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2540)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3
相关作者:陈丽娟屈晓燕李建勇顾炎许戟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多发
  • 7篇多发性
  • 7篇多发性骨髓瘤
  • 7篇骨髓
  • 7篇骨髓瘤
  • 3篇细胞
  • 2篇蛋白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预后
  • 2篇球蛋白
  • 2篇免疫
  • 1篇毒性
  • 1篇多参数流式细...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生成抑制
  • 1篇血栓
  • 1篇血栓事件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毒性

机构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西藏自治区人...
  • 1篇江苏省省级机...

作者

  • 4篇陈丽娟
  • 3篇李建勇
  • 3篇屈晓燕
  • 2篇许戟
  • 2篇顾炎
  • 1篇陆化
  • 1篇吴霜
  • 1篇卢瑞南
  • 1篇徐佳岱
  • 1篇吴雨洁
  • 1篇李骥
  • 1篇郭睿
  • 1篇袁亚辉

传媒

  • 4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来那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相关血栓事件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作为新一代免疫调节药物(IMiD),来那度胺抗炎症反应、血管生成抑制和免疫调节作用更强,多项临床试验证实其对初诊和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诱导缓解、巩固及维持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顾炎陈丽娟屈晓燕卢瑞南李骥陆化李建勇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来那度胺血栓事件免疫调节药物免疫调节作用血管生成抑制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长时间停用双膦酸盐后发生下颌骨坏死一例
2016年
患者,女,48岁,2011年4月因右髂腰部疼痛半年余,骨髓象检查示浆细胞系统异常增生,原始+幼稚浆细胞比例为0.348,24 h尿λ轻链5 480 mg/L(尿量l 800 ml),血肌酐48.5μmol/L,β2微球蛋白2.26 mg/L,白蛋白38.6 g/L,X线及CT检查示胸腰椎、髂骨、股骨等多发骨质破坏,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λ轻链型,DS分期Ⅱ期A组,ISS分期Ⅰ期.确诊后即予PAD(硼替佐米+表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化疗3个疗程,获完全缓解(CR),之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并规律服用沙利度胺100 mg,每晚1次,定期复查提示病情稳定.
禹文君屈晓燕史青林袁亚辉徐佳岱李建勇陈丽娟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双膦酸盐骨坏死Β2微球蛋白骨髓象检查
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功能及其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研究进展
2014年
多发性骨髓瘤(MM)的发生发展涉及一系列CD4+和CD8+T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变化,辅助性T细胞17(Thl7)和调节性T细胞(Treg)作为重要的CD4+T细胞亚群,对维持MM患者的抗肿瘤免疫至关重要。Thl7细胞和Treg细胞在生长分化阶段相互影响,关系密切,二者之间的平衡研究可能促进新型免疫治疗手段的产生。现就Thl7细胞及Treg细胞的分化、功能及与MM的关系作一综述。
吴霜陈丽娟
关键词:THL7细胞TREG细胞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因子
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意义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ISS)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的预后价值。方法:对189例初诊的MM患者进行FISH或cIg-FISH检测细胞遗传学异常,并统计疾病分期及生存情况。结果:t(4;14)阳性者24例(13.5%,24/178),del(17p)阳性者20例(10.7%,20/187)。对比阴性患者,t(4;14)及del(17p)阳性患者具有较短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位总生存(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4;14)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生存曲线有分离趋势。t(14;16)阳性患者仅5例,未单独分析。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乳酸脱氢酶(LDH)和del(17p)是评估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LDH、del(17p)和t(4;14)是评估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R-ISS分期Ⅰ、Ⅱ和Ⅲ期患者分别为16、142和31例,1年OS率分别为100%、89%和65%(P<0.001),1年PFS率分别为86%、77%和52%(P=0.002);ISS分期Ⅰ、Ⅱ、Ⅲ期患者分别为23、77和89例,1年OS率分别为90%、88%和83%(P=0.239),1年PFS率分别为72%、73%和74%(P=0.672)。结论:t(4;14)、del(17p)核型异常及LDH均是预后不良因素;基于LDH和细胞遗传学异常基础上的R-ISS分期在初诊MM患者的预后评估中优于ISS分期系统。
史青林顾炎沈旭星郭睿屈晓燕许戟李建勇陈丽娟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细胞遗传学异常
CTD与PCD方案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预后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分析比较CTD方案(环磷酰胺十沙利度胺+地塞米松)与PCD方案(硼替佐米十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的疗效、预后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8例NDM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TD方案组49例,PCD方案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预后以及不良反应。结果CTD与PCD组患者治疗后的总缓解率(ORR,≥部分缓解)分别为65.3%(32/49)和84.6%(33/39),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及以上疗效分别为30.6%(15/49)和53.8%(21/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1、0.028)。中位随访11.5(3~33)个月,CTD组与PCD组患者的元进展生存(PFS)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0±4.5)个月对未达到,P=0.050];中位总生存(OS)时间均未达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CTD组获得≥微小缓解(MR)与未达MR患者的中位OS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达到对12.3个月,P=-0.005);PCD组获得≥VGPR与未达VGPR患者的中位OS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达到对29.0个月,P=0.042)。感染是两组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PCD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带状疱疹发生率明显高于CTD组,而CTD组患者血栓、心慌、皮疹等发生率偏高。结论CTD与PCD方案均为治疗NDMM患者有较好疗效的一线诱导化疗方案;PCD方案治疗强度和缓解深度优于CTD方案。
顾炎袁亚辉史青林屈晓燕许戟郭睿徐佳岱李建勇陈丽娟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药物毒性
复发时出现轻链逃逸现象的多发性骨髓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2018年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复发时出现轻链逃逸(LCE)现象的临床特征及意义,以提高对该现象的认识。方法 对1例复发时出现LCE现象的MM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为老年女性,诊断为MM IgG-λ型,经硼替佐米及免疫调节剂治疗后缓解,复发时患者IgG正常,但出现血清游离λ轻链和尿λ轻链明显升高,即LCE。结论 MM复发时伴LCE现象不多见,仅有小部分初诊时分泌完整免疫球蛋白的MM患者复发时会出现LCE现象,同时监测免疫球蛋白和血清游离轻链,尽早发现LCE现象可以早期判断复发,及早治疗。
史青林沈旭星陈丽娟顾炎李建勇许戟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球蛋白
八色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在多发性骨髓瘤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9年
近年来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缓解率和缓解深度得到很大改善,超过50%的患者可以达到完全缓解(CR)。而长期的临床实践结果表明,获得传统意义CR的MM患者预后有很大差异,有的患者在2年内复发,而有的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微小残留病(MRD)的评估实现了对个体治疗的严密监控和对预后更加精确的判断[1,2]。本研究中,我们采用8色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检测54例新诊断MM(NDMM)患者在达到最佳疗效时MRD状态并评估其预后意义。
陆秀盼赵四书屈晓燕史青林吴雨洁许戟李建勇陈丽娟
关键词: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多发性骨髓瘤微小残留病预后评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