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10002004-008)

作品数:12 被引量:49H指数:4
相关作者:甘建和孙蔚冯婷婷王艳史进方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江南大学德国鲁尔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4篇衰竭
  • 3篇蛋白
  • 3篇免疫
  • 3篇肝衰
  • 3篇肝衰竭
  • 3篇肝炎
  • 3篇TH17/T...
  • 3篇病毒
  • 2篇调节性
  • 2篇调节性T淋巴...
  • 2篇血清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慢性
  • 2篇节性
  • 2篇急性肝
  • 2篇降钙素

机构

  • 12篇苏州大学
  • 1篇江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德国鲁尔大学
  • 1篇淮安市第二人...

作者

  • 11篇甘建和
  • 5篇冯婷婷
  • 5篇孙蔚
  • 3篇王艳
  • 2篇顾国浩
  • 2篇史进方
  • 2篇黄小平
  • 2篇顾静
  • 2篇吴云辉
  • 1篇蒋敏
  • 1篇沈佳庆
  • 1篇江敏华
  • 1篇别小芹
  • 1篇王琳
  • 1篇许华宇
  • 1篇吕胜祥
  • 1篇吴南屏
  • 1篇赵春楠
  • 1篇张静
  • 1篇王昌成

传媒

  • 2篇江苏医药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肝脏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年份

  • 7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巨噬细胞刺激蛋白在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中水平及其与免疫调节因子的相关性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刺激蛋白(MSP)水平,并探讨其在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免疫调节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45例ACLF和32例CHB患者血清MSP水平,比较不同预后ACLF患者的MSP水平。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同时测定肝功能、HBVDNA,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γ干扰素^+(Th1)、CD4^+IL-4^+(Th2)、CD4^+IL-17^+(Th17)、CD4^+CD25^+Foxp3^+(Treg)淋巴细胞的表达。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ACLF组血清MSP为(1.65±0.46)ng/mL,CHB组为(1.43±0.32)ng/mL,健康对照组为(1.23±0.21)ng/mL,ACLF组高于CHB组(t=2.163,P=0.035)和健康对照组(t=4.032,P=0.01)。ACLF存活组MSP水平为(2.29±0.42)ng/mL,高于死亡组的(1.42±0.17)ng/mL(t=1.973,P=0.042)。ACLF组外周血Th2、Th17分别为(1.51±0.27)%和(1.94±1.02)%,CHB组为(0.42±0.08)%和(0.055±0.36)%,健康对照组为(0.23±0.19)%和(0.26±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759和37.229,均P〈0.01)。MSP水平与Th2(r=0.386,P=0.032)、Th17(r=0.644,P=0.000)和Th17/Treg比值(r=0.605,P=0.000)呈正相关,与Th1(r=-0.212)、Treg(r=-0.262)和Th1/Th2比值(r=-0.394)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MSP参与ACLF病程进展过程,且与ACLF的临床转归和患者细胞免疫水平失衡有一定关系。
冯婷婷阚延婷邹婷黄小平孙蔚甘建和
关键词:巨噬细胞刺激蛋白免疫细胞
腹水降钙素原诊断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腹水中降钙素原(PCT)诊断晚期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价值,并确定其参考值水平。方法:选择4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伴SBP22例,非SBP 20例),抽取其住院时、住院后24 h和48 h外周血及腹水标本各一次,进行腹水中有核细胞数计数,并采用免疫荧光层析法同时测定和比较其血清及腹水中PCT的含量。结果:22例伴SBP的患者血清和腹水PCT含量均明显高于20例不伴有SBP的患者(P<0.01),而伴SBP的患者腹水PCT含量和同时间点血清PCT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入院时腹水PCT含量诊断SBP的ROC曲线的AUC为0.986,而血清PCT、腹水PMN计数的AUC分别为0.942、0.868;入院后24时腹水PCT和血清PCT诊断SBP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998和0.986;入院后48时腹水PCT和血清PCT诊断SBP的ROC曲线的AUC为0.986和0.990。结论:腹水降钙素原可用于晚期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诊断,且较血清降钙素原和腹水中有核细胞计数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入院时、入院后24 h和48 h时,腹水PCT大于0.565 ng/m L、0.545 ng/m L和0.410 ng/m L提示患SBP可能性大。
吴云辉甘建和沈佳庆陆中华王艳
关键词: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失衡在药物性肝炎预后中的价值
2016年
目的探讨Th17、Treg及Th17/Treg在药物性肝炎(drug-induced hepatitis,DIH)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与病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57例药物性肝炎,2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中Th17、Treg频数,分析其频数的变化及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1)、凝血酶原时间(PT)的相关性。结果1.Th17在重度药物性肝炎(SDIH)、重型药物性肝炎(GDIH)组明显升高,对照组与任意一组,及重型药物性肝炎组分别与轻中度药物性肝炎(MMDIH)、重度药物性肝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12,-4.432,-4.578,-3.908,-2.823;P〈0.05);Treg在轻中度药物性肝炎、重度药物性肝炎、重型药物性肝炎组明显升高,且对照组与任意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02,.5.055,.5.028;P〈0.05);Thl7/Treg在重度药物性肝炎、重型药物性肝炎组明显升高,对照组分别与重度药物性肝炎、重型药物性肝炎组比较,及重型药肝组与轻中度药肝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4,-4.513,-4.225;P〈0.05)。2.Th17、Th17/Treg均与Tbi1、PT有明显相关性(P〈0.05),且均成正相关。3.药物性肝炎加重组与好转组比较,加重组其Th17、Th17/Treg值均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68,-2.309;P〈0.05)。结论重度及重型药物性肝炎患者可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紊乱,Th17、Th17/Treg变化与病情进展相关,且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王艳黄小平顾静崔娟娟甘建和
关键词:药物性肝炎TH17TH17/TREG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同时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微小RNA表达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RNAs,miRNAs)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同时期表达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建立检测miRNA的RNADNA嵌合探针液态芯片(xMAP)法,对其特异性、重复性、准确性进行评估;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和门诊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各40例,健康对照40名;采用xMAP液态芯片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iR-191、-223、-222、-145、-21、-31、-126、-20a、-372的表达水平,以miR-103为内参,将(靶miRNA分子平均荧光强度一对应本底平均荧光强度)/(miR-103平均荧光强度-对应本底平均荧光强度)的比值作为有效数据分析各组miRNAs表达特征,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LSD-t法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xMAP液态芯片法检测miRNAs特异性为100%;重复性实验证实高值参比品的检测信号CV值均小于5%,低值参比品的检测信号CV值均小于10%;准确性实验证实9种miRNA的回收率为(1004-5)%;miR-222(F=1.32,P〉0.05)、-191(F=1.98,P〉0.05)、-145(F=0.78,P〉0.05)、-21(F=0.64,P〉0.05)、-31(F=0.83,P〉0.05)、-372(F=1.75,P〉0.05)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223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6,P〈0.05),在急性乙型肝炎组表达最高(15.37±4.01),肝癌组表达最低(6.91±3.18);组间miR-126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3,P〈0.05),在健康对照组表达最高(6.33±2.75),肝癌组表达最低(2.38±1.07);组间miR-20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48,P〈0.05),健康对照组表达最低(0.33±0.18),肝癌组表达最高(0.81±0.24)。结论xMAP液态芯片法检测miRNA特异性强、准确度高、重复性好,适合大通量�
张静史进方高纯蒋敏王玉林甘建和江敏华顾国浩
关键词:微RNAS芯片分析技术
AIDS患者HAART治疗免疫重建过程中检测CD4^+CD45RO^+/CD45RA^+CD127^+T细胞的意义及其相关免疫调节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CD4^+CD45RO^+/CD45RA^+CD127^+T细胞在AIDS病程中的评价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AIDS的CD4^+以及CD8^+T细胞表面CD127分子的表达,以CD4^+T细胞绝对数分为三组:A组,<350个/mm^3;B组,350~800个/mm^3;C组,>800个/mm^3。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AIDS患者血浆中HIV(病毒载量小于50 copies/ml,病情稳定者),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表面分子CD19、CD8/38和CD56的表达,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在经HAART有效的39例AIDS中,其CD4^+CD45 RO^+CD127^+T细胞数与患者CD4^+、CD4^+CD45 RA^+和CD4^+CD45RO^+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9、0.539和0.977,P<0.05);CD4^+CD45RA^+CD127^+与患者CD4^+、CD4^+CD45RO^+和CD4^+CD45RA^+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50、0.497和0.992,p<0.05)。CD4^+CD45RA^+、CD4^+CD45RO^+、CD4^+CD45RA^+CD127^+和CD4^+CD45RO^+CD127^+标记CD19分子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AIDS免疫重建过程中,CD4^+T细胞亚群在对抗病毒的复制起了主要作用,CD4^+CD45RO^+CD127^+T调节细胞群对于AIDS患者的免疫重建作用比较重要。
冯婷婷甘建和吴南屏孙蔚Armin Bader
关键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三种血液指标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6年
在临床工作当中,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十分重要,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病原学检查。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传统的检测指标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缺乏特异性。近年来降钙素原(PCT)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日渐突出。本文旨在通过对比三者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细菌性感染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许华宇甘建和
关键词:细菌感染性疾病血液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病原学检查临床症状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肝衰竭继发感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肝衰竭继发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20例门诊体检者(A组)、28例慢性肝炎(B组)、28例肝衰竭前期(C组)和66例肝衰竭(D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CT、TBil、PT、WB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D组分为D1组(有继发感染,48例)和D2组(无继发感染,18例);D1组又分为D1a组(好转,8例)、D1b组(加重,40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C和D组治疗前的PCT阳性率值分别为0、14.3%、57.1%和72.7%,组间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C、D组PCT分别与TBil、PT呈正相关(P<0.05)。PCT、WBC和hsCRP在D1组和D2组、D1a组和D1b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PCT检测有助于肝衰竭继发感染的早期诊断。
王艳甘建和冯婷婷孙蔚顾静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肝衰竭继发感染
HBV慢性感染患者外周血CD8^+ T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和黏蛋白结构域-3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黏蛋白结构域-3(Tim-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定量PCR等技术测定42例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组)、3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硬化组)、30例肝癌(肝癌组)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的PD-1、Tim-3的表达量,并结合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乙型肝炎e抗原和谷丙转氨酶等指标作综合分析。结果 CD8+T细胞PD-1、Tim-3的表达量在各组间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1、Tim-3慢性乙型肝炎组高于其他3组(P<0.05,P<0.01);CD8+T细胞PD-1表达量与谷丙转氨酶含量(r=0.516,P<0.01)、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r=0.582,P<0.01)均呈正相关;CD8+T细胞Tim-3的表达量与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也呈正相关(r=0.556,P<0.01);CD8+T细胞PD-1与Tim-3的表达量也呈正相关(r=0.506,P<0.01)。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PD-1、Tim-3的高表达与其免疫功能紊乱和慢性化病变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临床抗病毒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新思路。
王琳赵春楠祁松楠彭群新史进方顾国浩
关键词:CD8^+T细胞TIM-3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7/Treg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Th17、Treg及Th17/Treg的影响,及Th17/Treg与表面抗原的关系。方法:30例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在治疗前与治疗后24周、48周时,检测外周血Th17、Treg的细胞频数及表面抗原定量,并与20例健康人的Th17、Treg的细胞频数进行比较,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对Th17、Treg的影响。结果:1CHB患者的Th17及Treg细胞频数较健康人的高,但Th17/Treg比例较健康人低。抗病毒治疗后24周时,Th17/Treg比例较治疗前升高,48周时Th17/Treg比例较24周时稍降低(P>0.05),48周时与治疗前相比仍升高(P<0.05)。2治疗结束时表面抗原阴转病人的Th17/Treg比未阴转病人高。3慢乙肝病人的Th17/Treg与表面抗原定量成负相关(r=-0.388,P<0.05)。结论:CHB患者体内存在着Th17/Treg的失衡,干扰素可以调节CHB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望实现表面抗原阴转。
阚延婷甘建和孙蔚冯婷婷吴云辉苏兰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免疫调控TH17/TREG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Th17、Treg变化及其与临床相关性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研究Th17、Treg及Th17/Treg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HBLF)患者外周血的变化,及其与病情进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3例ACHBLF患者,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11名健康对照。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清中Th17、Treg频数,分析ACHBLF患者Th17、Treg频数的变化及其与TBil、ALT、PT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CBLF患者的Th17(1.96±0.99)%比CHB患者(0.59±0.40)%及健康对照者(0.26±0.20)%高(P<0.05);ACHBLF的Th17/Treg(0.46±0.32)比CHB患者(0.12±0.11)及健康对照者(0.07±0.06)的高(P<0.05);ACHBLF患者中,死亡者的Th17比存活者高;Th17细胞频数及Th17/Treg与PT、ALT及AST呈正相关(P<0.05),与总胆红素无显著相关性,Th17/Treg与AFP呈正相关(P<0.05)。结论 ACHBLF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Th17及Th17/Treg与病情进展相关,且对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Th17越高预后越差。
阚延婷甘建和孙蔚冯婷婷
关键词:TH17TH17/TREG病情进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