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530601)
- 作品数:157 被引量:1,411H指数:18
- 相关作者:仝小林赵林华彭智平朱向东张莉莉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猪苓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被引量:6
- 2020年
- 通过搜集古代医籍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所载相关文献,总结出猪苓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用量多为2.07 g^200 g。2)猪苓的最佳用量和配伍根据不同的疾病、证型、临床表现而变化,如利水渗湿通淋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癌性胸腹水、心系疾病等,为2.07 g^200 g,常配伍茯苓、泽泻、白术;解毒消癌治疗晚期肺癌、宫颈癌放化疗后等恶性肿瘤疾病,多为30 g,常配伍山慈菇、薏苡仁、白花蛇舌草等。
- 韦宇陈科宇邸莎张莉莉赵林华
- 关键词:猪苓配伍
- 土鳖虫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被引量:7
- 2022年
-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土鳖虫具有以下特点:1)汤剂用量为4~23.75 g,常用剂量为6~10 g,丸散剂用量为0.1~16.75 g。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硬皮病、慢性胃炎、慢性肾衰、急性腰扭伤等疾病,可用土鳖虫活血通络止痛,剂量为6~23.75 g,丸散剂量为0.1~16.75 g;各种肿瘤、慢性肝病、慢性萎缩性胃炎、乳腺增生、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可用土鳖虫活血散瘀、消癥破坚,剂量为4~12 g,丸散剂量为0.1~3.76 g;治疗心脑血管病及其后遗症、偏头痛等疾病,可用土鳖虫活血化瘀、通利血脉,剂量为6~12 g;治疗痛风时常取其利湿化浊之功,剂量为6~10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活血通络止痛配伍露蜂房、当归、鸡血藤、片姜黄、炮山甲、独一味、山茱萸等;活血散瘀、消癥破坚配伍炙鳖甲、水蛭、地龙、昆布、海藻等;活血化瘀、通利血脉配伍川芎、桃仁、蜈蚣、人参;利湿化浊配伍土茯苓、萆薢、威灵仙。
- 李贺赟邵蒙苏张莉莉
- 关键词:土鳖虫量效研究配伍
- 仝小林运用淫羊藿经验被引量:20
- 2016年
- 淫羊藿功在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仝小林教授通过多年来对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对用药剂量与中药配伍有独到的体会,同一药物在大、中、小剂量时功效特点有异。具体到淫羊藿,大剂量可用于治疗癌症,特别是肝癌;小中剂量时,配伍附子、人参治疗抑郁症,配伍巴戟天、红参治疗肾性贫血,配伍蜈蚣粉治疗阳痿,配伍山萸肉治疗尿频等;小剂量淫羊藿配伍西洋参、制何首乌代茶饮可延缓衰老。
- 郭敬陈弘东周强赵锡艳
- 关键词:淫羊藿用药剂量配伍应用肾性贫血阳痿尿频
- 中药煮散与传统饮片煎煮效率的对比研究——皮类、茎木类及果实种子类药材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对比研究皮类、茎木类及果实种子类药材煮散与传统饮片的煎煮效果,为煮散的研究、生产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味皮类药材、3味茎木类药材及9味果实种子类药材为研究对象,将其制成煮散,对比分析煮散与饮片传统煎煮水煎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及干膏率。结果首先,煮散水煎液(10倍量水,煎煮10min)的干膏率及有效成分煎出量均不低于饮片的传统煎煮(10倍量水,煎煮50min);其次,不同用药部位的饮片,其煮散水煎液化学成分含量和干膏率与传统煎煮相比的比值差异较大,这主要是由于不同药材的质地和组织结构不同所致。结论从药学角度来看,传统饮片制成煮散,可以节省药材以维护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煮散还具有节省能源、方便患者使用以及保证取样均匀的优点,应当对煮散开展系统的研究。
- 孙玉雯刘起华程艳玲王菲刘凤麟
- 关键词:煮散传统饮片皮类药材
- 葛根芩连汤煮散煎煮工艺优化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优化葛根芩连汤煮散的煎煮工艺。方法以煎煮液中浸膏得率和化学成分(葛根素、大豆苷、甘草酸铵、甘草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连碱、药根碱、小檗碱、巴马汀)含有量为指标,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因素,优选最佳煎煮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加20倍水,煎煮10 min,煎煮1次。煮散的浸膏得率及成分煎出率均高于传统饮片,煎出速率更快。结论该工艺简单快速,煎煮效果更理想,并可节省药材。
- 文谨刘起华章军仝小林
- 关键词:葛根芩连汤煮散煎煮工艺
- 牛黄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被引量:3
- 2021年
- 通过搜索古医籍和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牛黄具有以下特点:汤剂中体外培育牛黄临床用量范围为0.1~0.3 g;丸剂中牛黄临床用量范围为0.02~0.42 g;散剂中牛黄的临床用量范围为0.3~3 g;人工牛黄临床用量范围为0.3~10 g;滴鼻剂、膏剂中人工牛黄临床用量范围为30~40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豁痰开窍、凉血醒神治疗心衰、中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汤剂中常用0.3 g,丸、散剂中用量范围为0.02~3 g,滴鼻剂中常用40 g;清热解毒治疗小儿乳蛾、带状疱疹、糖尿病性坏疽等呼吸系统疾病及皮肤病,汤剂中常用0.1 g,丸、散剂中用量范围为0.15~10 g,膏剂中常用3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豁痰开窍、凉血醒神配伍朱砂、麝香、羚羊角等;清热解毒配伍蟾酥、大黄等。
- 周琦吉红玉朱向东
- 关键词:牛黄配伍
- 桑螵蛸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被引量:6
- 2020年
- 通过搜索古医籍和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桑螵蛸具有以下特点:桑螵蛸的临床用量范围为3~60 g。临床用量根据不同的疾病、证型及配伍而变化,如补肾固精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尿失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阳痿、早泄等泌尿系统、妇科、生殖系统疾病,为5~60 g;健脑缩尿固精治疗小儿遗尿、小儿尿频、小儿流涎等儿科肾脏疾病,为3~12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选择相应药物配伍,如补肾固精常配伍远志、石菖蒲、龙骨、石莲子;益肾摄冲常配伍益母草、海螵蛸、茜草等。
- 张琦赖杏荣李培张乃文朴春丽
- 关键词:桑螵蛸量效研究配伍
- 白芷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被引量:10
- 2021年
-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白芷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为3.75~50 g,常用剂量为3~10 g,散剂常用量为0.53~4.6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祛风止痛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耳鸣、脑外伤后遗症、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头痛、面瘫),为3.75~50 g(汤剂),0.53 g(散剂);通窍排脓治疗五官科疾病(鼻渊、角膜炎、口舌生疮、慢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腺样体肥大、颈部淋巴结炎),为5~12 g(汤剂)、4.6 g(散剂);消肿排脓治疗骨科疾病(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皮肤科疾病(痤疮、白癜风等),为6~15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祛风止痛常配伍桂枝、羌活、川芎、细辛等;燥湿止带、固涩常配伍当归、苦参、泽泻、土茯苓等;通窍排脓常配伍鱼腥草、生黄芪、辛夷等;消肿排脓常配伍党参、白术、皂角刺等。
- 卫若楠翟艳会朱向东
- 关键词:白芷配伍
- 百合的临床应用及用量探究被引量:2
- 2020年
-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百合具有以下特点:临床用量为内服5.55~60 g,外用可达65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百合最佳用量,如百合养阴清肺,润燥止咳,治疗久嗽、耳鼻喉急慢性炎症等,剂量范围为5.55~30 g;养阴清心,宁心安神,治疗百合病、克山病、不寐病、胃脘痛、小儿癫痫等,剂量范围为内服10~60 g,外用可达65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配伍,如养阴清肺,润燥止咳,可配伍款冬花、百部、麦冬、生地黄、玄参等;养阴清心,宁心安神,可配伍知母、滑石、代赭石、鸡子黄、生地黄等。
- 王新苗徐坤元吴浩然魏秀秀张海宇李凯
- 关键词:百合量效研究配伍
- 仝小林教授应用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验案分析被引量:13
- 2013年
- 百合地黄汤和百合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为治疗百合病的有效方剂。仝小林教授善合用此方治疗口腔溃疡、失眠、围绝经期综合征、抑郁症等病证。临床辨治以"症-证-病"结合的辨治策略为指导,经方新用,扩大经方的临床运用。现拾取验案1则,通过阐述仝小林教授应用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治疗百合病的经验,解析其辨治策略,以供同道参考。
- 周强赵锡艳逄冰彭智平
- 关键词: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百合病扁平苔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