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Q07)

作品数:5 被引量:65H指数:3
相关作者:黄良民柯志新谭烨辉黄小平张建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营养盐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珠江口
  • 1篇毒性
  • 1篇叶绿素A
  • 1篇营养化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污染
  • 1篇有机污染物
  • 1篇植物
  • 1篇生物量
  • 1篇水体
  • 1篇体积
  • 1篇珠江口海域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物
  • 1篇物量
  • 1篇细胞
  • 1篇细胞体积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谭烨辉
  • 3篇柯志新
  • 3篇黄良民
  • 2篇张建林
  • 2篇黄小平
  • 1篇曾艳艺
  • 1篇张大文
  • 1篇周林滨
  • 1篇宋星宇
  • 1篇马艳娥
  • 1篇彭勃
  • 1篇田磊

传媒

  • 3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珠江口海域环境污染研究进展被引量:30
2010年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珠江口海域环境已受到较严重污染,对该海域环境污染规律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珠江口海域富营养化特征和持久性毒害污染物为主的污染规律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过量的氮磷输入已导致水体高度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诱发该海域赤潮发生的重要因素,水体层化和富营养化耦合导致局部海域出现底层季节性缺氧,持久性毒害污染物主要在沉积物和生物体中富集,柱状沉积物的记录反映出沉积物中污染物积累与近30年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密切相关。最后指出,当前和今后该海域环境污染急需加强研究的重要方向主要包括:持久性毒害污染物在生物体组织中的传递过程和在食物链中累积规律、富营养化条件下的复合污染效应、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机制、污染控制策略等。
黄小平田磊彭勃张大文
关键词:珠江口海域富营养化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2009年秋季旋沟藻赤潮爆发期间珠江口表层水体的环境特征被引量:3
2012年
2009年秋季在珠江口海域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双胞旋沟藻赤潮,影响面积高达300 km2。赤潮爆发期间,我们对珠江口水域的环境因子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期间珠江口西侧受径流的影响程度远高于东部,营养盐一般呈西高东低的水平分布格局,其中以NO3-N、DIN和SiO3-Si的差异最为明显。表层水体的DIN、PO4-P和SiO3-Si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1.64μmol/L、0.71μmol/L和46.3μmol/L。SiO3-Si和PO4-P的高值区主要位于洪奇门及以下的珠海沿岸,PO4-P的高值区主要位于洪奇门以上的水域,虎门附近S1站位的PO4-P浓度高达6.23μmol/L。高的营养盐输入、低的降雨量和严重的咸潮入侵应该是导致这次双胞旋沟藻赤潮爆发的重要诱因。
柯志新谭烨辉黄良民宋星宇张建林
关键词:珠江口营养盐环境因子赤潮
2008年夏末南海北部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1
2013年
2008年8月至9月对南海北部71个站位进行了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叶绿素a在不同水层的水平分布差异很大。表层和25m层的叶绿素a浓度分布极度不均匀,基本沿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减小。粤东近海表层叶绿素a浓度高值超过2μg·L-1,而南海北部表层和25m处的叶绿素a平均分别仅为0.15和0.11μg·L-1。在东沙西南和琼东近岸的25m和50m处均出现了叶绿素高值。100—200m层的叶绿素a的水平分布规律与上层不同,受黑潮影响的吕宋海峡附近的站位的叶绿素值明显高于其他海区。叶绿素a的垂直分布模式随站位深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水深为50—200m的站位中,多数测站的叶绿素最大值出现在50m处,而且峰值比较突出;而在水深>200m的站位中,叶绿素最大值一般出现在50m至75m之间,峰值比较平缓。珠江冲淡水向东北偏转和粤东上升流涌升水应该是造成粤东近岸叶绿素a值异常升高的主要原因。从温盐垂直分布来看,次表层叶绿素最大值深度与水体的混合层深度密切相关。在南海北部寡营养盐水体中,上层水体叶绿素a和营养盐的关系比较复杂,营养盐与叶绿素a浓度在不同水层表现出不同的相关性。生物吸收作用和海水的物理运动对叶绿素与营养盐的关系可能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柯志新黄良民谭烨辉周林滨张建林
关键词:南海北部叶绿素A营养盐
日本虎斑猛水蚤的重金属急性毒性及其作为标准测试生物的潜在意义被引量:9
2011年
以静态实验法研究重金属Cu、Cd、Pb和Zn单独以及两两联合对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的急性毒性效应,并分析其是否适宜作为我国海水重金属毒性测试的标准生物。结果显示,单独作用下,Cu、Cd、Pb和Zn对受试生物的24h LC50分别为0.26、0.14、0.40和0.65mg·mL-1,海水中这4种重金属对该桡足类的安全浓度阈值分别为2.6、1.4、4.0和6.5μg.L-1。其中,Cu和Zn的安全浓度低于国家海水水质第一类标准,而Cd和Pb介于国家第一和第二类水质标准之间,这表明受试生物对这4种重金属的毒性十分敏感。而上述4种重金属两两联合对受试生物均为增强作用,说明重金属联合作用促使该桡足类动物的毒性敏感性增强。日本虎斑猛水蚤适宜作为我国海水重金属毒性测试的标准生物。
曾艳艺黄小平
关键词:重金属急性毒性联合毒性
夏冬两季大亚湾典型海域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特征被引量:3
2013年
于2010年8月和2011年1月对大亚湾6个典型站位的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估算了浮游植物细胞体积,分析了各区域浮游植物的粒级组成,比较了大亚湾各典型站位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粒级结构差异。大亚湾浮游植物的细胞体积范围为64—496757μm3,以1600—3200μm3粒级的浮游植物种类最多,分布在粒级谱两端的浮游植物的种类较少。夏季大亚湾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和由细胞体积转换的湿重生物量高于冬季,夏季平均为76.5×104个·L 1和1.6mg·L 1,冬季平均为22.52×104个·L 1和0.45mg·L 1。夏冬两季均以营养盐水平高且水交换能力差的S8站位生物量最高,且该站夏冬两季均以甲藻为主。夏季大亚湾湾内站位和冬季大部分站位顶端粒级的种类对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和碳库的贡献很重要,但因为丰度小,在细胞丰度表示的浮游植物现存量和优势种中没有体现,细胞体积转换生物量则能更为客观合理地表征浮游植物现存量和作为优势种的判断依据。
马艳娥柯志新黄良民谭烨辉
关键词:浮游植物细胞体积粒级结构生物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