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2008PY004)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杨镛万嘉陆平李国剑杨国凯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下肢
  • 3篇缺血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缺血
  • 2篇体外
  • 2篇自体外周血
  • 2篇自体外周血干...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外周血干细胞
  • 2篇微创
  • 2篇细胞
  • 2篇下肢动脉
  • 2篇下肢动脉缺血
  • 2篇干细胞
  • 1篇导管取栓
  • 1篇导管取栓术
  • 1篇旋切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新生

机构

  • 3篇云南省第二人...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万嘉
  • 4篇杨镛
  • 3篇杨国凯
  • 3篇李国剑
  • 3篇陆平
  • 2篇马振桓
  • 2篇杜玲娟
  • 1篇马震寰
  • 1篇何晓明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细胞与干...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干细胞源性血管依从性与缺血态组织二次血流的重建
2014年
背景:探寻血管腔内修复术后二次肢体血流重建的方法也是该学科领域中最迫切的研究课题之一。目的:探讨自体干细胞移植衍生的新生血管主导和完善缺血态组织二次血流重建效应的生物学机制。方法: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42例,第1次血流重建方法选择血管腔内修复术,第2次血流重建方法选择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于首次术后3个月实施,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随访4年。结果与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自觉小腿区静息痛明显减轻,间隙性跛行距离显著延长,保肢率100%;患者肢体局部血流量变效应指标皮温指数为1.6±0.3,经皮氧分压为(5.00±1.26)k Pa,踝肱指数为0.9±0.2,光电容积微血流态指数为0.8±0.1,血氧饱和度为(79.4±20.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分为1.3±0.2,各项指标均较移植前有显著改善。移植后下肢局部血流量变效应指标与肢体局部症状变化指标呈正相关(0.6
何晓明杨镛万嘉
关键词:干细胞下肢动脉缺血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血流重建血管新生
置管溶栓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置管溶栓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64例TAO患者(68条患肢),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32例行置管溶栓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A组),32例单纯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B组),采用主观指标包括患肢疼痛、冷感以及客观指标包括跛行距离、踝肱指数、足部溃疡变化、皮温、截肢率进行疗效评价。采用t检验和c2检验分析两组疗效指标的差异。结果移植1个月后,两组64例患者(68条患肢)小腿疼痛均不同程度缓解,小腿冷、凉感觉消失;干细胞移植3个月后,A、B组两组间歇性跛行距离[(311.24±124.56)m,220.38±45.53)m,t=6.01,P=0.01],下肢皮温[(30.29±0.42)℃,(29.50±0.46)℃,t=28.05,P=0.00]、ABI(0.64±0.02,0.51±0.02,t=26.00,P=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中2例(2条患肢),B组中4例(4条患肢)术后3个月由于小腿中段以下出现坏死导致膝下截肢,截肢率A组为:5.9﹪(2/34);B组为:11.8﹪(4/34);所有患者经肿瘤标记物、B超或CTA检查,均未发现恶性肿瘤、视网膜增生、动脉瘤等并发症。结论置管溶栓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AO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新的治疗途径。
李国剑杨镛杨国凯万嘉马振桓陆平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下肢缺血
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核心技术的最佳优选与临床应用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方法中核心技术的最佳选择与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1 200例(1 200条下肢),随机均分为射频消融腔内闭合术+经皮透光负压旋切组(A组)、内翻腔内隔绝成形术+经皮透光负压旋切组(B组)、激光腔内闭合术+经皮透光负压旋切组(C组)、传统手术组(D组),每组300例(300条下肢)。于术后5、20、120、360 d时分别观察四组患者的下肢皮肤淤血率、皮肤坏死率、疼痛率、麻木率、皮肤感染率、皮肤色素减退率、大隐静脉再通率、浅静脉曲张复发率等8项指标。结果术后5 d:皮肤淤血率A、B、C三组较D组低(P<0.05);疼痛率、麻木率B组低于A、C、D三组(P<0.05);皮肤感染率及皮肤坏死率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0 d:皮肤色素减退率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0 d:疼痛率、麻木率B组较A、C、D三组低(P<0.05)。术后360 d:大隐静脉再通率B、D两组较A、C两组低(P<0.05);浅静脉曲张复发率B组较A、C、D三组低(P<0.05)。结论大隐静脉内翻腔内隔绝成形术联合经皮透光负压旋切的组合方式可作为下肢浅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优选方法。
李国剑杨镛杨国凯万嘉马震寰陆平杜玲娟
关键词:下肢静脉微创射频消融术激光闭合术
Fogarty导管取栓术联合多种微创技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疗效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Fogarty导管取栓术联合多种微创技术在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1年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8例(88条肢体)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取栓组)和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联合多种微创技术(联合组)患者手术前后踝-肱指数(ABI)、足趾血氧饱和度(SO2)及足部皮温的改变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死亡率、截肢率及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取栓组和联合组患者术后的ABI、足趾SO2及足部皮温与同组术前比较均升高(P<0.05);2组患者术前ABI、足趾SO2及足部皮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患者的ABI、足趾SO2、足部皮温及其改变值较取栓组均升高(P<0.05)。术后取栓组患者的死亡率、截肢率、肌病肾病代谢性综合征(MNMS)发生率、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及一过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13.04%(6/46)、17.39%(8/46)、26.09%(12/46)、26.09%(12/46)及13.04%(6/46),联合组分别为4.76%(2/42)、7.14%(3/42)、14.29%(6/42)、9.52%(4/42)及9.52%(4/42),取栓组各指标均较高(P<0.05)。结论 Fogarty导管取栓术联合多种微创技术具有手术微创性、治疗有效性等特点,可作为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之一。
李国剑杨镛杨国凯万嘉马振桓陆平杜玲娟
关键词:FOGARTY导管取栓术微创手术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