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学联合基金(105075)
- 作品数:5 被引量:86H指数:5
- 相关作者:刘希强李铂周彦文胡旭辉石玉燕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地震事件自动检测新方法被引量:9
- 2008年
- 地震事件的自动准确检测是地震速报的基础。本文基于地震信号所具有的非高斯性、非线性以及地震波的线偏振性特征并结合长短时平均比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震事件自动检测方法(EGLP)。基于山东数字化地震台网波形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新方法(EGLP)能有效抑制高斯噪声、突出地震信号,提高了地震事件触发判断的准确性。
- 周彦文刘希强
- 关键词:非高斯非线性
- 早期地震预警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12
- 2008年
- 地震是破坏性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它具有突发性、毁灭性、次灾严重、无灾有害等特点,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达到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除了加强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外,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地震预报。如果能预知地震的发生时间与地点而先将人员撤离地震区、关闭次生灾害源,无疑会将地震灾害降到最低。但地震预报这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在短期内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此,许多国家进而投资发展地震预警系统和地震应急控制系统。本文对国内外地震预警方法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地震预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周彦文刘希强胡旭辉李铂
- 关键词:地震预警
- 早期地震预警方法研究
- <正>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毁伤性两大特点,因此地震预警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效益。对于一次灾害性地震,其破坏尺度多在数十至数百千米,但在此破坏范围内,地震波的袭击却是一步步进行的。若能将震中处或极震区接收到的大震信号迅速用电...
- 刘希强周彦文
- 文献传递
- 初至震相自动识别方法研究与发展趋势被引量:22
- 2007年
- 地震波中震相检测、识别是地震学研究的一个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环节。初至震相的自动检测可大大提高地震速报的速度,为震后应急赢得宝贵时间。本文对国内外初至震相的自动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对初至震相自动识别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周彦文刘希强
- 应用单台垂向记录进行区域地震事件实时检测和直达P波初动自动识别被引量:40
- 2009年
- 提出一种基于直达P波信号和其它背景噪声在能量、非高斯性、非线性和偏振特性的不同而进行区域地震事件实时检测的新方法信噪综合差异特征量方法(简写为EFGLP方法),同时对比分析了应用信号的不同统计特性来精细识别震相初至的3种有效方法,其中的TOC-AIC方法是新提出的.应用山东数字地震波资料处理的结果表明:①与常规的STA/LTA地震事件触发算法相比,EFGLP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地震事件的错误报警率和漏报率;②与人机交互震相识别结果相比,当信噪比比较低、震相初至比较模糊时,3种震相精细识别方法中的TOC-AIC方法识别精度最高;当信噪比比较高、震相初至比较清晰时,基于VAR-AIC和TOC-AIC方法所测量得到的震相初至识别基本一致.
- 刘希强周彦文曲均浩石玉燕李铂
- 关键词:直达波事件自动检测
- 基于单台P波记录的快速自动地震定位方法研究被引量:14
- 2010年
- 提出了一种仅基于单台P波到达后1秒数据的包络特征、最大振幅及P波段地震信号的偏振特性来进行地震快速定位的改进模型和方法。选取山东地震台网58例单台1s的P波记录进行快速定位,并与台网定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为进一步缩短地震预警时间提供了可能。
- 周彦文刘希强李铂许丹张坤胡旭辉苗庆杰
- 关键词:地震定位P波预警
- 山东地区小震震源参数研究
- <正>2006年,根据国家的地震趋势判定意见,苏鲁皖交界至南黄海地区被确定为2007年度中强地震危险区,冀鲁豫交界至山西中南部地区被确定为2007年度中强地震应注意地区。为了加强对上述地区的地震短临跟踪,我们利用了山东数...
- 刘希强石玉燕李铂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