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01092)

作品数:16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范宏刚姜胜刘海玉邹晶马海鹍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麻醉
  • 8篇源性
  • 5篇脑区
  • 4篇内源性
  • 4篇内源性硫化氢
  • 4篇噻环乙胺
  • 4篇外源
  • 4篇外源性
  • 4篇H2S
  • 4篇不同脑区
  • 3篇全麻
  • 3篇外源性硫化氢
  • 3篇H
  • 2篇气体信号
  • 2篇气体信号分子
  • 2篇猪血
  • 2篇猪血浆
  • 2篇硫化氢
  • 2篇氯胺酮
  • 2篇HPLC

机构

  • 15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锦州医学院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作者

  • 15篇范宏刚
  • 10篇姜胜
  • 6篇邹晶
  • 5篇刘海玉
  • 4篇蔺东启
  • 4篇李大鹏
  • 4篇李妍
  • 3篇时静
  • 3篇马海鹍
  • 3篇白鸽
  • 2篇李林
  • 2篇唐雨顺
  • 2篇王洪斌
  • 2篇高利
  • 2篇张建涛
  • 2篇冯国峰
  • 2篇冯秀晶
  • 2篇李建男
  • 1篇谭丽娟
  • 1篇于世明

传媒

  • 7篇中国兽医杂志
  • 2篇畜牧与兽医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光电工程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Journa...
  • 1篇Agricu...

年份

  • 7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ffect of Exogenous Hydrogen Sulfide(H_2S) on the Electrocardiogram(ECG) of Rats Generally Anaesthetized by Zoletil
2016年
Hydrogen sulfide (H2S) is the third gaseous signaling molecule discovered in recent year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role in the cardivascular system.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oses of exogenous H2S on the electrocardiogram (ECG) of rats generally anesthetized by zoletil, different doses of NariS solution were used for the intervention of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20 rain before the zoletil anesthesia. The ECGs of rats from each treatment group during the time range of 10^th-50^th min were determined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and then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ogenous H2S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Q-T interval time limit, thus played a role in slowing tachycardia or arrhythmia and other anomalies, thereby protecting the heart. S-T segment and T segment evaluation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which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bradycardia.
冯国峰冯秀晶张卓梁新江赵晓红范宏刚
硫化氢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与麻醉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内源性硫化氢是一种新的气体信号分子,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有着重要的调节和保护作用。而硫化氢在麻醉过程中的作用尚不知晓,通过对NMDA受体调节、调控神经细胞钙通道及气体信号分子与麻醉关系等方面的分析,推测硫化氢与麻醉具有一定的关联。
范宏刚高利张建涛吴越马海鹍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麻醉气体信号分子
HPLC法测定小型猪血浆中阿替美唑含量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荧光检测器法测定催醒过程中小型猪血浆中的阿替美唑浓度方法,试验以Symmetry C18(4.6 mm×250 mm,5μm)为固定相,乙腈与去离子水(0.05 mol·L-1磷酸盐缓冲液)30 70(V/V)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等色谱条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法回收率理想,最低检测限为100 pg·mL-1,阿替美唑分离效果良好。说明此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方法可靠,满足催醒过程中小型猪血浆中阿替美唑含量的测定及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要求。
王洪斌李林林谭丽娟姜胜于世明范宏刚
关键词:HPLC
XFM对大鼠不同脑区突触体钠钾ATP酶活性的影响
研究Na,K-ATP酶与XFM全麻作用的关系,以判断该酶是否为该制剂作用的靶位之一。实验选取84只SD大鼠,先随机抽取12只为对照组,其余随机均分为高剂量XFM组(腹腔注射(ip)7.5 mg/kg)和低剂量XFM组(i...
范宏刚冀伟邹晶刘海玉李妍赵靓李建男王洪斌
关键词:突触体
文献传递
外源性H_2S对氯胺酮全麻大鼠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外源性H2S在诸多方面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保护性作用,本研究通过预试验确定了外源性H2S的给药时间和剂量,将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P组)、低剂量组(LP组,7μmol/kg NaHS)、中剂量组(MP组,14μmol/kg NaHS)、高剂量组(GP组,28μmol/kg NaHS)。在盐酸氯胺酮麻醉前20min,3个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7、14、28μmol/kg NaHS,观察外源性H2S对大鼠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血压等生理指标的干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个剂量组体温和血氧饱和度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心率和血压均显著降低(P<0.05),但呼吸频率呈先减慢后加快趋势,且这些变化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
李妍唐琦超时静刘海玉姜胜白春杨白鸽赵越范宏刚
关键词:氯胺酮麻醉生理指标
舒泰麻醉对大鼠各脑区内源性H_2S及胱硫醚β-合成酶的影响
2015年
为研究舒泰麻醉对大鼠脑内源性H_2S含量及其合成酶CBS的影响,借以探讨内源性硫化氢及其合成酶CBS与麻醉之间的关系。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翻正反射消失组(Z1组)和翻正反射恢复组(Z2组)。各组于相应时间点取脑,使用亚甲蓝染色法和WesternBlot检测各脑区内源性H_2S含量及CBS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Z1组脑干和海马内H_2S含量较C组均显著降低,且脑干和海马内CBS蛋白表达量较C组显著降低,而丘脑内CBS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Z2组脑干内H_2S含量较C组显著降低,而丘脑内CBS蛋白表达量较C组显著升高,且海马内H_2S含量与CBS蛋白表达量较其他四个脑区均显著升高(P<0.05)。综合实验结果表明,舒泰与脑中内源性H_2S及CBS的生成具有一定相关性。
唐琦超邹晶李妍刘海玉冯秀晶李建男范宏刚
关键词:内源性硫化氢胱硫醚Β-合成酶
DMO用于大鼠麻醉效果的观察
2016年
针对国内外没有大鼠专用的复合麻醉剂,本研究将右旋美托咪啶、咪达唑仑、强痛定和阿托品配成复合制剂(DMO)经腹腔给药麻醉大鼠,观察其对大鼠的镇静、镇痛、肌松等效果及对主要生理机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注射DMO后,心率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与0 min相比变化范围在11.11%~16.67%;平均动脉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30 min维持高血压状态,在其生理耐受范围内.DMO诱导迅速,维持时间适宜,苏醒后可迅速恢复;镇痛、镇静、肌松效果良好.
时静刘海玉白鸽姜胜贾烁付礼胜刘思浩范宏刚
关键词:麻醉
噻环乙胺对大鼠不同脑区内源性硫化氢浓度的影响
2013年
动态观察噻环乙胺对大鼠不同脑区内源性H2S浓度的影响,以探讨其是否参与噻环乙胺全麻过程。选取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低剂量组(腹腔注射噻环乙胺60mg/kg体重、30mg/kg体重),每个剂量组又分为麻醉组、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等3个亚组。在相应的时期断头取脑,分离各部分脑区,测定脑内H2S浓度。结果表明,内源性H2S可能参与了噻环乙胺麻醉过程,在大脑皮层、中脑、海马表现出剂量依赖性,且与大鼠行为学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唐雨顺李林邹晶李大鹏蔺东启姜胜范宏刚
关键词:噻环乙胺麻醉内源性硫化氢
不同缓冲盐系对噻环乙胺麻醉效果影响和刺激性比较
2015年
将噻环乙胺加入不同的缓冲盐体系(DZ组生理盐水、LS组磷酸盐缓冲液、JS组枸橼酸盐缓冲液、BL组巴比妥-氯化钠缓冲液)配制成注射剂,选用小鼠进行麻醉试验,用家兔实施刺激性试验,探讨缓冲盐体系对麻醉效果和刺激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噻环乙胺配合BL组缓冲液较配合DZ、LS、JS组缓冲液制成的注射液在小鼠麻醉前期、中期,镇静、肌松、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在麻醉后期4组在镇痛和肌松方面虽无明显的差异(P>0.05),但BL组在镇静方面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在4组进行缓冲盐体系刺激性比较试验中,肌注局部刺激性试验4组均符合注射规定,但在滴眼局部刺激性试验中LS、JS组出现了轻微刺激。
刘海玉李妍姜胜时静贾烁白鸽付礼胜边钰范宏刚
关键词:噻环乙胺麻醉
HPLC法测定小型猪血浆中阿替美唑含量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荧光检测器法测定催醒过程中小型猪血浆中的阿替美唑浓度方法,试验以Symmetry C18(4.6 mm×250 mm,5μm)为固定相,乙腈与去离子水(0.05 mol·L-1磷酸盐缓冲液)30 70(V/V)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等色谱条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法回收率理想,最低检测限为100 pg·mL-1,阿替美唑分离效果良好。说明此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方法可靠,满足催醒过程中小型猪血浆中阿替美唑含量的测定及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要求。
王娟江艳霞唐彩虹
关键词:HPLC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