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2000046805)

作品数:82 被引量:2,403H指数:31
相关作者:蒋志刚常杰葛滢谢宗强葛颂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6篇生物学
  • 27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3篇植物
  • 23篇濒危
  • 15篇种群
  • 15篇濒危植物
  • 11篇党参
  • 11篇明党参
  • 10篇生物多样性
  • 9篇物种
  • 7篇动物
  • 6篇大熊猫
  • 6篇繁殖
  • 5篇独花兰
  • 5篇生境
  • 5篇种子
  • 5篇自然保护
  • 5篇自然保护区
  • 5篇保护区
  • 4篇野生动物
  • 4篇生态系统
  • 4篇栖息

机构

  • 39篇中国科学院
  • 20篇中国科学院植...
  • 17篇浙江大学
  • 8篇北京大学
  • 7篇武汉大学
  • 5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国家林业局
  • 2篇杭州市环境保...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中南林学院
  • 1篇华南濒危动物...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北京麋鹿生态...

作者

  • 28篇蒋志刚
  • 14篇葛滢
  • 14篇常杰
  • 11篇谢宗强
  • 11篇曾岩
  • 11篇李春旺
  • 9篇李义明
  • 9篇葛颂
  • 6篇盛海燕
  • 6篇李伟成
  • 5篇殷现伟
  • 5篇樊大勇
  • 5篇关保华
  • 5篇樊梅英
  • 5篇王青锋
  • 4篇王昊
  • 4篇熊高明
  • 4篇游章强
  • 3篇张正旺
  • 3篇胡慧建

传媒

  • 29篇生物多样性
  • 14篇生态学报
  • 7篇Curren...
  • 4篇植物生态学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Zoolog...
  • 2篇兽类学报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第四届全国生...
  • 2篇中国植物学会...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科技通报
  • 1篇氨基酸和生物...
  • 1篇Acta B...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年份

  • 7篇2006
  • 21篇2005
  • 11篇2004
  • 24篇2003
  • 15篇2002
  • 9篇2001
  • 3篇2000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保护遗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24
2002年
保护遗传学是运用遗传学的原理和研究手段 ,以生物多样性尤其是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为核心的一门新兴学科。近几十年来 ,遗传学研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和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回顾了保护遗传学的发展历史、研究方向和涉及的概念 ,着重介绍了植物保护遗传学研究所取得的一些进展 ,包括植物系统发育重建和保护单元的确定、遗传多样性与物种和群体适应性之间的关系、群体遗传结构与保护策略的制定以及植物遗传资源的鉴定和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并强调保护遗传学研究是未来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研究中一个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
李昂葛颂
关键词:保护遗传学生物多样性植物
独花兰野生种群研究——开花与营养体状态的关系被引量:16
2002年
对安徽省天堂寨自然保护区独花兰野生种群的花果期节律和营养体状态研究表明 ,开花植株占观察样本的 3 7 5 %,个体是否开花与假鳞茎数目、地下茎总体积和叶面积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绝大多数开花个体具有 3个假鳞茎且其总体积通常达 8cm3,叶面积达 3 3cm2 。个体较大的植株开花持续期较长。花葶在花果期具有不同的生长时相 :开花期中止生长 ,幼果期呈逻辑斯谛型生长。面对日益增长的人类采掘风险 ,独花兰开花与大型植株的关联可能是其生活史中影响种群生存的脆弱点之一。
熊治廷吴剑李奕葛颂赵子恩桂先群程增林黄遵义
关键词:独花兰野生种群开花
濒危植物银杉幼树对生长光强的季节性光合响应被引量:99
2005年
银杉(Cathayaargyrophylla)是我国松科中特有的单种属植物,被认为处于濒危状态。在对银杉群落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银杉幼树生长过程对光强的需求特性,我们开展了银杉幼树对光的适应性研究。试验在人工培育的银杉苗圃地,采用遮荫的方法设置不同的光环境处理(100%、45%和3%自然光强),利用气体交换技术和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3种光强下银杉叶片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探讨了不同光环境下银杉幼树光合能力在夏季和冬季的变化及其对生长光强的响应等。结果表明:在夏季银杉生长旺盛时期,遮荫导致叶片最大光合速率(Pnmax)、羧化效率(CE)下降,但不同叶龄叶片的下降幅度不同。随生长光强的下降,银杉幼树的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有所降低,但全晴天时,低光强(3%自然光强)条件下实际的光辐射量高于当年生叶片光补偿点的累积时间约6h,而且与光饱和的区域相差极大,造成全天碳同化量低,同化物累积少,严重影响了银杉幼树的正常生长。在不同处理中全光强条件下银杉幼树长势最好,45%光强条件下幼树生长减慢。冬季银杉最大光合速率(Pnmax)、羧化效率(CE)值均低于夏季,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也较夏季降低。全光照条件下无论是当年生叶片和一年生叶片,在冬季均出现了轻微光抑制现象,适度遮荫有利于银杉抵御冬季光抑制。无论在遮荫或不遮荫条件下,冬季银杉叶片将所吸收的相对过剩光能通过非辐射途径耗散出去,表现出一种光保护策略。
张旺锋樊大勇谢宗强蒋晓晖
关键词:光适应生长光强幼树生长光合响应濒危植物银杉
宽叶泽苔草居群内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系统学与进化生物学研究室,武汉430072)摘要: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宽叶泽苔草(Caldesiagrandis)湖南浪畔湖居群30个家系共180个子代样品进行了居群内家系间以及家系内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个有效引物,共产生112条带,其中79条表现出多态性,占总条带数的70.5%。宽叶泽苔草各个家系多态位点百分率(PPB)在7.1%–40.2%之间。各个家系基因多样性范围在0.02–0.14之间(家系水平的基因多样性为0.10),Shannon指数的范围在0.04–0.21之间(家系水平的Shannon指数为0.18)。对宽叶泽苔草30个家系的AMOVA分析结果显示,家系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0.231,即总的变异中有23.1%的变异存在于家系间,家系内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76.9%,家系间和家系内变异均极显著(P<0.001)。采用UPGMA法对宽叶泽苔草30个家系180个子代进行聚类的结果表明:同一家系的子代个体并不能完全聚在一起。基于家系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对宽叶泽苔草30个家系间的基因流进行估测,结果显示:Nm=0.83,表明宽叶泽苔草各个家系之间有较高的基因流。
陈进明王青锋
关键词:分子变异濒危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宽叶泽苔草居群
濒危植物明党参个体年龄非破坏性估测模型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探索了一种利用地上部性状以非破坏性途径估测濒危植物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 Wolff)个体年龄的模型方法。首先利用根体积(V_t)与根体积年增长量(ΔV)的相关性,建立模型推断个体的年龄(t);进一步利用地上最大带柄叶长(L)和根体积(V_t)的相关性来估测个体年龄(t)。该方法在种群年龄结构分析中十分有效,另外通过这些模型还可以初步判断出明党参根体积增长速度的转折点,因而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本方法对于植物生理生态学和种群生态学,特别对于难以估计年龄和不能大量破坏的多年生濒危植物的种群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李伟成常杰樊梅英殷现伟马念胜葛滢
关键词:明党参濒危植物种群
江湖阻隔对短吻间银鱼空间发生格局的影响被引量:9
2005年
基于2001–2003年长江流域86个水体短吻间银鱼资源的连续调查,本文报道了短吻间银鱼(Hemisalanxbrachyrostralis)在流域尺度上的分布格局和年度动态,分析了其时空分布格局与湖泊面积和隔离因子间的关系,探讨了流域江-湖水网系统破碎化对短吻间银鱼种群结构和动态的影响。结果显示短吻间银鱼仅分布于葛洲坝以下的长江中下游,发生率低(年均21.3%),空间发生格局年度变动频率高,种群稳定性低。调查湖泊内目标种发生率、种群稳定性均与湖泊面积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湖泊隔离系数呈负相关关系;三年的发生格局始终极显著地正相关于湖泊的面积因子,同时负相关于湖泊的隔离因子。表明江湖阻隔所引发的湖泊水面缩减和湖间隔离度增大对短吻间银鱼资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其空间格局的形成贡献显著。
王忠锁吕偲许崇任雷光春
关键词:生境破碎化种群隔离度长江银鱼资源
白冠长尾雉雄鸟的冬季活动区与栖息地利用研究被引量:30
2005年
2001年和2002年冬季,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reevesii)雄鸟的冬季活动区和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对遥测位点超过30个的5只雄性个体的研究表明,白冠长尾雉雄鸟的冬季活动区面积为10.03±1.17hm2(最小凸多边形法,MCP)、8.60±0.35hm2(90%调和平均转换法,90%HMT)和9.50±1.90hm2(95%固定核法,95%FK),明显小于其繁殖期的活动区面积。核心区面积为1.88±0.37hm2。核心区的栖息地组成在个体间变化较大,但主要是针阔混交林、松林、杉木林和灌丛。在研究区尺度上,白冠长尾雉雄鸟对栖息地有明显的选择性,但在活动区内则是随机利用栖息地。乔木胸径、灌木高度、2.0m层盖度及灌丛与森林的距离对雄性白冠长尾雉冬季的栖息地选择有重要影响。根据本项研究结果,我们建议在白冠长尾雉的栖息地管理中首先应加强对现存栖息地的保护,同时应通过适当的造林来扩大栖息地面积,此外还要注意对大面积的现有灌丛进行改造。
徐基良张晓辉张正旺郑光美阮祥锋张可银
关键词:SYRMATICUSREEVESII活动区栖息地利用白冠长尾雉雄鸟
不同密度下和不同发情期时段中雄性麋鹿的繁殖计策被引量:17
2005年
从1998年到2001年,我们研究了密度、发情期与雄性麋鹿繁殖计策的关系。我们选择了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的两个麋鹿群体和北京麋鹿苑的一个麋鹿群体,观察记录了发情期前期、中期和后期中实验麋鹿种群参数、围栏大小、群体中雄鹿的繁殖计策、群主变更情况、后宫数目以及后宫雌鹿数。尽管不同种群和不同发情期的雄鹿繁殖计策有差异,但是各个群体中雄性麋鹿都有占群、偷袭交配和求偶集会3种繁殖计策。利用因子分析提取了两个主成分:主成分1主要代表实验围栏、麋鹿存栏数和密度等因子的影响,主成分2主要代表发情期时段因子的影响。这两个主成分解释了全部因素效应的90.72%。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占群计策与主成分2呈极显著负相关,求偶集会计策与主成分1呈显著正相关,最大后宫雌鹿个体数与主成分1极显著正相关,而偷袭交配计策和后宫数目与主成分1和2均无显著相关。据此推测,占群和求偶集会繁殖计策分别受密度和发情期时段的影响,而偷袭交配行为对密度和发情期时段不敏感。我们还探讨了麋鹿发情行为计策的环境适应性,从行为学角度为麋鹿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李春旺蒋志刚曾岩游章强
关键词:繁殖不同密度发情期时段雄性
社群大小的年变化、气候和人类活动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日移动距离的影响被引量:33
2005年
作者于2001年4月至2003年1月研究了社群大小的年变化、气候和人类活动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千家坪地区一群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日移动距离的影响。对该群金丝猴进行了8个季节的跟踪研究,每季连续跟踪30d。用社群直线距离法确定猴群的日移动距离,同时调查社群大小,记录人为活动和气象因子。研究结果显示:(1)两年间猴群的个体数增加了14%,但其日移动距离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社群大小的年变化对日移动距离没有影响。(2)猴群在人为活动影响下的日移动距离比没有人为活动影响时长。(3)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各个季节中,猴群的日移动距离与一天中晴和有云但无降水所占时间的比例没有相关性;与春季和冬季日降雨或雪所占时间的比例呈负相关,但与夏季和秋季的没有相关性,说明降水缩短了冬春季猴群的日移动距离,这可能与川金丝猴的繁殖有关。人为活动对猴群是不利的;冬春季的长时间降水可能是川金丝猴的灾害性天气。
李义明廖明尧喻杰杨敬元
关键词:RHINOPITHECUSROXELLANA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
对大熊猫数量调查方法中咬节区分机制的准确性评价被引量:10
2005年
在目前所广泛应用的大熊猫的数量调查方法中,咬节区分是一种重要的区分机制。本文收集了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同一个熊猫个体的粪便咬节数据,并结合已经发表的同个体粪便咬节数据,对应用咬节区分机制时正确判断的比率进行了评估。通过对17组124团粪便的522个同组内粪便咬节平均值差值的分析,发现在王朗应用2mm的判断阈值时,正确判断的比率为92.9%;卧龙野生种群的正确判断比率为71.2%(1组12团66个差值);圈养种群的正确判断比率为77.6%(7组139团1555个差值),显示咬节区分机制中的2mm阈值具有相当高的准确性。同一团粪便中咬节取样量不足会增加错判的比率,以100咬节测量为对照,30咬节取样会增加3.7%的错判比率,34咬节的测量会增加2.6%的错判比率。
尹玉峰王昊陈艾刘国琪
关键词:大熊猫阈值取样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