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104-003)
- 作品数:102 被引量:1,358H指数:21
- 相关作者:谢德体魏朝富倪九派邵景安雷波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 不同粒径生物质灰渣填料净化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以生物质灰渣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土柱淋溶模拟法,研究了不同粒径组合的生物质灰渣对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1)COD的去除效果随粒径的增加而增加,L1处理(0.25-0.5mm粒径组合)对COD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在79.2%以上;(2)试验运行期间,出水TN浓度随进水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前期各处理均保持较高的TN去除率,整个试验过程L6处理对TN的去除效果最明显;(3)出水TP浓度随着试验的进行逐渐升高,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出水TP浓度表现为L6〉L5〉L2〉L3〉L1〉L4处理,其中L4处理对TP的去除效果稳定,平均去除率达48.7%,小粒径填料对TP的去除效果较差;(4)各处理均能有效的去除氨氮,去除率均在90%以上,但较大粒径的填料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更好。总体而言,小粒径生物质灰渣对TN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大粒径填料L1处理对COD和氨氮去除效果较好,均一中粒径的L4处理对TP的去除效果较好。
- 田冬高明王侃
- 关键词:填料粒径污水处理
- 不同水力负荷下生物质灰渣填料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以生物质灰渣为填充材料,采用室内土柱淋溶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5种水力负荷下生物质灰渣填料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试验初期,系统内部微生物的活性弱,导致系统出水COD和TN浓度较高。随着进水次数的增加,各指标出水浓度逐渐降低,到后期,随着吸附消纳的饱和,TN、TP和铵态氮浓度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在整个系统运行期间,5种水力负荷下生物质灰渣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9%,62.7%,60.7%,59.1%,60.2%;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4.3%,84%,73.8%,67.4%,40.4%;5种水力负荷下TP出水浓度最高为1.248mg/L,平均出水浓度在0.149~0.496mg/L之间,TP平均去除率为83%~97.6%,去除效果较好;生物质灰渣对铵态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高达98%以上。试验后期,在W5处理的高水力负荷运行中,装置出现堵塞现象,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总体而言,水力负荷为7.5~10cm^3/(cm^2·d)时,生物质灰渣的处理效果最好。
- 兰木羚王子芳高明黄耀华王侃
- 关键词:水力负荷生活污水
- 农业措施对玉米季坡耕地水沙过程的调控效应被引量:4
- 2016年
- 为明确侵蚀性降雨条件下不同农业措施对玉米季坡耕地水沙过程的影响及减沙效应,通过自然降雨条件下径流小区观测试验,研究顺坡耕作(CK)、横坡垄作(CT)、横坡垄作+秸秆覆盖(CT+SM)、横坡垄作+地膜覆盖(CT+PM)、横坡垄作+有机质输入(CT+OM)5种农业措施对紫色土玉米季坡耕地径流深、径流系数、径流曲线数、产沙量、土壤可蚀性指标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历次降雨事件CK径流系数变幅为18.89%~32.23%,CT+OM和CT+PM显著削减了径流量和产沙量,径流量较CK减少15%~35%、泥沙量减少12%~75%。土壤可蚀性指标随降雨量和径流量增加均呈增加趋势,但增加幅度随着降雨量或径流量的增加而减小;土壤可蚀性与地表径流量之间呈幂函数递增关系,确定系数R2为0.70~0.87(p<0.05);土壤可蚀性与降雨量呈对数曲线关系,R2为0.85~0.91(p<0.05)。历次降雨横坡各处理土壤可蚀性指标(Kw)显著低于顺坡垄作,CT和CT+OM的Kw均值分别为0.025kg·m^(-2)·mm^(-1)和0.023 kg·m^(-2)·mm^(-1),与CK相比平均分别减小17%和24%;CT+PM和CT+SM的Kw值最小,均值分别为0.021 kg·m^(-2)·mm^(-1)和0.018 kg·m^(-2)·mm^(-1),与CK相比分别减小29%和38%。综上,横坡垄作增加地膜覆盖或秸秆覆盖是控制紫色土玉米季坡耕地地表径流、降低土壤可蚀性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为控制紫色土玉米季坡耕地水土流失、削减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提供了理论依据。
- 张晴雯陈尚洪刘定辉黄新君
- 关键词:坡耕地农业措施径流系数土壤可蚀性
- 基于CA-Markov模型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拟被引量:7
- 2016年
- 研究以重庆市2005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覆盖数据为基础,采用CA-Markov模型进行2020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拟。研究对采用CA-Markov模型模拟重庆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需要的转移概率矩阵、适宜性图集、模型参数等进行确定。研究首先利用CA-Markov模型对2010年土地利用/覆盖情况进行模拟,并以201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验证得到模拟精度为85.15%,达到了模拟的精度要求。然后对2020年重庆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模拟,结果发现人工用地、其他用地、湿地、草地、林地和耕地的占比分别为1.96%、0.56%、1.99%、2.53%、55.42%和37.55%,人工用地和湿地增加速度较快,增加比例达到13.95%和10.86%,主要为林地、草地和其他用地转换。模拟结果能够准确反映重庆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趋势,可在一定程度上为重庆市土地利用布局和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 陈学朱康文雷波
- 城市园林绿地土壤CO_2排放通量的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采用静态箱—红外分析仪法测定了西南大学8块典型园林绿地的土壤CO2排放通量,8块研究点的植被分别为:结缕草(G1)、金叶女贞(G2)、结缕草(G3)、结缕草(G4)、麦冬(G5)、结缕草(G6)、三叶草(G7)、竹林(G8).结果表明:G1-G8的土壤CO2排放通量均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在累积监测355d的时间内,G6的累积排放量最高,为11 116kg/hm2,G2的累积排放量最低,为3 853kg/hm2;G3,G7和G8的CO2排放通量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相关(p<0.05),而其他绿地中则无明显关系;CO2排放通量与5cm土温(T5)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可解释CO2排放通量变化的70.0%~86.2%,G1-G8的温度敏感性(Q10)在1.94~2.53之间;生长年限对CO2排放量的大小影响不显著.
- 高洁董辰李永伟姚敬木志坚
- 关键词:园林绿地土壤含水率T5
- 三种牧草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旱性评价被引量:31
- 2015年
- 为了解不同牧草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筛选抗旱性强的牧草种类,试验选用扁穗牛鞭草、高丹草和拉巴豆为材料,盆栽研究了水分胁迫对牧草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反应.结果表明,牧草对干旱的响应因牧草种类和生理指标不同而异.随着旱情加剧,3种牧草的生物量持续降低,最大降幅可比对照降低18.29%(牛鞭草)、31.21%(高丹草)和33.55%(拉巴豆).但是,轻、中度干旱对牛鞭草和高丹草的根系生长影响较小,根冠比增加.牧草地上部生物量减少有益于降低水分消耗,根冠比增加使相对更多的根系参与水分和养分吸收.干旱导致细胞膜破坏,丙二醛含量提高,胞内物质外渗,电导率增加,叶绿素和根系活力降低,进而抑制牧草生长.在干旱条件下,牧草体内的脯氨酸是对照的1.3~8.1倍,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产生渗透调节.干旱还能诱导激活牧草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促进消除游离氧自由基,减轻干旱危害.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牧草的抗旱性表明,扁穗牛鞭草的抗旱性最强,拉巴豆次之,高丹草最差.
- 靳军英张卫华袁玲
- 关键词:干旱生理反应抗旱性
- Langmuir方程Γ_∞在被吸附的重金属量测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3年
- 为研究吸附剂吸附的原理和影响因素,采用数学建模和模拟方法对Langmuir方程的常量Γ∞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吸附剂总表面积是影响吸附能力的主要因素,吸附剂吸附能力随总表面积增大而增大,随粒径减小而急剧增大,悬浮物颗粒的几何形态影响甚小。天然状态下,单位水体悬浮物含量的不同将导致总表面积的不同,进而影响被吸附重金属的量。总之,改变悬浮物颗粒表面都会影响试验精度。
- 李菀劼谢德体
- 关键词:LANGMUIR方程悬浮物重金属
- 涪陵茎瘤芥种植区土壤肥力与产量的关系被引量:4
- 2013年
- 采用田间调查研究和室内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涪陵区主要茎瘤芥种植区土壤肥力因子及其与茎瘤芥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茎瘤芥种植区土壤有效钙、镁、铁、锰、铜和锌含量较丰富,分别为3034、260、11.2、26.1、1.15和1.50 mg·kg-1,有效磷适中,为19.3 mg·kg-1;但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硫含量较为缺乏,分别为9.05 g·kg-1、89.2 mg·kg-1、106 mg·kg-1和27.0 mg·kg-1.茎瘤芥产量与土壤pH、有效钙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效铁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肥力因子对茎瘤芥产量的影响为:有效锰>有效铜>pH>有效铁>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镁>有效硫>碱解氮>有效锌>有机质>有效磷;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剔除不显著变量,建立了土壤有效钙与茎瘤芥产量间的线性方程:Y=31636+3.63X6.
- 赵欢秦松王正银李会合吕慧峰
- 关键词:茎瘤芥土壤肥力
- 喀斯特地区黄壤土壤水库蓄存能力及分形估算被引量:9
- 2012年
- 以重庆市黔江区喀斯特地区3种典型黄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土壤水库蓄存能力,通过构建2种土壤粒径分形模型对3种土壤的土壤水库蓄存能力做了推导预测。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黄壤土壤水库蓄存能力受到土壤密度、有机质、土壤颗粒和土层厚度的共同作用;以土粒粒径与颗粒数量关系求得的土壤分形维数(D1),以及以土粒粒径与颗粒质量关系求得的土壤分形维数(D2),可以用来推求喀斯特地区黄壤的田间持水率和萎蔫系数;利用土壤粒径分布进行的土壤水库蓄存能力预测,萎蔫系数的预测情况较田间持水率较差,这也造成了无效水库容与有效水库容预测精度比贮水库容和通透库容的预测低。
- 刘涓魏朝富
- 关键词:黄壤分形维数土壤粒径
- 三峡水库不同间距高程消落带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结构特征被引量:38
- 2014年
- 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其生境具有重要关系.三峡水库消落带独特的水文状况和不同地区地理条件的差异导致其不同区域不同水位高程的植被群落结构差异.为研究三峡水库消落带典型区域植被群落结构特征,调查分析了位于三峡水库腹地的消落带上、中、下部3个不同间距高程(145~155、155~170、170~175 m)的草本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共发现49种草本植物,上、中、下部分3个高程物种数分别为4、18、45种,随高程的增加物种数呈较为显著的增加;3个高程草本植物平均盖度、平均密度和平均高度范围分别为(2.58%±1.29%)^(74.83%±2.57%)、(43.58±85.93)^(466.08±48.04)株/m2和(4.89±0.56)^(77.02±9.31)cm.综合分析表明,三峡水库腹地小范围流域消落带草本植物物种组成和结构趋于简单化,由于受水淹胁迫影响及不同高程微生境的差异,不同高程消落带植物多样性有所差异,呈现出的群落特征也有所不同,因此应充分考虑不同水位高程物种组成和结构的差异性特征,分类(区)配置物种搭配、优化种间关系可促进消落带草本植物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的改善.
- 雷波王业春由永飞张晟杨春华
- 关键词:三峡水库消落带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生态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