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X011)

作品数:16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晓元滕松艳郑文海何林李重明更多>>
相关机构:闽南师范大学华侨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7篇文化
  • 6篇哲学
  • 2篇许茨
  • 2篇哲学研究
  • 2篇马克思主义哲...
  • 2篇闽南文化
  • 1篇大众化
  • 1篇养成
  • 1篇以人为本
  • 1篇意蕴
  • 1篇运行逻辑
  • 1篇哲学大众化
  • 1篇哲学视野
  • 1篇中国梦
  • 1篇人为本
  • 1篇人文
  • 1篇人文社会
  • 1篇人文社会科学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科学

机构

  • 13篇闽南师范大学
  • 4篇华侨大学
  • 1篇东北财经大学
  • 1篇辽宁大学
  • 1篇漳州师范学院

作者

  • 8篇李晓元
  • 5篇滕松艳
  • 1篇何林
  • 1篇郑文海
  • 1篇李重明

传媒

  • 5篇齐鲁学刊
  • 2篇闽台文化研究
  • 1篇哲学动态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甘肃理论学刊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理论界
  • 1篇漳州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井冈山大学学...

年份

  • 2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生活世界到工作世界——许茨现象学的文化世界走向被引量:2
2013年
许茨把现实(现象)世界视为一个文化世界,又把文化世界的总体视为生活世界,进而又把工作世界视为生活世界的核心。这一进展有其内在的思想运行逻辑,也有其外在的文本表征。其还原方法、意义理论、主体间性理论、意向性理论都建立在工作世界基础上,这就在意识哲学的意义上构成了一个走向工作世界的文化世界理论体系,这是肇始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现象学的一种新进展,也是当代文化世界哲学的一个新走向。
李晓元
关键词:许茨现象学
文化哲学视野中的闽南文化意义结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闽南文化的意义问题即闽南文化是什么的问题,包括概念意义、价值意义、精神意义等方面。研究闽南文化意义是什么须立足闽南文化的历史,须研究闽南文化意义的历史生成问题。如此,闽南文化意义的生成—闽南文化的概念意义—闽南文化的价值意义—闽南文化的精神意义,就构成了闽南文化的意义结构。而工作世界意义是闽南文化意义生成的基础,亦是闽南文化概念、价值和精神意义的本质和核心。闽南文化形成的标志必是其文明文化形成的标志,而闽南文明文化形成的标志非开漳建州的开漳圣王文化莫属。闽南文化的特质不在于其内蕴,而在于其外显。从闽南文化的空间张力看,闽南文化是闽南区域或闽南人文化,也是普遍世界或普遍人类文化。
李晓元
关键词:闽南文化
“和谐人”的现实意蕴与工作养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人本视野被引量:1
2013年
和谐人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视野,即现实的人本视野。当下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总体上还停留在人与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抽象和谐层面。和谐人的核心存在范式是工作和谐人,其本质是共同创造、占有和享受社会财富的工作共同体关系。和谐人的现实意蕴和价值预示了和谐人的养成路径,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和个人工作能力特别是工作创造力、优化社会生产关系和个人工作关系特别是公平分配关系统一起来;要把全面人教育与和谐人教育融和起来,确立全面和谐人教育理念;要在总体的和谐与片段的冲突中建构和谐人的生活、工作共同体关系。
郑文海
关键词:和谐人现实意蕴养成
开漳圣王文化与漳台精神共同体构建——文化哲学的区域文化向度
2012年
学界对开漳圣王文化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历史文化学的历史叙事方式,尚未展现其总体意义、本蕴以及内在的精神结构。开漳圣王文化具有文化世界的总体性,其本质是工作共同体文化。工作共同体以精神共同体为内蕴和纽带。开漳圣王文化语境中的漳台精神共同体就是以开漳圣王文化为载体的漳台共同的精神确认与觉解、共同的精神信念、追求与精神创造,其核心是民生精神。漳台精神共同体是漳台文化共同体的深层结构。要从漳台同胞的生活、工作以及教育等多重领域构建漳台精神共同体,从而避免单纯的文化载体和文化交流活动的局限性。
李晓元
马克思的生活世界总体观被引量:1
2015年
马克思首先把现实世界视为人的主体化世界即文化世界,又把文化世界视为生活世界的总体,从而确立了文化世界的生活世界总体意蕴。由此,马克思的新世界观首先是文化世界观即生活世界总体观。学界对马克思的生活世界观虽有诸多论说,虽有文化世界视域,但尚未触及生活世界总体性的意义结构以及生活世界境界特别是工作世界境界问题。马克思哲学的最终价值旨归不是探寻世界是什么的世界观,而是基于世界观指向改变世界的世界境界,即生活共同体境界。
李晓元
关键词:文化世界
闽南文化先大陆后海洋的空间运行逻辑——闽南史前技术文化的考古学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闽南文化的原点即闽南史前文化的空间性质不是海洋文化而是大陆文化。刮削器、石锛等史前技术文化对于确证闽南史前文化的大陆文化性质,有着重要而特别的考古学意义。闽南文化先行大陆文化再向海洋文化拓展的空间运行逻辑,源于工作世界特别是技术文化的进步。它启示我们,海洋文化要以大陆文化为根基,发展海洋文化必先夯实大陆文化基础;大陆文化要不断向海洋文化拓展,要用海洋文化晋升大陆文化。
李晓元
关键词:闽南文化大陆文化海洋文化史前文化技术文化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发展过程及方法论意义
2015年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以"现实的个人"为起点,经历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由抽象到具体的渐进历程。其中,"现实的个人"既不是唯心主义的"精神",也非旧历史观的抽象的、一般的类,而是受一定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限制的现实的历史的人。这一发展历程既表征着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思想认知的变迁,也给人们研究人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滕松艳
生活世界总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科学蕴含被引量:7
2014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但当下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向度的不周全诠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尚未拓展到生活世界的总体层面,即日常生活领域和工作世界的综合视野,进而直接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效应。为此,从总体意蕴、本质规定、媒介系统、主体结构四个向度厘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科学蕴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重中之重。
滕松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哲学研究转型论被引量:1
2013年
哲学研究什么?怎样研究?为谁研究?以马克思哲学研究观审视当今中国学界的哲学研究生态,就会发现学界对上述问题的回答还不是十分清楚,还存在着现实世界哲学研究或创造型哲学研究严重不足,而资源型哲学研究或理论哲学研究过度的倾向。资源型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衍生资源型文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源型或理论型哲学研究的过度盛行。因此,哲学研究主题的转型就是从资源型的理论哲学研究转向创造型的现实世界哲学研究,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从哲学观统领的研究方法向现实世界主导的研究方法转型,从理论哲学研究范式向现实世界哲学研究范式转型,从现实问题情结向现实世界总体旨趣转型,从经济本位、个人本位向大众本位转型。
李晓元
关键词:哲学研究
马克思的哲学研究观及其现代价值被引量:3
2015年
哲学研究观和哲学观的差异与统一关系,都支持对马克思的哲学研究观进行相对独立的研究。马克思哲学研究观的产生,有其理论方面的外生动力和现实境遇的内在根据。马克思哲学研究观是现实世界哲学研究观,现实世界描述方法论、现实世界对象视域论和现实世界目的论(民众目的论)构成其关联结构和完备的理论体系;走进生活世界、工作世界、文化世界等多重现实世界的总体是其核心要义;为民众确立存在总体的世界境界,是其根本的价值旨归。它科学而系统地回答了哲学怎样研究、研究什么和为谁研究的问题,深刻影响了现代哲学走向,特别是对当今中国哲学研究生态具有导向性和启示性。
李晓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