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469)
- 作品数:3 被引量:57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正竹宛晓春吴慧平戚丽李叶云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茶鲜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的液质联用分析被引量:40
- 2005年
- 利用AmberliteXAD-2为填料的柱层析方法,初步分离了茶鲜叶中的糖苷类香气前体。茶叶粗酶(丙酮粉)能有效水解糖苷类香气前体,并释放出挥发性的配基,进而用气相色谱方法对其苷元部分进行了分析。在茶树槠叶种鲜叶中,顺-3-己烯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Ⅰ、Ⅱ)、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甲醇和2-苯乙醇是糖苷类香气前体的主要苷元。不同季节的茶树鲜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在苷元组成上基本一致。对糖苷类香气前体的液质联用分析结果表明,这类糖苷主要以双糖苷(C5-C6)形式存在,这与在其它茶树品种上(薮北种、毛蟹、水仙、槠叶种)的研究结果高度一致。
- 张正竹宛晓春陶冠军
- 关键词:茶学SINENSIS糖苷类香气前体液质联用
- 糖苷类香气前体是茶园中化感作用的重要载体
- 生物群落中的相生相克现象普遍存在,植物可以通过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而对另一种生物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同时,环境本身以及环境中的其他生物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反馈影响。以单萜烯醇和芳香族醇为主的挥发性物质在茶树...
- 张正竹戚丽王灼琛杜林宛晓春
- 关键词:茶学化感作用挥发物糖苷
- 文献传递
- 茶叶中游离态和键合态香气组分对茶云纹叶枯病致病菌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0
- 2008年
- 从茶鲜叶中提取糖苷类物质,用茶叶粗酶水解后气相色谱分析挥发性酶解产物。结果表明:顺-3-己烯醇、芳樟醇氧化物、芳樟醇、水杨酸甲酯、香叶醇、苯甲醇和苯乙醇是水解后挥发性苷元的主要成分,且挥发性苷元含量远高于相应的游离态香气;茶叶游离态香气组分和键合态糖苷类香气前体对茶云纹叶枯病致病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抗菌试验结果表明,当茶叶游离态香气组分为0.5-2.5μL·mL^-1时,其对茶云纹叶枯病致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香叶醇抑制作用最强,最小抑制浓度(MIC)为0.5μL·mL^-1;当茶叶键合态糖苷类香气前体质量浓度为5~25mg·mL^-1时,其对茶云纹叶枯病致病菌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戚丽吴慧平宛晓春张正竹
- 关键词:糖苷类香气前体抑菌
- 茶叶抑菌物质及其抑菌效应探讨
- 本文研究了茶树主要成分对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赤叶斑病和茶炭疽病病原菌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在浓度为100-2000μg/mL之间,茶叶游离态香气组分对4种致病真菌表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香叶醇抑制作用最强,最小抑...
- 戚丽张华艳张正竹宛晓春
- 关键词:香气糖苷茶多酚咖啡碱抗菌
- 文献传递
- 两种茶树β-葡萄糖苷酶基因cDNA在原核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采用原核表达系统pET-32a(+)载体和BL21trxB(DE3)菌株对两条茶树β-葡萄糖苷酶基因cDNA(GluⅠ和GluⅡ)进行了表达,研究了不同诱导时间、不同诱导温度对两个茶树β-葡萄糖苷酶表达量的影响并测定了两者的活性。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诱导6h、25℃时,GluⅠ在总蛋白中所占比例最高;诱导6h、37℃时,GluⅡ在总蛋白中所占比例最高,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两种表达蛋白均具有正常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GluⅡ活性(0.310±0.03U·ml-1)比GluⅠ(0.234±0.03U·ml-1)活性更高。
- 王让剑江昌俊张正竹李叶云邓威威
- 关键词:茶树Β-葡萄糖苷酶基因C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