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20081d0300200062)

作品数:4 被引量:60H指数:4
相关作者:张立山田光磊潘勇卫郭险峰陶剑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山东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掌骨
  • 2篇掌骨骨折
  • 2篇指再造
  • 2篇顺行
  • 2篇随访
  • 2篇随访研究
  • 2篇髓内
  • 2篇髓内针
  • 2篇骨折
  • 1篇再造拇
  • 1篇再造拇指
  • 1篇再造术
  • 1篇生物力学
  • 1篇生物力学研究
  • 1篇术式
  • 1篇皮瓣
  • 1篇皮瓣移植
  • 1篇拇手指
  • 1篇拇手指再造
  • 1篇拇指

机构

  • 4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北京市创伤骨...

作者

  • 4篇潘勇卫
  • 4篇田光磊
  • 4篇张立山
  • 2篇郭险峰
  • 1篇田文
  • 1篇童艳
  • 1篇夏韶华
  • 1篇王满宜
  • 1篇李文军
  • 1篇陶剑峰

传媒

  • 2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改良法游离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随访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评价改良法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术后再造拇指及供足的功能改变。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10月接受改良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的65例患者进行随访。男54例,女11例;年龄15~46岁,平均33岁。术前拇指缺损程度根据三类六区分类法,皮肤脱套伤和晚期ⅠB类缺失12例,Ⅱ类缺失44例,ⅢA类缺失9例。术后观测再造拇指及供足改变;并对最后获随访的20例患者供足进行足功能指数-5分口述评分量表(foot function index-verbal rating scales,FFI-5pt)、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同时采用F-Scan动态足底测压系统测定供足步态参数及足底压力的动态分布情况。结果6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平均22个月。再造拇指外形与健侧相似;两点辨别觉为(9.7±2.8)mm,与健侧(4.2±1.1)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3例供趾保留了全长或大部分长度,2例自近节趾骨头水平缺失;跖侧保留皮条宽(24.5±3.7)mm,覆盖趾底负重区域,其两点辨别觉(9.0±2.6)mm,与健侧(8.1±1.9)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获随访的20例患者供足FFI-5pt评分中,疼痛指数为5.6±4.5,行动障碍指数为1.2±2.7,足功能指数为3.2±2.9;AOFAS评分中,疼痛评分为(34.0±5.0)分,功能评分为(38.7±4.2)分,排列评分为(15.0±0)分,总评分为(87.7±7.4)分。供足与健侧足相比,步态周期内支撑相持续时间以及各时相占整个步态周期的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足所承受的峰压力及压力-时间积分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供足趾峰压力显著小于健侧趾(P<0.05),峰压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足底其他6个解剖部位的峰压力及峰压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游离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在不降低再造拇指质量的同时,保护了供足的功能。
张立山潘勇卫田光磊田文郭险峰王满宜
关键词:拇指再造随访
不同术式拇手指再造术后供足的步态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研究不同术式的拇手指再造术后患者步态及足底应力的改变。方法利用F-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对接受不同术式的拇手指再造术后患者行步态分析及动态足底压力测定。结果不同术式拇手指再造术后接受步态分析的患者共38例,术后随访时间平均25个月(4-182个月)。10例传统拇甲皮瓣患者的供足与健足相比,供足的步态周期持续时间、双支撑相所占比例均有延长的趋势;部分供足拇趾的峰压力、峰压强异常增高,而另有部分供趾的则明显降低甚至缺失;供足第三、四跖骨头的峰压强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峰压力亦有增高趋势;供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前移的距离明显变小。18例改良蹲甲皮瓣患者的供足与健足相比,供足拇趾峰压力及压强.时间积分小于健侧拇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峰压强差异元统计学意义;步态周期及其各步态时相所占比例及双侧前足各跖骨头部位的峰压力、峰压强与压强.时间积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供、健足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基本相同。其他再造术式术后供足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各种游离足部组织移植再造拇手指术后供足步态和足底应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传统拇甲皮瓣移植对供足步态和足底应力分布有很大的影响,而改良游离拇甲皮瓣移植对供足功能的影响较小。
张立山潘勇卫田光磊郭险峰童艳
关键词:步态再造术
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研究单根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2008年3月至5月取25侧成人前臂标本的第2~5掌骨共100根,分为第2、3掌骨(n=50)及第4、5掌骨(n=50)并横行截骨,分别随机使用钢板螺钉、顺行髓内针、交叉克氏针行骨折内固定,之后对第4、5掌骨行三点折弯试验,对第2.3掌骨行扭转应力试验。结果三点折弯试验中,顺行髓内针的最大折弯力矩(1.49N·m)及抗弯剐度(0.047N·m^2)均与钢板螺钉的(分别为1.47N·m与0.056N·m^2)无明显差异,并且均显著大于交叉克氏针(分别为0.44N·m与0.025N·m^2)。在扭转应力试验中,顺行髓内针的最大扭矩(0.36N·m)明显小于钢板螺钉的(0.89N·m),而与交叉克氏针(0.55N·m)无显著差异;顺行髓内针的扭转刚度(0.035N·m^2/rad)明显小于钢板螺钉(0.087N·m^2/rad)及交叉克氏针(0.065N·m^2/rad)的扭转刚度。结论单根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有较好的抗弯性能,抗旋转性能相对较差,临床应用时要注意保护。
张立山潘勇卫田光磊李文军夏韶华陶剑峰
关键词:掌骨髓内生物力学
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第四、五掌骨骨折的解剖入路研究被引量:35
2010年
目的总结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第四、五掌骨骨折的术后并发症,并进行手术人路的解剖学研究。方法对112例掌骨骨折且接受了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术后神经、肌腱的并发症。对16侧成人前臂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观察尺神经手背支及伸肌腱的走行特点,测量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第四、五掌骨骨折的人针点到周围神经及肌腱的距离。结果112例中有8.0%(9/112)的患者术后出现手背尺侧半感觉障碍,其中7例完全恢复,2例遗留症状。无肌腱粘连、肌腱刺激或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解剖学研究显示,第四掌骨人针点距尺神经手背支的中间支约(4.9±1.4)mm,距横支(12.9±2.8)mm,距小指指伸肌腱(2.8±1.5)mm,距小指固有伸肌腱(4.9±1.5)mm;第五掌骨人针点距尺侧支(4.7±2.1)mm,距中间支(5.7±1.5)mm,距小指固有伸肌腱(3.0±1.5)mm。结论第四、五掌骨基底尺背侧为神经、肌腱的“裸区”,是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第四、五掌骨骨折相对安全的人针区域。但仍要谨慎操作,才能避免损伤。
张立山潘勇卫田光磊
关键词:掌骨随访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