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佛山市卫生局科研立项课题

作品数:307 被引量:2,159H指数:21
相关作者:苏保育杨宇张耿新刘绍辉邱晓敏更多>>
相关机构:佛山市中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科技发展专项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7篇医药卫生
  • 7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9篇护理
  • 24篇干预
  • 20篇疗效
  • 19篇心理
  • 19篇老年
  • 16篇骨折
  • 13篇糖尿
  • 13篇糖尿病
  • 11篇血清
  • 11篇术后
  • 11篇综合征
  • 11篇慢性
  • 11篇康复
  • 10篇手术
  • 8篇心理干预
  • 8篇子宫
  • 7篇新生儿
  • 7篇患儿
  • 6篇血性
  • 6篇宫颈

机构

  • 55篇佛山市中医院
  • 48篇佛山市第一人...
  • 25篇佛山市妇幼保...
  • 19篇广州中医药大...
  • 17篇佛山市第三人...
  • 16篇佛山市第二人...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8篇佛山市高明区...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7篇佛山科学技术...
  • 7篇顺德第一人民...
  • 6篇佛山市南海区...
  • 4篇中山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佛山市公安局
  • 3篇广州医科大学
  • 3篇广东省佛山市...
  • 3篇广东医科大学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8篇苏保育
  • 8篇杨宇
  • 7篇张耿新
  • 6篇邵虹
  • 6篇李炜煊
  • 6篇李蜀光
  • 6篇刘绍辉
  • 6篇邱晓敏
  • 5篇潘鉴枝
  • 5篇何明丰
  • 5篇吴志刚
  • 5篇张淑琴
  • 4篇龚道元
  • 4篇伏红霞
  • 4篇潘晓芬
  • 4篇彭艳
  • 4篇陈建林
  • 3篇刘丹
  • 3篇周建仪
  • 3篇杨承祥

传媒

  • 15篇国际医药卫生...
  • 14篇护理学报
  • 9篇中国实用医药
  • 8篇现代医院
  • 8篇护理实践与研...
  • 7篇齐齐哈尔医学...
  • 6篇护理研究(中...
  • 6篇临床医学工程
  • 5篇海南医学
  • 4篇吉林医学
  • 4篇新中医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中国医药指南
  • 4篇护理研究(下...
  • 3篇现代医用影像...
  • 3篇南方护理学报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安徽医学
  • 3篇佛山科学技术...
  • 3篇深圳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11篇2019
  • 11篇2018
  • 14篇2017
  • 22篇2016
  • 19篇2015
  • 21篇2014
  • 30篇2013
  • 28篇2012
  • 25篇2011
  • 24篇2010
  • 22篇2009
  • 11篇2008
  • 15篇2007
  • 19篇2006
  • 12篇2005
  • 4篇2004
3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内膜外移伴HPV亚临床感染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宫颈内膜外移伴人类乳头瘤病毒(HPV)亚临床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68例宫颈内膜外移伴HPV亚临床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治疗组完成1疗程的ALA.PDT治疗,共3次,每次间隔7~10d;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微波治疗1次;随访3个月后判断临床疗效,1年后比较HPV转阴率。结果 治疗组34例经1疗程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为73.53%(25/34);部分缓解率为26.47%(9/34)。对照组34例完全缓解率为88.24%(30/34);部分缓解率为11.76%(4/34)。治疗组34例仅有轻度腹部坠胀及阴道分泌物稍增多,未出现阴道出血及宫颈疤痕。微波对照组34例均出现阴道排液、出血,4例宫颈疤痕。随访1年后治疗组HPV转阴率88.24%;对照组HPV转阴率32.35%。ALA—PDT与传统的微波治疗相比,完全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HPV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LA—PDT治疗宫颈内膜外移伴HPV亚临床感染,副作用少,疗效可靠。
蔡艳桃唐妍岑丽卿黄惠珍黄惠玲陈淑芬夏承来
关键词: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子宫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100例COPD稳定期患者实施干预措施,定期随访,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其药物治疗依从性,比较干预前后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干预前COPD稳定期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佳占34%,干预后依从性佳患者占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57,P<0.01).是否掌握吸入用药技术、是否独居、是否定期复查、是否有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2.99,15.52,17.94,10.04;P <0.01);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患者药物依从性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58,4.92;P <0.05).结论 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可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减少急性加重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李洁峰赵雪颜吴建平陈丽华
关键词:药物疗法稳定期依从性影响因素
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个性心理分析及心理干预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的个性心理及心理干预措施对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7~14岁的哮喘儿童进行艾森克(EPQ)问卷。同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于预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给予同样药物治疗的同时,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等。结果大多数哮喘儿童存在比较明显的心理障碍。通过心理干预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哮喘儿童存在比较明显的心理障碍,针对哮喘患儿的心理特点给予药物辅以心理干预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陈健
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MRI诊断及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MRI诊断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5年9月-2017年9月。根据诊断方式(CT检测与MRI检测)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包括CT组、MRI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检测发现,检出神经根受推压移位、神经根中断、骨折处液体量增加、神经根水肿增粗、骨折周围血肿分别占11例、14例、13例、11例、7例,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诊断符合率为93.33%(56/60)。CT组中,其诊断符合率为80.00%(48/60)。MRI组明显高于CT组,P<0.05。结论:对于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采用MRI进行诊断,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曾雪伟
关键词:骶骨骨折骶神经损伤MRI诊断CT
^18F-FDGPET/CT与3.0TMRI联合显像在乳腺癌原发病灶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18F-FDGPET/CT与3.0TMRI联合显像在乳腺癌原发病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怀疑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于一周内分别行^18F-FDGPET/CT、3.0TMRI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全部患者中,24例为乳腺癌患者,14例为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OTMRI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1.7%、78.6%、86.8%;PET/CT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7.5%、92.9%、89.5%;PET/CT和3.0TMR联合显像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100.0%、92.9%、97.4%;3种显像方法间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87、1.612和2.955,P均〉0.05)。结论^18F—FDGPET/CT和3.OTMRI联合显像在乳腺癌原发病灶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但与单独^18F-FDGPET/CT和3.0TMRI显像比较,3种显像方法在乳腺癌原发病灶的诊断效能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袁建伟杨劼贺小红张培培肖菊梅王颖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氟脱氧葡萄糖F18
高龄患者肠道准备护理路径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肠道准备护理路径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6例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70岁的高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实施护理路径式肠道准备,对照组给予常规肠道准备,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末次排便情况、清洁灌肠情况、不良反应及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试验组肠道准备的末次排便合格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清洁灌肠率及肠道准备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患者护理路径式的肠道准备方法应用于电子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符合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减轻临床护理工作量,提高患者安全性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郑玉婷缪学勤杨丽敏王秋艳汤英艳蒙晓霞
关键词:高龄肠道准备护理路径电子结肠镜
轻中度老年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用于老年期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3年6月在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老年期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用认知行为干预措施,包括认知能力训练、肢体功能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及6个月收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指标,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日常生活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MMSE及ADL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MMSE评分及ADL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ADL评分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时间判断力、地点定向、记忆力及语言能力单项评分较干预前改善明显(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明显提高老年期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可有效控制及延缓病情进展。
祝小丹邝景云谭连芬
关键词:认知行为干预老年痴呆
成人骨盆骨折16层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评价成人骨盆骨折低剂量CT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骨盆骨折行CT检查的成人患者110例,随机抽取20例为常规剂量240mA扫描,剩余90例按体重指数(bodymass index,BMI)随机分成3组低剂量组(第一组BMI<19kg/m2,第二组20kg/m2≤BMI<28kg/m2,第三组BMI≥28kg/m2),管电流分别使用40、80、120mAs,其余扫描参数同常规剂量组。记录各扫描剂量产生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按正常图像(优)、图像有少许伪影(良)、图像有严重伪影(差)评定图像质量,并对图像满足诊断率进行比较。结果除120mA组的满足诊断率为93.3%,其余各组图像的满足诊断率均为100%,各低剂量组40、80、120mA的CTDIvol分别是常规剂量组的17.4%、34.8%和52.2%;其DLP分别是常规剂量组的19%、38%和57%,低剂量组的CTDI与DLP值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结论骨盆骨折的低剂量CT扫描在满足临床诊断的同时可以较CT扫描常规剂量减少,可明确地减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方挺松彭加友李均洪樊长姝
关键词:骨盆骨折低剂量扫描
动力支具配合舒筋洗外用颗粒治疗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挛缩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手部动力支具配合舒筋洗外用颗粒治疗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将收治的50例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挛缩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男17例,女8例;年龄19~63(40.53±9.42)岁;患指36指;病程23~82(52.37±11.20) d;予手部动力支具配合舒筋洗外用颗粒熏洗治疗。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1~58(42.11±8.36)岁;患指32指;病程18~71(48.24±12.50) d;予掌指关节松动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指疼痛症状、屈伸功能等情况,采用疼痛评分(VAS)评价疼痛缓解程度,采用握力大小评价患手握力恢复情况,采用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评价患指掌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且记录两组患者二次手术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8周的随访。治疗前后试验组VAS评分、掌指关节TAM、患手握力分别为(4.22±1.09)分vs (1.98±1.01)分,(17.40±6.31)°vs (70.95±7.68)°,(4.83±3.09) kg vs (23.17±10.54) kg,对照组分别为(4.66±0.95)分vs (2.84±1.06)分,(16.25±5.66)°vs (59.14±10.61)°,(5.06±4.05) kg vs (16.25±9.66) kg;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VAS、TAM、握力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试验组1例,对照组8例需二次手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部动力支具配合舒筋洗外用颗粒能够明显缓解患指疼痛症状,促进患手握力的恢复,增加关节主动活动度,安全性好,为治疗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挛缩行之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之一。
谢丽娟杨松王应琼叶惠萍
关键词: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挛缩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的智能发育探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了解佛山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经治疗后的智能发育状况。方法:对2000年6月~2006年6月88例经新生儿筛查确诊的先天性甲低患儿和同期专科门诊诊治的5例甲低患儿进行智能发育测试。结果:经早期正规治疗,仍有21.6%患儿智能发育偏低,4.5%患儿出现智能发育低下。治疗月龄在1月和2月内患儿智能发育无差异,治疗月龄在3月后智能发育与前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总发育商各能区中大运动较其它能区发育好。结论:为甲低患儿提供早期综合治疗和干预对促进甲低患儿脑功能恢复,降低智力低下的发生,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及精神负担,提高本地区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孙亚莲俞红
关键词: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智能发育新生儿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