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础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3CB429803) 作品数:4 被引量:34 H指数:3 相关作者: 向安平 佘宏全 康永建 郭志军 田京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科学院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基础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内蒙古八大关斑岩型Cu-Mo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机制研究 被引量:7 2016年 八大关斑岩型Cu-Mo矿床是我国内蒙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典型的斑岩型Cu-Mo矿床之一,矿体主要产出在成矿斑岩体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通过详细的岩相学和矿相学观察,矿床可以划分出5个成矿阶段,即钾长石阶段→辉钼矿-石英阶段→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石英阶段→铜(铅锌)石英阶段→石英-绿泥石±碳酸盐阶段。矿床内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类型有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含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和含CO_2的三相包裹体,但石英-绿泥石阶段石英中明显缺乏后两类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结果显示,石英斑晶中代表早期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为460~572℃,盐度ω(NaCl_(eq))高达59.76%,子矿物有石盐和代表氧化环境的硬石膏,气相成分富含CO_2,液相成分以H_2O为主,富含CO_3^(2-)。辉钼矿-石英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320~440℃,盐度ω(NaCl_(eq))为0.83%~63.13%,子矿物有石盐、赤铁矿和未知硫化物,可见富气相、富液相和含CO_2或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共存,且其具有相近的均一温度,但盐度相差悬殊,指示成矿流体曾发生过沸腾作用;而铜(铅锌)-石英阶段的均一温度为260~340℃,盐度ω(NaCl_(eq))为0.42%~37.40%,子矿物有石盐和硬石膏,气液相成分以H_2O为主,富含CO_3^(2-)。与辉钼矿-石英阶段相比,该阶段成矿流体的温度变化尤为显著。石英-绿泥石阶段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37~306℃,盐度ω(NaCl_(eq))则低于10.86%,无子晶,贫CO_2。综合O、H同位素,初始成矿流体属于中高温、高盐度、高氧逸度和富CO_2的岩浆热液;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大气水的混合比例越来越高,成矿流体逐渐演化为岩浆热液和大气水的混合热液;晚阶段成矿流体主要以大气水为主。通过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我们认为矿床的成矿物质是由同一流体带入成矿热液系统,但其沉淀机制却发生了解耦,即辉钼矿的沉淀主要与减 康永建 向安平 佘宏全 孙宇亮 杨文生关键词:流体包裹体 斑岩铜钼矿床 内蒙古八大关矿区印支期岩浆活动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12 2014年 通过对八大关矿区主要花岗岩体进行了系统采样,其镜下鉴定结果显示该区侵入岩主要为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钾长花岗岩、花岗闪长斑岩;6件样品的LA-MC-ICP-MS锆石U-Pb年龄主要在243.87~231.63 Ma。结合成矿斑岩的形成时代,矿区主要侵入岩均形成于印支期,并不存在海西期或燕山期侵入岩体。根据岩体年龄的分布情况,将矿区印支期岩浆活动划分为243.87~237.11 Ma和231.63~229.00 Ma 2个阶段,早阶段岩浆活动主要形成矿体围岩;而铜钼矿化主要与晚阶段岩浆活动有关。此外,整个鄂霍次克造山带两侧的印支期岩浆活动也具有两阶段的特点,且与鄂霍次克洋的俯冲密切相关,考虑到两侧已查明的印支期超大型-大型斑岩型矿床,认为八大关矿区外围及额尔古纳地区存在寻找印支早期斑岩矿床的可能性。 康永建 佘宏全 向安平 田京 李进文 杨郧城 郭志军 董旭舟关键词:岩浆活动 印支期 内蒙古东乌旗达亚纳钨-钼矿成岩成矿时代及其岩体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3 2018年 内蒙古东乌旗达亚纳钨-钼矿是近年来正在勘查的一个规模有望达中型的新矿床,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中西部,矿床类型为典型的石英脉型黑钨-钼矿,黑钨矿石英脉以近于直立(75°)的平直脉体产出在黑云母花岗岩内或岩体与地层的外接触带,并向下尖灭于岩体内部,主要的矿化蚀变类型有云英岩化、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硅化等。伴随黑钨矿化共生大量的辉钼矿,辉钼矿化多产出在黑钨矿石英脉两侧或石英脉内。本文在系统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成矿岩体——黑云母花岗岩进行了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地球化学分析,U-Pb测年结果显示,两件黑云母花岗岩样品(DYN-19、DYN-30)有着一致的U-Pb谐和年龄,分别为134±1Ma(MSWD=0.41)、135±1Ma(MSWD=0.52)。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体富硅、富碱,SiO_2平均74.43%,Na_2O+K_2O平均8.33%,Na_2O/K_2O平均0.73,明显富钾,属高钾钙碱性系列;Al_2O_3平均为12.72%,铝饱和指数A/CNK全部近1.0,为准铝质到弱过铝质花岗岩类,相对贫Mg;稀土总量较低,ΣREE变化于63.68×10^(-6)~91.11×10^(-6),表现为右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弱富集轻稀土,并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高场强元素Th、U、Nd、Hf明显富集,而Ba、Sr、P、Ti、Nb显著亏损;为壳源重熔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Hf同位素分析显示,^(176)Hf/^(177)Hf值0.28295~0.28302,ε_(Hf)(t)值+6.4^+8.8,二阶段模式年龄值408~540Ma,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和不大的ε_(Hf)(t)正值,指示了其岩浆源区可能为新生下地壳。同时对矿区7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铼-锇同位素分析测试,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33±3Ma,MSWD值为2.2。可见成岩年龄和成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具有一致性,为同一期地质作用的产物,即成岩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属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向安平 陈毓川 佘宏全 李光明 李应栩关键词:黑钨矿 辉钼矿 石英脉型 黑云母花岗岩 内蒙古红花尔基钨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3 2014年 红花尔基钨多金属矿床是近年在大兴安岭中北部新发现的一处储量达大型规模的钨多金属矿床,矿体受含矿花岗岩体控制,总体呈平缓似层状赋存于花岗岩体内的顶部接触带。含矿花岗岩为不等粒结构,岩体无显著变形变质特征,保存基本完好。岩体含矿部位均遭受强烈的绢云母化、云英岩化、硅化等蚀变,与成矿有关的蚀变主要为绢云母化。矿床主要有用金属矿物为白钨矿和辉钼矿,岩体内辉钼矿与白钨矿大体具上钼下钨的分带特点,其钨矿体呈细脉状或稀疏大脉状分布于灰白色蚀变花岗岩内,多伴随硅化石英脉。辉钼矿呈细脉状、薄膜状或团块状产于花岗岩内,地层中局部可见与黄铁矿、黄铜矿、白钨矿共生,显示该矿床为一高温热液脉型钨多金属矿床。笔者对矿区2件含矿花岗岩样品——黑云母花岗岩HHW-1、HHW-12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2件样品的年龄结果具有一致性,谐和年龄为(179.4±2.3)Ma^(179.2±1.8)Ma;同时,对矿区7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铼-锇同位素分析,获得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76.8±2.2)Ma(MSWD=0.29),岩体的形成年龄稍早于成矿年龄,在测试误差范围内具有一致性。结合野外地质特征及岩相学研究,我们认为黑云母花岗岩体与成矿密切相关,矿床成岩及成矿时代均为早-中侏罗世,属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向安平 王亚君 秦大军 佘宏全 韩增光 关继东 康永建关键词:辉钼矿 RE-OS年龄 U-PB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