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6Z122)

作品数:19 被引量:110H指数:7
相关作者:钟宏刘广义王帅马鑫胡元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化学工程
  • 7篇理学
  • 5篇矿业工程

主题

  • 6篇浮选
  • 6篇捕收
  • 6篇捕收剂
  • 6篇催化
  • 4篇异硫氰酸
  • 4篇酸酯
  • 4篇相转移
  • 4篇相转移催化
  • 4篇硫氰酸
  • 4篇催化剂
  • 3篇乙氧羰基
  • 3篇异硫氰酸酯
  • 3篇正交
  • 3篇羰基
  • 3篇相转移催化剂
  • 3篇硫氰酸酯
  • 2篇衍生物
  • 2篇正交试验
  • 2篇正交试验法
  • 2篇硫氨酯

机构

  • 19篇中南大学
  • 3篇教育部

作者

  • 19篇钟宏
  • 7篇刘广义
  • 7篇王帅
  • 4篇何谋海
  • 4篇胡元
  • 4篇袁露
  • 4篇马鑫
  • 3篇梁文杰
  • 3篇夏柳荫
  • 2篇谭鑫
  • 2篇詹金华
  • 2篇肖静晶
  • 1篇李梅
  • 1篇文彦龙
  • 1篇郭艳
  • 1篇戴塔根
  • 1篇赵刚
  • 1篇张骞
  • 1篇张永
  • 1篇曹占芳

传媒

  • 3篇应用化工
  • 3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精细化工中间...
  • 2篇铜业工程
  • 1篇精细与专用化...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化工进展
  • 1篇河南化工
  • 1篇化学反应工程...
  • 1篇江西理工大学...
  • 1篇Journa...

年份

  • 3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氧基羰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工艺被引量:2
2011年
用氯甲酸乙酯和硫氰酸钠为原料,席夫碱为催化剂,采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乙氧基羰基异硫氰酸酯。为了得到最佳合成工艺制度,采用正交试验法L9(34)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原料配比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反应收率有显著影响,最佳合成工艺制度为: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3 h,催化剂用量为1.5%(与氯甲酸乙酯的摩尔比),原料配比为1.1:1(硫氰酸钠和氯甲酸乙酯的摩尔比)。在此最佳合成工艺下,乙氧基羰基异硫氰酸酯的收率达到96.8%。
梁文杰钟宏何谋海
关键词:正交试验法相转移催化剂
异硫氰酸乙氧羰酯的合成被引量:2
2011年
以氯甲酸乙酯和硫氰酸钠为原料,席夫碱为催化剂,采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异硫氰酸乙氧羰酯.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原料配比等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反应收率的提高;通过试验确定了该合成反应的适宜条件为: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3h,硫氰酸钠、氯甲酸乙酯和席夫碱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1∶1∶0.015,产品收率96.8%.
梁文杰钟宏何谋海
关键词:席夫碱相转移催化
黄药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浮选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详细叙述了以黄药为基本原料合成高级黄药和黄药衍生物的合成原理及工艺,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述;总结了他们的浮选捕收性能及在工业上的应用。笔者认为,开发高级黄药及黄药衍生物,是提高硫化矿综合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郭艳钟宏李梅
关键词:黄药浮选性能
硫氨酯捕收剂的合成被引量:1
2010年
硫氨酯捕收剂是一类优良的硫化矿捕收剂。本文就硫氨酯捕收剂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认为需寻求一种更高效、低毒、经济的合成方法。
谭鑫钟宏张永
关键词:硫氨酯捕收剂
D002树脂催化法合成双-(4-N,N-二甲基氨基苯基)甲烷被引量:1
2011年
以N,N-二甲基苯胺(DMA)与甲醛为原料,以大孔强酸性催化树脂D002催化合成双-(4-N,N-二甲基氨基苯基)甲烷(MBDA)。结果表明,反应时间10 h,反应温度110℃,DMA与甲醛摩尔比为2∶1.2,D002树脂用量为DMA质量的4%时,MBDA的产率为92.2%,树脂的重复使用性能良好。
王帅钟宏文彦龙赵刚肖静晶
关键词:催化合成离子交换树脂
异丙醇溶剂中O-异丙基-S-十二烷基二硫代甲酸酯的合成工艺
2011年
首先采用粉碱、二硫化碳在过量的异丙醇溶剂体系中合成了异丙基黄原酸盐,所得产物不经分离直接加入溴代十二烷合成O-异丙基-S-十二烷基二硫代甲酸酯(DIDTC)。实验考察了异丙醇用量、物料比例、反应时间和温度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并且研究了反应过程中溶剂异丙醇的回收循环利用。结果表明,在黄药与溴代十二烷物质的量比为1.05:1,反应温度45℃,溶剂用量为每摩尔溴代十二烷40mL异丙醇,反应时间为4h的较佳条件下,产物DIDTC基于溴代十二烷的收率可达94%。采用异丙醇为溶剂有效解决了溴代十二烷与黄药在水相中的反应效率低问题,而且异丙醇可循环利用,减小了环境污染。
谭鑫钟宏袁露
关键词:溴代十二烷异丙醇
中碱度条件下乙氧羰基硫脲浮选分离铜硫被引量:22
2009年
对乙氧羰基硫脲和丁黄药组合捕收剂方案浮选德兴铜矿进行了小型和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丁黄药单一捕收剂方案相比,组合捕收剂方案可使石灰用量降低2/3,实现铜铁混合精矿在pH值为10.5左右的高效浮选分离,显著提高矿山铜、金和钼的回收率。采用普遍化微扰理论和密度泛函B3PW91/6-31G(D)计算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ECTU的反应中心为硫代羰基中的硫原子,ECTU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与次最高占据分子轨道的能量接近,主要由硫代羰基中的硫原子组成。ECTU的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由官能团—O—C(=O)—N—C(=S)—N—中各原子的pz轨道组成,为一大π键,具有强烈接受和分散电子对的能力。ECTU易与表面电子组态为(t2g)6(eg)3Cu(Ⅱ)或t6e4Cu(Ⅰ)的硫化铜矿物形成正配键和反馈键,而难与表面电子组态为(t2gа)3(egа)2Fe(Ⅲ)或(t2g)6Fe(Ⅱ)的硫化铁矿物作用。UV和FTIR光谱结果进一步证实了ECTU对铜矿物具有优异的捕收能力,对硫矿物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刘广义钟宏戴塔根夏柳荫
关键词:捕收剂浮选
溶液中巯基苯并噻唑、咪唑和恶唑反应性的理论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在B3LYP/6-31+G(d,p)水平,对2-巯基苯并噻唑(MBT)、2-巯基苯并恶唑(MBO)和2-巯基苯并咪唑(MBI)的真空结构进行优化,然后采用积分连续介质模型(IEF-PCM)进一步优化它们及其相应离子在水溶液(介电常数为78.39)中的结构;通过反应中心原子电荷以及前线分子轨道能量和组成分析O、N、S杂原子对MBO、MBI、MBT反应性的影响规律。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在真空中和溶液中,MBO、MBI、MBT的硫酮形式均比其硫醇形式稳定,且反应活性更高,但在溶液中MBO、MBI、MBT存在硫酮-硫醇-离子3种互变形式,其中离子形式反应性最高;作为硫化矿捕收剂,3种苯并杂环巯基捕收剂的捕收能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为MBT,MBI,MBO;其选择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MBT,MBI,MBO。
刘广义詹金华钟宏夏柳荫王帅
关键词:2-巯基苯并噻唑密度泛函理论
烷氧羰基硫脲树脂与Ag^+的螯合机理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红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分析等手段对烷氧羰基硫脲树脂PDTU-I与Ag+的螯合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DTU-I树脂的烷氧羰基具有较强的给出电子和接受过渡金属离子反馈电子的能力,是贵金属离子的优良配体;PDTU-I吸附Ag+后,树脂中烷氧羰基红外光谱的吸收峰发生了改变,S2p、N1s和O1s轨道的电子结合能升高,Ag3d3/2和Ag3d5/2轨道的电子结合能降低,说明PDTU-I的烷氧羰基与Ag+发生了配位。综合分析认为,树脂与Ag+的配位机理可能是树脂硫羰基S原子、羰基O原子与Ag+按1∶1的比例配位,形成了六元螯合环。
王帅钟宏张骞曹占芳刘广义
硫化矿捕收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2年
综述了硫化矿捕收剂的合成及浮选应用,混合捕收剂与组合用药的应用现状,捕收剂在硫化矿表面的作用机理。研究捕收剂分子结构和它们与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为硫化矿物新药剂的分子设计、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鑫钟宏王帅胡元
关键词:硫化矿捕收剂浮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