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60781)
-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苹杜波王丽萍杜宝东高冬梅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缺氧对体外培养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建立耳蜗器官体外培养模型,详细观察缺氧对体外培养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SGC)及神经纤维的影响。方法:分离生后3 d Wistar大鼠耳蜗基底膜,平铺在含有DMEM培养液的培养基内(每盘6条基底膜),2盘为1组,随机分为5组。4组作为实验组,按不同时间段(6 h、12 h、24 h、48 h)进行缺氧(37℃,90%N2,5%CO2,5%O2)培养。1组作为对照组放置在37℃、5%CO2培养箱。用抗神经丝蛋白作为一抗,对耳蜗SGC及神经纤维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缺氧时耳蜗SGC及神经纤维形态变化并计数单位面积(24 mm×36 mm)SGC数即细胞密度。结果:缺氧早期(6 h)神经纤维局灶性水肿,SGC变化不明显。12 h神经纤维局灶性断裂及崩解,SGC减少,细胞密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缺氧时间延长,神经纤维崩解和SGC缺失逐渐加重,48 h神经纤维完全崩解破坏,SGC严重缺失,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缺氧造成体外培养耳蜗SGC及神经纤维损伤,神经纤维对缺氧更敏感。
- 王丽萍王苹杜波杜宝东
- 关键词: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神经纤维体外培养缺氧
- 缺氧对体外培养大鼠耳蜗毛细胞的损伤作用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建立耳蜗器官体外培养模型,观察缺氧对体外培养耳蜗内毛细胞(IHC)及外毛细胞(OHC)的影响。方法:分离生后3d Wistar大鼠耳蜗基底膜,平铺在含有DMEM培养液的培养基内(每盘6条基底膜),2盘为1组,随机分为8组,放置在37℃、5%CO2培养箱培养,其中7组作为实验组,按不同时间段进行缺氧(37℃、90%N2、5%CO2、5%O2)培养;1组作为对照组放置在37℃、5%CO2培养箱。采用Phalloidin荧光标记观察耳蜗中IHC及OHC形态变化并计数单位面积(24 mm×36 mm)细胞数即细胞密度。结果:在缺氧早期(0.5 h)IHC形态及密度无明显变化;1 h细胞轻度肿胀,体积增大,单位面积细胞数减少,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 h时IHC散在缺失,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6 h时IHC缺失增多,并可见毛细胞坏死后遗留的“空神经杯”现象,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缺氧时间延长,IHC缺失逐渐加重。OHC在缺氧早期(0.5 h、1 h)形态学改变不明显,2 h偶见细胞缺失,随缺氧时间延长,6 h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列拥挤、紊乱及缺失,单位面积细胞数目减少,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48 h最严重。结论:缺氧造成体外培养耳蜗毛细胞缺失,以IHC为重。
- 王丽萍王苹杜波杜宝东
- 关键词:耳蜗毛细胞缺氧体外培养
- 镁离子降低耳蜗谷氨酸兴奋毒性及其对耳蜗神经元细胞钙离子内流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硫酸镁对培养耳蜗神经细胞谷氨酸兴奋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新生大鼠耳蜗Corti器分为加入0.1mmol·L-1谷氨酸组和不同浓度(0.5、1.0、2.0和4.0mmol·L-1)硫酸镁组以及谷氨酸和硫酸镁联合组,采用Neurofilament 200kDa免疫荧光染色标记神经元和神经纤维,观察细胞形态和神经元存活数目;采用Fluo-3/AM染色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谷氨酸和硫酸镁作用组神经细胞内游离钙的变化。结果:谷氨酸作用24h后,神经元胞体变得不规则,数目明显减少,神经末梢出现肿胀。0.1mmol·L-1谷氨酸联合0.5、1.0和2.0mmol·L-1硫酸镁组的耳蜗神经元存活数量与单纯谷氨酸组比较明显增多(P<0.01)。单独硫酸镁作用耳蜗,2.0mmol·L-1浓度以下未见明显毒性。谷氨酸作用前应用硫酸镁在0.5~4h时间段观察到神经元钙离子内流低于单纯谷氨酸作用组(P<0.01)。单独应用硫酸镁对细胞内钙无影响。结论:硫酸镁对培养耳蜗神经细胞谷氨酸兴奋毒性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镁离子抑制细胞内钙累积有关。
- 雷爱军王苹高冬梅杜波
- 关键词:耳蜗神经元谷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