>1,3-D>cis-1,3-D。在防治植物病原真菌上,cis-1,3-D优于trans-1,3-D,但有待于进行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
- 毛连纲颜冬冬谢红薇李园李园郭美霞王秋霞
- 关键词:抑菌活性土壤熏蒸剂
- 不同熏蒸剂处理防治黄瓜根结线虫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选用93%1,3-二氯丙烯乳油(EC)、62%1,3-二氯丙烯胶囊、42%威百亩水剂(AS)、98%棉隆微粒剂(MG)、99%硫酰氟原药(TC)、93%1,3-二氯丙烯EC+98%棉隆MG、93%1,3-二氯丙烯EC+42%威百亩AS防治黄瓜根结线虫,以98%溴甲烷为对照。结果表明:不同熏蒸剂对根结线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各熏蒸处理黄瓜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药对照,以50g·m-298%溴甲烷处理产量最高,其次为9g·m-293%1,3-DEC+25g·m-298%棉隆MG、9g·m-293%1,3-DEC+21g·m-242%威百亩AS;混用的溴甲烷替代品与溴甲烷相比,经济效益更好。9~18g·m-293%1,3-DEC、9~18g·m-262%1,3-D胶囊和25~50g·m-299%硫酰氟TC处理也有很好的增产效果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 曹坳程郭美霞郭美霞毛连纲颜冬冬毛连纲赵海滨谢红薇李为王秋霞吴振美
- 关键词:棉隆硫酰氟溴甲烷黄瓜根结线虫
- 威百亩熏蒸对土壤反硝化作用及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7
- 2019年
- 为探究威百亩对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理化分析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分析浓度20、100和500 mg/kg威百亩熏蒸对土壤反硝化作用及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威百亩熏蒸处理0、14 d后,500 mg/kg浓度处理的土壤反硝化率为84.64%、90.52%,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的86.72%和91.87%,100、20 mg/kg浓度处理的土壤反硝化率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熏蒸处理28、56和84 d后,4个处理的土壤反硝化率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3个浓度威百亩熏蒸处理0、14、28、56和84 d后的土壤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差异不显著。除56 d外,20 mg/kg浓度熏蒸处理0、14、28和84 d的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分别为8.77、14.77、9.77和8.75,均显著低于对照;100 mg/kg浓度熏蒸处理0、14和28 d后的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分别为10.76、6.77和10.78,显著低于对照,而处理56、84 d后,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与对照无显著差异。500 mg/kg浓度威百亩熏蒸处理后,土壤反硝化作用在熏蒸后0~14 d受到抑制,28 d后土壤反硝化作用自然恢复;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无论熏蒸初期或后期与均对照差异不显著。威百亩对土壤反硝化强度的影响与nirS型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变化无关,说明nirS型反硝化细菌在土壤反硝化作用中不起主要作用。
- 燕平梅魏爱丽乔宏萍赵文婧曹坳程李园
- 关键词:土壤熏蒸剂反硝化作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 顺-1,3-二氯丙烯与反-1,3-二氯丙烯室内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 1,3-二氯丙烯(1,3-D),是一种无色液体,毒性中等。由于其对线虫、土壤害虫、植物病原菌和杂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持效期较长,已被国际上列为替代溴甲烷的土壤熏蒸剂之一。近年来,该药剂在国外逐渐成为果树、蔬菜、烟草...
- 毛连纲颜冬冬谢红薇李园王秋霞郭美霞曹坳程
- 关键词:抑菌效果
- 文献传递
- 氯化苦熏蒸处理对土壤氮矿化和硝化作用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结合室内培养和田间试验定量研究了氯化苦熏蒸对土壤氮矿化及硝化作用的影响。通过测定室内氯化苦处理20周内土壤中矿质态氮的含量,得出在前11周内土壤中NH4+-N含量一直增加,硝化作用过程受到明显抑制。11周后硝化作用微生物逐渐恢复,硝化作用受抑制程度减弱,NH4+-N含量开始减少;进行室内氯化苦不同浓度处理,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土样中NH4+-N含量也依次增加。田间氯化苦熏蒸处理后部分土壤微生物被杀死,使得土壤微生物体内有机态氮转化为无机态氮,短期内能增加土壤中矿质态氮含量。田间不同地块氯化苦熏蒸处理后NH4+-N和矿质态氮含量均有升高,并随着施药量的增加土壤中NH4+-N和矿质态氮也逐渐增加。
- 颜冬冬王秋霞郭美霞王方艳曹坳程
- 关键词:氯化苦土壤熏蒸硝化作用矿化作用
- 熏蒸剂对土传病原菌的防效和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2年
- 为了明确熏蒸剂对2种土传病原菌的持续防效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恢复影响,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计数、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和BIOLOG的方法研究氯化苦(chloropicrin,PIC)40 mg/kg、二甲基二硫(dimethyl disulfide,DMDS)40 mg/kg以及PIC+DMDS(8+32)mg/kg对镰孢菌属(Fusarium spp.)、疫霉菌属(Phytophthora spp.)的长期抑制效果,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恢复培养98天时,PIC 40 mg/kg对镰孢菌属和疫霉菌属仍然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维持在98%、55%以上,而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已恢复到对照水平。与DMDS(40 mg/kg)相比,PIC+DMDS[(8+32)mg/kg]处理对镰孢菌属和疫霉菌属的持续抑制作用都有很大提高。在恢复培养28天时,PIC+DMDS[(8+32)mg/kg]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已恢复到对照水平。DMDS(40 mg/kg)处理对镰孢菌属和疫霉菌属的抑制效果较差,但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也相应较小。
- 谢红薇颜冬冬毛连纲吴篆芳郭美霞王秋霞李园曹坳程
- 关键词:氯化苦二甲基二硫土壤微生物群落
- 4种熏蒸剂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0年
- 采用室内恒温通气培养法,以北京大棚蔬菜地土壤为对象,研究熏蒸剂氯化苦(Pic)、碘甲烷(MeI)、1,3-二氯丙烯(1,3-D)和二甲基二硫(DMDS)对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熏蒸剂处理后短期内均能显著增加土壤中氮累积矿化量,在处理后第0d,1,3-D、MeI、DMDS、Pic处理的氮累积矿化量分别为320.62mg·kg-1、317.25mg·kg-1、287.87mg·kg-1、278.73mg·kg-1,较对照(189.89mg·kg-1)分别增加68.85%、67.07%、51.60%、46.78%。4种熏蒸剂处理后土壤硝化作用过程受到显著抑制,在药剂熏蒸处理第0d,各熏蒸处理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MeI处理组铵态氮含量最高,为194.97mg·kg-1,对照组铵态氮含量最低,为28.82mg·kg-1。Pic、1,3-D、DMDS、MeI处理后第0d硝化抑制率分别为40.8%、20.8%、26.9%、24.1%。Pic、1,3-D、MeI对硝化作用的抑制至少维持两周,DMDS的抑制作用至少维持1周。在后期培养过程中,各处理矿化作用和硝化作用都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
- 颜冬冬王秋霞郭美霞郭章碧曹坳程
- 关键词:熏蒸剂氯化苦二甲基二硫氮素转化矿化作用
-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食盐浓度的酸菜中微生物多样性被引量:4
- 2022年
- 为探究食盐浓度的差异对传统酸菜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该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食盐浓度的酸菜样品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通过对食盐浓度分别为8%、12%的酸菜样品中157个可操纵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的研究,可知其样品在门水平上,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和Firmicutes(厚壁菌门)均为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Enterobacter(肠杆菌属)和Lactococcus(乳球菌属)为优势菌属。而在12%食盐浓度的酸菜样品中Lactococcus的相对含量(37%)远高于8%食盐浓度的酸菜样品中Lactococcus的相对含量(14%)。结果表明,8%食盐浓度的酸菜样品中微生物多样性高,而引起发酵的主要菌属Lactococcus随着食盐浓度的增加有升高的趋势。
- 贾晶晶魏爱丽赵虎威燕平梅
- 关键词:酸菜食盐微生物多样性高通量测序
- 二甲基二硫熏蒸对保护地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1年
- 随着保护地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连年栽培,土传病害问题愈发突出,熏蒸剂也因此得以更广泛的应用。但鉴于熏蒸剂的广谱性,在杀死有害生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非靶标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明确溴甲烷替代药剂二甲基二硫(dimethyl disulfide,简称DMDS)熏蒸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采用BIOLOG方法,测定不同浓度DMDS熏蒸对保护地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DMDS(170.00 mg.kg-1、85.20 mg.kg-1、42.50 mg.kg-1、21.30 mg.kg-1和10.62 mg.kg-1)熏蒸处理对镰孢菌属(Fusarium spp.)和疫霉菌属(Phytophthora spp.)的LC50(抑制中浓度)分别为42.08 mg.kg-1和115.15 mg.kg-1。DMDS熏蒸后恢复培养0 d取样,温育120 h时,170.00 mg.kg-1、42.50 mg.kg-1和10.62 mg.kg-1的DMDS处理土壤的AWCD值(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color development,AWCD)分别比空白对照升高8.46%、6.02%、19.31%,表明DMDS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恢复培养14 d后,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恢复至对照水平。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DMDS熏蒸后恢复培养0 d时,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均高于空白对照,McIntosh指数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恢复培养7 d后,Shannon指数与Simpson指数恢复至对照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DMDS熏蒸后恢复培养0 d时,各处理间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方式差异显著,恢复培养14 d后,DMDS对微生物碳源利用方式的影响逐渐减弱,恢复至对照水平。结果表明,DMDS熏蒸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影响了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方式,但在恢复培养14 d后,被干扰的土壤微生物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DMDS熏蒸处理在有效防控土传病原真菌的同时,不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明显的扰动影响,对环境较安全。
- 王方艳王秋霞颜冬冬毛连纲郭美霞燕平梅曹坳程
- 关键词:二甲基二硫土壤微生物群落
- 土壤真菌对威百亩熏蒸的响应特征被引量:3
- 2021年
- 为探明土壤熏蒸后真菌群落的演变特征及其种间关系的变化规律,以揭示熏蒸剂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利害关系。选取威百亩作为典型熏蒸剂对连作3年黄瓜的土壤进行熏蒸处理,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手段检测了各处理在不同时段的真菌群落。与未熏蒸对照处理(NM)相比,Chao1指数在低浓度(LM,50 mg·kg^(-1))和高浓度威百亩熏蒸处理(HM,100 mg·kg^(-1))中分别降低了14%(P=0.001)和16%(P=0.005),各处理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也达显著水平。供试土壤中潜在典型病原真菌主要为Gibberella和Fusarium,且受到威百亩熏蒸的显著抑制,尤其在HM处理中,其丰度较NM处理分别降低了95%和53%(P<0.05)。而潜在典型有益菌如Talaromyces和Arthrographis展现出与潜在病原菌相反的趋势,且这种趋势在HM处理中更明显。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虽然Gibberella和Fusarium在LM处理中展现出抑制-恢复的趋势,但在HM处理中其丰度随时间逐渐降低。Network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NM处理中各功能菌丰度间均为正相关关系,而高浓度威百亩熏蒸后出现了优势菌对潜在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综上所述,相比于低浓度威百亩熏蒸,高浓度威百亩不仅有效抑制了土壤中潜在病原真菌的活性,而且还通过调控真菌群落种间关系从而强化了优势菌对潜在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进而间接地增强了部分有益菌的活性。
- 赵晓东赵鹏宇李晓晶燕平梅任天志李永涛
- 关键词:土壤植物病原真菌群落组成种间关系薰蒸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