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78303)

作品数:19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郑荣跃邓岳保刘干斌黄宏伟谢康和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建筑科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地基
  • 4篇软黏土
  • 4篇黏土
  • 4篇模型试验
  • 4篇固结
  • 4篇荷载
  • 3篇隧道
  • 3篇土地基
  • 3篇联络通道
  • 2篇动孔压
  • 2篇载力
  • 2篇软土
  • 2篇水压力
  • 2篇排水固结
  • 2篇温度
  • 2篇温度效应
  • 2篇连接形式
  • 2篇埋地
  • 2篇埋地管道
  • 2篇孔隙水

机构

  • 18篇宁波大学
  • 3篇中铁上海工程...
  • 2篇宁波工程学院
  • 2篇同济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宁波中淳高科...

作者

  • 5篇郑荣跃
  • 3篇邓岳保
  • 3篇刘干斌
  • 1篇谢康和
  • 1篇周敏
  • 1篇张宏伟
  • 1篇赵鹏
  • 1篇黄强
  • 1篇陈斌
  • 1篇黄纯凯
  • 1篇田一梅
  • 1篇黄宏伟

传媒

  • 2篇力学与实践
  • 2篇宁波大学学报...
  • 2篇施工技术(中...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给水排水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应用数学和力...
  • 1篇工程力学
  • 1篇低温工程
  • 1篇噪声与振动控...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年份

  • 4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压和自重作用下浅埋管道围岩的应力解被引量:1
2018年
对于浅埋管道而言,土体自重对其围岩应力场影响不可忽略。基于Verruijt提供浅埋洞室问题求解基本方法,同时考虑自重和内压作用,研究了半无限域中圆形孔洞的围岩应力问题。利用复变函数、保角映射和傅里叶变换等方法,推导了考虑围岩自重和内压作用下半无限域中孔洞应力的解析解,分析了内压和孔洞大小及径深比对考虑自重作用下的围岩应力的影响,为管道设计和施工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
周敏郑荣跃刘干斌黄则浩骆湘勤
关键词:围岩应力自重内压复变函数
两平行圆柱热源作用下饱和土体热固结解析解
2018年
基于应力平衡条件、渗流连续方程、能量守恒方程,考虑土颗粒和孔隙水热膨胀系数的不同,建立考虑热水力耦合的饱和土体三维热固结控制方程。利用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导出变换域上的控制方程,解得点热源在变换域和实数域上的解析解,再利用区域积分给出两平行圆柱形热源热固结土体温度、孔压、位移的解析解,并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径距比增大会导致两热源温度相互影响程度减弱,热固结系数减小会导致孔压和位移的峰值增大。
吴章俨郑荣跃刘干斌薛传成周敏黄则浩
关键词:积分变换热固结
静钻根植排水桩技术及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针对深厚软土地区静钻根植桩技术应用时水泥土固化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在桩侧设置竖向排水通道并联合真空负压排水固结的静钻根植排水桩技术。介绍了该技术提出的背景、技术方法和特色优势;选取两种不同规格桩型,开展排水桩与传统桩对比模型试验,测试真空负压排水固结和土中孔压发展变化,检测不同桩型的承载力并开展分析。结果表明:桩周水泥土和临近土体中的水部分被抽出,抽水率逐步减小;真空负压逐渐传递到临近土体,使其发生排水固结、强度增加;排水桩加快了水泥土固化,由此提高桩基早期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相比于传统桩,排水桩28 d的极限承载力提升7%,刚度系数提升40%;排水桩使桩周土体更多地参与荷载传递,桩基破坏模式趋向于整体剪切破坏。
邓岳保张日红孙嘉烽陈紫强陈克伟严天龙
关键词:真空负压排水固结模型试验承载力
给水管网中颗粒物的组成成分及形成过程研究
2012年
分别在静态管段浸泡和动态管网模拟试验下,探讨水样中悬浮颗粒物浓度和停留时间以及管网水中浊度和总铁含量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以期达到对管网水中颗粒物的形成过程的了解。同时,还对静态管段浸泡和动态管网模拟试验条件下水样中的颗粒物进行了元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管网水力条件不仅影响悬浮颗粒物的形成,而且还影响浊度和总铁含量之间的相关性;静态浸泡和动态管网试验水样中悬浮颗粒物均主要由铁元素组成。
赵鹏黄纯凯张宏伟田一梅
关键词:给水管网颗粒物总铁浊度
砂土场地中直埋热力管道热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2020年
为研究砂土场地中管道温度变化影响下管体与土体的热力学特性,设计了一种直埋热力管道温度变化模型试验及测试系统,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砂土场地中直埋热力管道运行时的管土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管道升温过程中,管道上部土体温度增长速率和幅度均大于管道侧边及底部土体温度;土体孔压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在温度稳定后逐渐消散;管体应变在温度上升时因膨胀而变大,随后回落,并维持在一定值,其中环向应变大于轴向应变.
吴嘉锦郑荣跃邓岳保陈士远陈德升
关键词:砂土地基热力管道孔隙水压力
人工冻结软土融沉对埋地管道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2020年
为研究冻土地区埋地管道在融沉过程中的受力机理,利用人工冻融技术,开展了人工冻结饱和软黏土中埋地管道融沉模型试验,测试研究了融沉过程中土体温度场、水分场、位移场分布情况以及管道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融沉过程中,土体的沉降主要由融化沉降和压缩沉降两部分组成;通过控制冷端温度可以有效的控制融沉速率,土体融化后,土中应力则主要集中于荷载区域下方土体,并且随着深度的增加荷载对土体的应力出现衰减;随着管道通热,冻土层的解冻,管身在油温作用下产生热膨胀现象,同时荷载对管身的作用也愈加明显,管身出现向下挠曲和圆截面椭圆化现象。结果对于冻土融化时管道的安全评估具有意义。
陈德升郑荣跃刘干斌陈士远叶陈振
关键词:冻融埋地管道土地基孔隙水压力
考虑温度效应软黏土累积塑形应变模型及验证被引量:3
2019年
通过对宁波饱和软黏土开展应力控制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动应力、初始偏应力、围压作用对累积塑性应变的影响。在试验的基础上,引入综合影响参数对试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建立饱和软黏土累积塑性应变的双曲线模型,并基于动态平衡的假设,建立了长期动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达到平衡状态后的归一化累积塑性应变预测模型及考虑温度影响的考虑温度影响的归一化累积塑性应变预测模型,模型预测值与试验结果吻合性较好,可以为轨道交通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朱瑶宏刘干斌谢琦峰郑荣跃
关键词:温度软黏土累积塑性应变
机械法联络通道T接部位接收端切削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22年
机械法联络通道技术采用了盾构机从主隧道管片中掘进进、出洞的工艺,基于缩尺模型试验对该技术进行研究,介绍机械法联络通道T接部位接收端切削模型试验装置与测试方案,采集隧道管片结构与周围土体测试数据,分析切削过程中切削洞口附近及主隧道变形、轴力、弯矩等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主隧道应力、应变在切削破洞过程中迅速增大,在盾构机刀头破洞露头后迅速减小,内力重分布现象明显。在切削破洞过程中,主隧道环向轴力、环向弯矩呈负相关变化,隧道存在收缩、向内变形趋势;主隧道轴向轴力、轴向弯矩呈正相关变化,隧道存在拉伸、向内变形趋势。考虑主隧道整体安全性,减小施工过程中弯矩对主隧道的影响,建议在主隧道内部设置支撑。
杨佳栋郑荣跃郑诗怡邓岳保朱瑶宏
关键词:隧道联络通道管片模型试验
考虑温度影响的软黏土长期动孔压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以宁波轨道交通④层淤泥质黏土为对象,开展了不同温度、动应力、初始偏应力、围压作用下的动三轴试验,获得了不同试验条件对孔压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孔压-振动次数双曲线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考虑温度影响的动孔压-振动次数模型;其次,利用孔压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并给出了不同试验工况下的模型参数;最后,基于动态平衡假设,建立了长期动荷载作用下考虑温度影响的归一化孔压预测模型,模型预测值与试验结果吻合性较好,可以为轨道交通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丁修恒刘干斌陈航朱瑶宏谢琦峰
关键词:温度软黏土动孔压
太阳能加热排水固结法技术经济分析
2022年
针对常规真空预压排水固结法施工时间长、工后沉降大等缺点,提出太阳能加热排水固结法。对系统组成、软土地基处治工艺进行详细叙述,并对经济性、碳排放量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真空预压法相比,太阳能加热排水固结法处理地基固结速度较快,可增加约11%的固结度,提高约11%的地基强度,缩短约32%的工期,减少近18.4%的碳排放量,当施工时间成本>2165元/d时可降低地基处理的整体成本。
郑良科郑荣跃邓岳保郑诗怡
关键词:软土地基太阳能排水固结真空预压碳排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