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9Z349)

作品数:10 被引量:183H指数:8
相关作者:吴时国董冬冬孙运宝袁圣强马玉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4篇南海北部
  • 3篇深水
  • 3篇盆地
  • 3篇海底
  • 2篇水道
  • 2篇南海北部陆坡
  • 2篇勘探
  • 2篇海底滑坡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学
  • 1篇地震地层
  • 1篇地震地层学
  • 1篇地震剖面
  • 1篇地震识别
  • 1篇地震属性
  • 1篇地震相
  • 1篇地震相特征
  • 1篇地震资料
  • 1篇地质
  • 1篇地质风险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7篇吴时国
  • 4篇孙运宝
  • 4篇董冬冬
  • 3篇袁圣强
  • 2篇马玉波
  • 1篇赵汗青
  • 1篇张光学
  • 1篇徐森
  • 1篇刘大斌
  • 1篇孙启良
  • 1篇左少权
  • 1篇付彦辉
  • 1篇伍向阳
  • 1篇王大伟
  • 1篇龚跃华
  • 1篇王秀娟
  • 1篇曹锋
  • 1篇梁金强
  • 1篇王海荣
  • 1篇宋海斌

传媒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爆破器材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Chines...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北部陆坡细粒沉积物天然气水合物系统的形成模式初探被引量:48
2009年
我国在南海北部陆坡的细粒沉积物中首次钻获水合物样品,为深入了解这一特殊成藏体系的形成机制,本研究以钻探区域高精度的二维和三维多道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精细的地球物理解释和地质分析,探讨了该天然气水合物系统的成藏控制因素.细粒沉积物天然气水合物系统中水合物的富集过程存在着三个特殊的控制因素:(1)大面积丰富的含甲烷流体的参与.南海北部深水盆地广泛存在的异常热流体活动促使深部的热解成因天然气或浅层的生物成因气运移到水合物稳定带,有利于水合物的发育.热流体活动表现为底辟和气烟囱构造,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地震声学模糊带、同相轴下拉或中断、顶部出现反射亮点,这些构造直抵水合物稳定带.在气烟囱或底辟构造顶部通常有BSR伴生,说明热流体活动与水合物成藏具有密切关系;(2)断裂构造的发育在水合物稳定带中细粒沉积物的成核和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促进稳定带流体的垂向和侧向运移,另一方面,构造裂缝可能成为成核和生长过程的空间;(3)大型海底滑坡导致了地层中超压流体活动和构造裂缝的发育,从而促进了水合物富集.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南海北部水合物钻探区高饱和度水合物成藏模式.
吴时国董冬冬杨胜雄张光学王志君李清平梁金强龚跃华孙运宝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细粒沉积物热流体活动成藏模式
油田开发中声波阻抗界面反射系数的变化规律
2009年
利用公式推导和模型模拟方法,对油层界面的反射系数与油层声波阻抗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研究,得出油层声波阻抗变化决定的时移地震的差异振幅和差异波形特征。结果表明:油层的声波阻抗增大,该界面对应的地震反射系数增大,反之,地震反射系数减小;油层声波阻抗变化趋势(增大或减小)决定差异波形振幅幅度变化的快慢,油层声波阻抗减小比同等数值声波阻抗增大导致差异波形振幅幅度大。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
王大伟许建华左少权李少振陈军常栋霞
关键词:时移地震反射系数
琼东南盆地陆坡区深水浊积水道的地震相特征被引量:16
2009年
水道-天然堤体系作为油气储集圈闭日益引起沉积学家和勘探家的重视。地震相特征是识别深水水道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高分辨率2D、3D地震资料的地震相分析,在琼东南盆地陆坡区深水盆地中识别出早中新世、上新世和第四纪多期深水水道体系。早中新世深水水道在地震剖面上具有强、弱振幅交替反射和相互叠置的地震反射特征,局部具有杂乱反射特点;上新世水道整体表现为强振幅,横向上连续或者半连续,纵向上为强振幅的叠加;第四纪水道在地震剖面上具有典型下切反射特点,该水道整体振幅相对较弱,但其水道轴部充填具有典型的强反射特征,这与世界典型地区的水道轴部粗粒充填强振反射一致。这几期深水水道都发育于低水位时期,为上部物源搬运引起的浊流事件而形成。
付彦辉吕福亮袁圣强马玉波吴时国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水道地震相
南海北部白云大型海底滑坡的几何形态与变形特征被引量:47
2008年
利用二维、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多波束水深测量,在南海北部白云凹陷发现大型海底滑坡。白云大型海底滑坡可分为滑坡根部、滑坡主体和滑坡前缘3个主要部分,广泛发育滑坡陡壁、滑塌沟谷、滑移面、滑坡台阶等典型滑坡地貌。地震相特征表现为楔状弱振幅杂乱地震相,块状平行或波状弱振幅中连续地震相,席状亚平行/波状弱振幅连续地震相,谷状水平充填中振幅、中连续地震相和丘状/透镜体状前积地震相等5种典型地震相特征。初步估算白云海底滑坡范围约为13000km2,滑坡分布受地形和海底沉积物岩性控制,晚期活动在中更新世。白云大型海底滑坡位于深水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的富集区,对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成藏作用和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影响。
孙运宝吴时国王志君李清平王秀娟董冬冬刘峰
关键词:海底滑坡大陆坡南海北部
深水钻井安全的地质风险评价技术研究被引量:23
2007年
吴时国赵汗青伍向阳宋海斌董冬冬
关键词:深水钻井钻井安全海洋油气勘探海洋开发海底地质灾害
深水盆地中大型侵入砂岩的地震识别及其成因机制探讨被引量:11
2008年
侵入砂岩是深水盆地中常见的地质现象,由于本身具有高孔隙度、高渗透率的特点,对深水油气储集、运移和成藏均有重要的影响。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探讨了深水盆地中大型侵入砂岩的地震特征和成因机制。研究表明侵入砂岩具有明显的强振幅地震反射,这些振幅异常一般呈V字形反射形态,沿着走向反映出一系列的特点,如阶梯性、分支性等,并伴有极性反转和高速度异常,在侵入砂岩下部的喉道出现上拉现象;关于侵入砂岩的成因,认为是未固结成岩阶段深水盆地中的异常超压砂体的向上侵位形成,大型的侵入砂岩及其伴生的断裂系统为流体运移提供渗流通道,深部水道或深水扇系统为侵入砂岩提供充足的物源。
吴时国孙运宝孙启良董冬冬袁圣强马玉波
关键词:深水盆地地震属性
Seismic stratigraphy of the Qiongdongnan deep sea channel system,northwest South China Sea被引量:9
2009年
Based on more than 4000 km 2D seismic data and seismic stratigraphic analysis, we discussed the extent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Qiongdongnan deep sea channel. The Qiongdongnan deep sea channel is a large incised channel which extends from the east boundary of the Yinggehai Basin, through the whole Qiongdongnan and the Xisha trough, and terminate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northwest subbasin of South China Sea. It is more than 570 km long and 4–8 km wide. The chaotic (or continuous) middle (or high) amplitude, middle (or high) continuity seismic facies of the channel reflect the different lith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channel. The channel formed as a complex result of global sea level drop during early Pliocene, large scale of sediment supply to the Yinggehai Basin, inversion event of the Red River strike-slip fault, and tilted direction of the Qiongdongnan Basin. The large scale of sediment supply from Red River caused the shelf break of the Yinggehai Basin to move torwards the S and SE direction and developed large scale of prograding wedge from the Miocene, and the inversion of the Red River strike-slip fault induced the sediment slump which formed the Qiongdongnan deep sea channel.
袁圣强吕福亮吴时国姚根顺马玉波付彦辉
关键词:地震地层学海洋法莺歌海盆地二维地震资料
HMX基推进剂临界起爆压力的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为了研究HMX含量、粒径和形貌对复合推进剂临界起爆压力的影响,对设计出的7组配方开展了临界起爆条件试验,计算了相应的冲击波临界起爆压力。结果表明,HMX质量分数分别为5%、10%、15%时,推进剂的临界起爆压力分别是15.40、7.99、7.55 GPa;HMX质量分数相同,中位粒径分别为5.432、6.482、9.121、136.800μm时,推进剂的临界起爆压力分别是7.99、7.99、9.42~15.40、9.04~15.40 GPa;当HMX的颗粒分布跨度较大时,临界起爆压力为7.99 GPa。随着HMX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增高,复合推进剂的临界起爆压力减小;随着HMX的中位粒径增大,复合推进剂的临界起爆压力增大;颗粒的类球形结构能大幅提高临界起爆压力。
黄韵王旭徐森刘大斌刘大斌
关键词:HMX复合推进剂
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曲流水道的识别及成因被引量:26
2010年
深水水道是深水沉积体系中重要的组成单元,其作为潜在的油气储集体也被油气行业所关注。深水水道多处于深水环境下的沉积地层中,因此对于其直接的观测和研究都比较困难。基于近年新采集的多道2D和3D地震资料,利用相干时间切片、RMS均方根振幅、3D振幅可视化等地球物理手段对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水道进行了识别和研究。该水道为更新世深水曲流水道,与来自中南半岛的浊流侵蚀有关,水道呈SW—NE向展布,侧向侵蚀特征明显。3D振幅可视化图显示该水道轴部为强振幅反射,推测为富砂充填,其余部分为弱振幅反射,推测为富泥充填,这点与世界已钻水道特征一致。深水曲流水道的形成过程和内部结构复杂,其内部砂体与泥岩常互层出现,泥岩的封堵作用会阻碍流体的流动或形成超压,同时也可起到良好的盖层作用,因此对于深水曲流水道的勘探和开发要重视这个问题。
袁圣强曹锋吴时国姚根顺王海荣李丽
关键词:南海北部浊流深水勘探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海底滑坡在地震剖面上的识别及形成机制被引量:14
2012年
海底滑坡广泛发育于海底陆坡,是沉积物往深海盆地搬运的重要方式。大规模的突发性海底滑坡事件不但可以改变海底地形地貌,还可能触发海啸,给沿海地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对海底滑坡地震响应特征进行研究,可以推断其物质来源、形成机制以及演化模式,为人类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神狐海域地处被动大陆边缘,海底构造复杂,大陆坡较陡,具有发育海底滑坡的条件。结合最新采集的三维地震数据,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发现了多期海底滑坡,研究表明,这些海底滑坡在地形上具有以下特征:在坡度剧烈变化处,有弧形主陡坎,沿着主要陡坎的两侧向下延伸则会出现近平行的侧壁,在海底峡谷侧壁和在较顺直的海底斜坡上存在圈椅状陡坎或陡壁。在对研究区海底滑坡的地震响应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海底滑坡的地貌特征、内部结构及几何形态,探讨了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海底滑坡的形成机制,对于开展区域海洋工程,防止灾害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陈珊珊孙运宝吴时国
关键词:海底滑坡地震剖面神狐海域南海北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