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JY142)
- 作品数:5 被引量:99H指数:3
- 相关作者:孙红玲沈裕谋唐未兵谭军良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商学院湖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中心城市发育、城市群形成与中部崛起——基于长沙都市圈与湖南崛起的研究被引量:28
- 2012年
- 本文认为中部塌陷的主因就在城镇化严重滞后尤其是中心城市规模极不适应。广东省1995—2005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3个多百分点,关键就在深圳、广州等超级巨城的崛起,辐射带动众多城镇向工业卫星城、专业化配套生产中心镇的非农化转型,结果形成了珠三角城市群并发展为经济强省。中部六省虽已在国家战略层面规划建设六大省域性城市群,但目前都还面临着中心城市规模不相适应、辐射带动作用力欠强的问题,唯有统筹城乡区域规划、适当调整行政区划以完善其发展功能,尽快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并加快非农化转型和城市群形成,才能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和持续有效地扩大内需。
- 孙红玲
- 关键词:城市群扩大内需中部地区崛起
- “三步走”战略部署与中国改革思路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按照"三步走"战略部署的改革思路,采取东中西梯度推移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和财政承包制及分税制,如期实现了"前两步"翻两番的战略目标;而转向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高潮期,则需顺循区域非均衡与均衡发展相辅相反的规律,将东中西合纵连横构建沿海帮助内地共同富裕的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大环渤海财政横向均衡体,实行按常住人口"标准人"公式化分配的区域财政横向均衡制度,以形成统一市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孙红玲
- 论人的城镇化与人均公共服务均等化被引量:59
- 2014年
- 本文通过对人口普查反映的各地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异性分析,认为阻碍人的城镇化看似是户籍制度实则是财政体制问题,因为在省域财政体内农村户口转入城镇早已不成问题,全国现有2.7亿农民工包括抚养人口共约4亿人不能入城,主要就是省级承包式分税制造成地方利益分割的刚性,带来中西部农村人口不能向东部城市迁徙的区域性城乡二元结构所致。据测算,这种新的二元结构致使2010年中国城镇化率滞后了29.58个百分点,相应压缩民生消费达30万亿元之巨,21世纪以来所形成的投资、CDP与财政收入、生态环境等损失约相当于半个东部地区。本文运用《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借鉴德国财政平衡方法,探求出了人均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人"计算公式。实证表明,按"标准人"公式规范化再分配,即可结合国情与国际接轨完善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的分税制,让人口随劳动力迁徙到哪里就把财政公共服务带到哪里,这样发挥市场机制"用脚投票"作用推进人的城镇化,就能解决差距拉大、市场分割、产能过剩和生态环境等问题,以释放中国改革的最大红利。
- 孙红玲唐未兵沈裕谋
- 关键词:分税制改革
- 基于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转换重塑中国经济地理被引量:3
- 2012年
- 中国历史上曾有合纵连横之说。研究认为,按照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转换的改革路径,在东、中、西纵向同质性非均衡区域基础上合纵连横,构成横向区划的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大环渤海三大集聚性趋同俱乐部区域,通过重塑中国经济地理形成公平竞争的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以实现基本现代化和共同发展富裕的战略目标。
- 孙红玲
- 关键词:中国经济地理
- 构建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的思考被引量:7
- 2014年
- 如何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本文认为唯有打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原居民与农业转移人口新居民的界限,按国际分税制标准实行常住人口"标准人"再分配的人均公共服务均等化,才能形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转移支付挂钩机制,卓有成效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 孙红玲谭军良
- 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