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科技重大专项专题

作品数:25 被引量:88H指数:6
相关作者:郭琼霞黄可辉黄振沈建国虞赟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杂草
  • 6篇检疫
  • 6篇风险分析
  • 5篇检疫性
  • 5篇检疫性杂草
  • 5篇斑驳病
  • 5篇斑驳病毒
  • 4篇菟丝
  • 4篇菟丝子
  • 4篇菜豆
  • 4篇菜豆荚斑驳病...
  • 3篇一枝黄花
  • 3篇有害生物
  • 3篇有害生物风险
  • 3篇有害生物风险...
  • 3篇实蝇
  • 3篇适生
  • 3篇适生性
  • 3篇加拿大一枝黄...
  • 3篇假高粱

机构

  • 21篇福建出入境检...
  • 15篇福建农林大学
  • 8篇福建省出入境...
  • 4篇海南大学
  • 3篇厦门出入境检...
  • 1篇华南热带农业...

作者

  • 23篇郭琼霞
  • 19篇黄可辉
  • 10篇黄振
  • 9篇沈建国
  • 7篇虞赟
  • 6篇王念武
  • 5篇黄娴
  • 5篇庄蓉
  • 3篇李宁
  • 3篇陈峥
  • 3篇赵士熙
  • 2篇姚向荣
  • 2篇高芳銮
  • 1篇于文涛
  • 1篇刘景苗
  • 1篇廖富荣
  • 1篇黄建
  • 1篇吴珍泉
  • 1篇吴祖建
  • 1篇虞贇

传媒

  • 10篇江西农业学报
  • 9篇武夷科学
  • 2篇植物检疫
  • 2篇第一届全国生...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5篇2009
  • 13篇2008
  • 6篇200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雀麦在中国的风险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遵循联合国粮农组织(FA0)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准则,从地理和管理标准、传入可能性、定殖可能性、扩散的可能性、经济影响的评估等5个方面对黑雀麦在我国的风险性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利用相关分析模型进行了定量分析,其综合风险值R为2.18,符合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条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风险管理备选方案,并进行了效率和影响评估,以期使其风险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
李宁郭琼霞黄可辉沈建国王念武虞贇赵士熙黄娴陈峥
关键词:有害生物风险分析风险管理
南美斑潜蝇在中国的定性与定量风险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根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PRA)程序,从国内外分布状况、潜在的危害性、受害栽培寄主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管理难度5个方面,利用相关风险性分析模型,对南美斑潜蝇在我国的风险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其综合风险值R为2.24,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条件,从而提出了2条相关的风险管理措施,并进行效率和影响分析,以期使风险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
黄振黄可辉
关键词:南美斑潜蝇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加拿大一枝黄花植株挥发性成分的SPME/GC-MS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分析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挥发性成分。从加拿大一枝黄花挥发性成分中鉴定出36种物质,其中烯烃30种,占总含量的74.993%,酚类1种,占总含量的18.948%,其他占6.059%。
陈峥郭琼霞黄可辉吴珍泉
关键词:加拿大一枝黄花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挥发性成分
检疫性杂草——假高粱的定量风险分析
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Linn.)Pers)是禾本科中一种危害严重,难于防除的多年生宿根性草本,它可对谷类、棉花、苗蓿、麻类等30多种农作物构成危害,是高梁属作物病虫害的一种寄主。它的根分泌物或腐烂...
郭琼霞黄娴黄可辉翁瑞泉沈建国虞赟
文献传递
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中国的适生性研究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原产于北美。1935年作为庭院观赏植物引进我国上海、南京一带。20世纪80年代逐渐扩散至浙、沪、苏、皖、辽一带,造成了一定危害,并呈现进一步扩散态势。加拿大一...
黄可辉黄振
文献传递
菟丝子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被引量:4
2008年
以南方菟丝子基因组DNA为试材,采用单因素递进筛选方法对菟丝子的RAPD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25μL总反应体积中,最佳浓度配比为:模板DNA 20 ng,MgC l23.0 mmoL/L,引物10μmoL/L,dNTP 400μmoL/L,TaqDNA聚合酶1个单位(U),10×反应缓冲液2.5μL。扩增程序为:94℃变性3 m in,再进入循环;94℃变性1 m in,40℃退火1m in,72℃延伸1 m in,共40个循环;72℃最终延伸10 m in,于4℃保存。
郭琼霞黄可辉庄蓉黄振虞赟沈建国
关键词:菟丝子RAPD
豚草植株挥发性成分的SPME/GC-MS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SPME/GC-MS)技术分析豚草的挥发性成分。从豚草挥发性成分中鉴定出51种物质,其中含量最高的为大根香叶烯D,相对含量为19.169%;其次依次为z-依兰油烯,相对含量为14.534%;γ-杜松烯,11.566%;Δ-杜松烯,8.206%等。其中种类最多的烯类,共36种,占总含量的82.158%,包括γ-萜品烯;α-蒎烯;delta-3-蒈烯;大根香叶烯B;γ-榄香烯;α-荜澄茄油烯;α-衣兰烯;α-古巴烯;β-波旁老鹳草烯;大根香叶烯D;z-古芸烯;α-古芸烯;z-依兰油烯;(+)-Cyclosati-vene;γ-杜松烯;雪松烯;β-荜澄茄油烯;α-葎草烯;表-双环倍半水芹烯;γ-异荜茄澄烯;异丁子香烯;β-芹子烯;二环大根香叶烯;α-法呢烯;(-)-异喇叭烯;Δ-杜松烯;1S,CIS-菖蒲烯;β-柏木烯;α-藿香萜烯(薄荷烯);α-长叶松烯;α-依兰油烯;(E,Z)-α-法呢烯;1,10-环氧-大根香叶烯D;环氧石竹烯;(-)-环氧石竹烯;香橙烯。
陈峥郭琼霞黄可辉林霞李宁
关键词:豚草固相微萃取挥发性成分
基于扫描电镜技术鉴定菟丝子属种子被引量:2
2008年
为准确鉴别菟丝子种子提供形态学依据,本文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14种菟丝子种子的种脐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菟丝子种子种脐细胞的形状,在不同种之间差异具有显著差异。这些特征可作为菟丝子种子鉴定和分类的依据。
黄可辉黄振庄蓉郭琼霞
关键词:菟丝子种子扫描电镜
薇甘菊入侵中国的风险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为薇甘菊的检疫与控制提供依据,本文从国内外分布与重视程度、生物学特性、潜在的危害性、定殖与扩散的可能性、管理的难度等方面对薇甘菊入侵中国的风险性进行了定性分析。
郭琼霞黄可辉
关键词:薇甘菊入侵
检疫性杂草硬雀麦(Bromus rigidus Roth)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从检疫性杂草硬雀麦的分布、危害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概述,对其植株、花、果、种子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为口岸提供快速、准确的检疫鉴定,提高疫情检出率,及为有效地防止其传入、传播和危害提供资料依据。
郭琼霞黄可辉
关键词:硬雀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