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605A)
- 作品数:28 被引量:1,568H指数:13
- 相关作者:王志良石志国魏一鸣薛为民范英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 不同煤的吸附性能及等量吸附热的变化规律被引量:75
- 2003年
- 崔永君张庆玲杨锡禄
- 关键词:煤
- 通用油气勘探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
- 2003年
- 为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要求企业不断改进管理模式,提高应变能力。这种管理模式的变化势必导致勘探生产MIS系统的内容发生变化,这就要求该系统具有较高的适用性、灵活性和先进性。文章首先分析了勘探生产MIS系统的构成和特点,明确了勘探生产MIS系统采用开放的、灵活的设计模式的必要性,并结合实例阐述了油气勘探生产MIS系统如何实现一个完全开放的、灵活的大型数据库应用管理平台,以最小的代价来满足企业的发展。
- 易庆
- 关键词:油气勘探信息处理系统开放性
- 熵权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及其在钻井技术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04年
- 为了克服传统的模糊综合评判中主观赋权的局限性 ,借助于信息工程学中的“熵”概念 ,根据各评价指标在不同技术之间的差异程度来修正权重 ,建立了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模型———熵权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油气钻井核心技术进行评价 ,其评价结果与传统的模糊综合评判法相比 ,更接近专家会议讨论结果 ,而且评价结果之间离散性较好 ,区分度较高。因此 。
- 张辉高德利
- 关键词:钻井综合评价熵权
-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被引量:522
- 2004年
- 协整性分析和因果关系研究方法已经成为国际上研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但迄今为止,尚没有文献报道关于中国能源与经济之间协整性和因果关系的研究工作。本文开展1978~2000年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协整性和因果关系的研究,结论是: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但不具有长期的协整性。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中国在制订能源政策时既要考虑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冲击,同时也要充分估计能源供应压力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 韩智勇魏一鸣焦建玲范英张九天
- 关键词: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协整性因果关系
- 鸳鸯沟地区沙河街组三段沉积微相对成岩作用的影响被引量:6
- 2005年
- 高建军孟元林张靖肖丽华周玥王粤川殷秀兰
- 关键词:沙河街组成岩作用碎屑岩沉积微相孔隙度
- 基于移动Agent的GSM短消息查询系统被引量:7
- 2003年
- 介绍了以移动Agent作为模型建立GSM的短信息实现远程的信息查询、查询系统数据库的设计及应用服务器的建立。研究结果可以用作各部门的人员调查、基于短消息的信息点播。系统的特点是系统扩展性好、廉价方便,并已经在塔里木石油集团得到使用。
- 石志国王志良
- 关键词:移动AGENTGSM短消息
- 多移动机器人的智能协作与导航被引量:5
- 2003年
- 论文将从应用角度设计机器人智能协作和导航系统。主要技术包括:利用多MobileAgent模型实现多移动机器人的智能协作;设计KQML(知识查询和操作语言)来实现移动机器人的交流;利用GSM(移动通信系统)网解决多移动机器人的通讯问题;基于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系统实现导航。该研究结果适用于广域的DAI(分布式人工智能)领域和AIS(自主式智能系统)。
- 石志国王志良谷学静薛为民
- 关键词:AGENT机器人KQML
- 歧北凹陷储层碳酸盐胶结物同位素特征与次生孔隙成因被引量:6
- 2004年
- 肖丽华姜明媚邵学军王志国罗宪婴
- 关键词:次生孔隙深部储层同位素特征深层油气勘探胶结物碳酸盐凹陷
- 中国能源强度与经济结构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381
- 2004年
-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伴随着能源强度下降的特征引起部分学者对中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数据真实性的怀疑,因此,对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迄今为止,对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如何影响能源强度变化仍然缺少定量研究。本文分析了中国能源强度的变化趋势,说明其前后趋势基本上是一致、合理的。以此为基础,将能源强度变化分解为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提出了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的计算方法,对我国能源强度变化中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构表明:1998-2000年间,我国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其中工业能源强度下降是总体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 韩智勇魏一鸣范英
- 关键词:经济结构能源强度能源消费产业结构
- 逆冲推覆构造的主要特征及勘探前景被引量:6
- 2008年
- 在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构造特征研究基础上,对逆冲推覆构造带的发展、演化、剖面结构、层序关系和生、储、盖层组合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了逆冲推覆构造的4种构造模式,即台阶式逆冲推覆构造、双重逆冲构造、冲断褶隆、反冲断层。同时,对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方式、演化过程和主要特征进行了论述。指出了逆冲推覆构造带在生、储、盖层匹配较好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油气显示,是我国下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 甘庆明姬鹏程温怀英
- 关键词:逆冲推覆构造地质特征含油气性油气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